武侯区深化创新创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18-03-31 11:29成都市武侯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四川劳动保障 2018年5期
关键词:武侯区着力创业者

推进创新创业,对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培育和催生发展新动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抓好创新创业工作的研究思考,发现和解决存在的矛盾问题,是当前的迫切需要。本文结合成都市武侯区近年创新创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就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作了一些思考。

一、近年来武侯区在创新创业工作上的主要做法

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开展,武侯区着力构建“政府扶持+平台孵化+创业培训+大赛牵引”四维驱动工作体系,全力拓展创新创业发展空间,全面激发创新创业内在潜力,在全区形成了尊重创新、崇尚创业的良好氛围。

强化政府引领扶持功能。为强化政府促进创新创业的主体职能,武侯区着力在政策优待、创业补贴、无抵押贷款等扶持手段上积极谋划,为创新创业市场主体提供助推。

打造创新创业平台空间。一是建立“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目前已有11家新型孵化机构、10家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和175个项目(团队)入驻,是武侯区创新创业资源的最大聚集地。二是建设孵化园区,建成“金融投资+创业孵化+科技创新+载体空间”四位一体的孵化产业链,更为精准地面向青年创业人群。三是加强校院地合作,就地推动科技成果转换。

优化创业培训指导机制。采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开展常态化创业培训,着力提升创业者的市场竞争力,三年来已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1040人。组建“新型智库”,常年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创业辅导、创投对接等服务,个性化地提供专业指导。每年开展“武侯创业论坛”“创业青年说”等大学生创业讲座、行业大咖分享会活动,为创业者搭建创业交流的良性互动平台,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和稳定性。

发挥创业大赛牵引作用。持续推进“赢创武侯”创业大赛,发挥“以赛促建”辐射牵引作用,促进各类双创人才、项目、资金在大赛中崭露头角并落地生根,打响了武侯作为“中西部创新创业首选区”的名号。

二、推进创新创业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尽管武侯区政府部门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但从创新创业的成效及氛围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创新创业的意识有待强化,缺乏主动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勇气,反映出畏手畏脚、投资意愿、创劲不够。二是创新创业的氛围不够浓厚,受到传统就业观念、惧败心理、舆论压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创新创业还很难成为大众就业的第一选择。三是双创主体的培育有待加强,缺乏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四是双创的扶持机制有待完善,还缺乏具体有效的实施细则和保障机制,对创业的前期扶持激励与后期服务保障不对称。

三、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工作的思考

营造氛围,着力构建“舆论支撑”。双创工作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知晓率和群众积极性,增强创业者的信心,传播创业技能,激发创业活力。

强化基础,着力构建“平台支撑”。加强基础平台建设是推进双创新工作的核心抓手。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全方位的建设,重点应抓好专业园区平台、科技孵化平台、创新研发平台和专业导师平台四个平台的建设。

完善制度,着力构建“政策支撑”。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健全“双创”各项机制体系,优化其政策环境,强化对大众创新创业的引导作用和政策支撑。从具体情况看,需亟待完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土地支持和奖惩激励五个方面的政策机制。

培育主体,着力构建“保障支撑”。把做多做大创新创业主体作为首要任务,一是建立校企联盟,推动校院地全面协同创新;二是降低双创门槛,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放宽创新创业注册限制;三是广泛挖掘项目,遴选聚集创新创业项目在本地区落地;四是孵化项目成长,让众多的创新创业项目落地生根壮大。

引育人才,着力构建“人力支撑”。要把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培育作为是创新创业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以“高精尖缺”为导向,深化“人才+项目+资本”的链条式引才效应,积极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企业家队伍和产业人才队伍。要在人才绿卡、住房补贴、社会保险、子女就学等保障型问题上苦练“内功”, 解决优秀创新创业者的后顾之忧,确保人才资源“引得进”且“愿意留”。要发挥优秀人才的典型带头作用,形成示范效应。

猜你喜欢
武侯区着力创业者
成都市武侯区:解锁招聘新模式 聚力赋能促就业
成都市武侯区:开启招聘新模式 聚力赋能促就业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武侯区:“线上+线下”双渠道 精准送岗促就业
“四个着力”让人大履职更出彩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城市社区实践
——以成都市武侯区火车南站街道长寿苑社区为例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坚持“三个从严” 落实“三个着力”
坚持“四个着力”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