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精准扶贫出实招,劳务输出见实效

2018-03-31 11:29阆中市就业服务管理局
四川劳动保障 2018年5期
关键词:劳务输出劳务用工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人口,转移就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途径。近年来,阆中市把劳务输出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把解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作为精准脱贫的主攻方向,在拓宽就业渠道、加强技能培训、提升保障服务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精准扶贫取得实效。

截至2017年,全市转移贫困劳务就业1.25万人,实现了贫困家庭中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劳动力至少有一人转移就业。

精准识别、精准服务

为充分摸清贫困劳动力输出情况,阆中市人社局牵头,组织各乡镇成立劳务输出助推精准扶贫推进组进村入户,深入摸排调查,逐村逐户摸清富余劳动力,建立贫困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实行精准识别。按照一库五名单要求,详细掌握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情况和就业需求。根据贫困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需求,分类施策,提供精准帮扶和精细服务,促进稳定就业。

精准信息宣传对接

建立用工信息收集机制,对外依托本市驻外办事处、劳务协作单位广泛收集用工信息,对内建立企业空岗报告制度,准确收集用工信息。结合每年开展的“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活动进行就业扶贫公共就业服务和劳务对接,为贫困劳动力搭建用工对接平台。通过加强岗位信息收集整理,对企业缺工岗位进行统计分类,筛选出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工作岗位。同时,利用多种形式适时将岗位信息送至贫困家庭中,帮助符合岗位条件并有意愿赴企业就业的贫困劳动力与企业获得联系。通过突出能人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农村劳动力转变观念,坚定外出务工信心,为劳务输出工作营造良好氛围。2017年,全市开展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32场次,提供岗位5853个,进场贫困劳力4400人,成功对接102人,送岗位信息下乡16次,提供岗位3720余个。

精准劳务协作对接

一是在巩固与广东、深圳、上海、福建、新疆、北京、成都、重庆等传统劳务输出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与精准扶贫对口支援的浙江省天台县建立劳务协作,建立和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2018年初对口转移贫困劳动力80人。二是与贫困村劳动力输入相对集中的省内、省外地区相关部门建立劳务输出协作对接机制,重点针对贫困劳动力提供转移就业信息、招聘、维权等服务。同时依托正规协作组织,挖掘新的用工企业,促进其有组织、成规模的外埠劳务输出,提高劳务输出脱贫的组织化程度。三是加强跟踪服务。积极与劳务输出较为集中地的党政部门联系,对建档立卡劳动力已输转就业的,动态了解其务工地域、行业、工种及务工收入等信息。认真解决劳务输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切实维护贫困劳动力合法权益。

促进就地就近就业

一是依托阆中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开发市、乡内就业岗位。对重点在建项目和已建企业,挖掘就业信息,鼓励其吸纳就业;以特色产业为平台,引进新品种、新技术,通过产业带头人建立基地,拉动就业。二是充分发挥各乡镇专业合作社、创业孵化基地、就业扶贫基地作用,吸纳和带动周边乡镇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创业就业。三是鼓励和支持适合分散式、家庭作坊式生产的产业发展,对其按规定享受税费减免和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四是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紧扣精准扶贫,开发乡村道路维护、乡村保洁绿化、乡村水电保障等适合输转困难人员在本村实现转移就业的工作岗位,促进贫困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2017年,已累计安置贫困公益性岗位750人。

开展就业技能培训

根据贫困劳动力培训需求和就业意愿,按照“适时、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通过精准识别培训对象、精准制定培训计划,对就地务农劳动力进行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实用技能培训,对拟外出务工人员开展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服务等就业技能培训。同时,深入乡镇、村,结合企业岗位工种需求,开展“订单式”“定向式”技能培训、岗前培训和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引导贫困劳动力做到“愿培尽培、应补尽补”,实现市场需求和劳动者就业愿望有效匹配,促进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和就近就地就业,从根本上增强贫困人员的就业技能。2017年培训贫困劳动力650人次。

猜你喜欢
劳务输出劳务用工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提升技能促进就业 打造“金堂焊工”劳务品牌
打造用好劳务品牌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劳务输出 职业农民 有序分流劳力 促进乡村振兴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隐蔽型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分析
浅谈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过错责任归责原则
劳务输出导向:民族地区职教扶贫模式的理性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