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区:“1+1+5”助力构建全域和谐劳动关系

2018-03-31 11:29廖军,杨枝梅,王梦楠
四川劳动保障 2018年5期
关键词:温江区工伤纠纷

“1+1+5”工伤矛盾防控调处新模式,将切实助力受伤职工及时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全域和谐劳动关系的积极构建。

近年来,成都市温江区人社局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注重运用法治方式化解矛盾,坚持“预防为先、调处结合、依法认定”的工作原则,探索形成“1+1+5”工伤矛盾防控调处新模式(成立1套组织领导机构,建立1个工伤矛盾应急处置小组,打造5个工伤矛盾化解重点项目工程)。

强化组织保障,探索形成规范有序的工伤矛盾化解工作体系

一是成立由党组成员、部门(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络员工作制,将任务和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员,做到组织健全、分工明确、职责到位,形成“逐级领导、层级负责”的工作格局。

二是抽调局工伤认定职能科室、医保、社保、劳动监察大队、仲裁院优秀党员干部及各镇(街)劳动保障服务中心骨干成员建立工伤矛盾应急处置小组,形成“三抓模式”(领导小组主要抓、应急处置小组重点抓、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配合抓)确保全区工伤矛盾得以有效化解。

创新工作思路,打造工伤矛盾防控调处重点项目工程

有序开展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提质增效项目工程。一是公开比选购买服务,受理(送达)服务外包,规范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办理程序,优化送达流程。二是严格工伤认定调查程序,对个人提出申请、职工死亡和事实不清的案件,坚持实地调查,严格履行在调查笔录、勘察照片等材料上签字等程序。三是对受理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进行科学分类,针对伤情严重职工、外来农民工、建筑工地职工、三期女职工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优先调查取证,缩短办结时限。四是对工伤认定的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坚持负责人出庭制度,认真研判法律顾问司法意见,严格执行生效判决。

积极推进工伤预防项目工程。坚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原则,制定完善《工伤预防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实施重点行业、单位、岗位、人群。开展“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工伤预防工作,增强职工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保护意识。2017年,累计开展27场次培训讲座,对19家试点企业共计1531人次开展宣传培训;对温江区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培训295人次,企业导师、镇(街)和园区安全员培训31人次,非试点企业培训724人次。

全面启动工伤矛盾稳控分析预警项目工程。对全区2015年以来的各类工伤和劳动能力鉴定数据综合性研究,分析工伤发生原因和潜在问题,找准工伤发生率较高的行业和企业,有针对性的开展巡回预警座谈、约谈,对潜在危机和突发危机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实现风险规避和化解。

试点打造“石老师工作室”工伤矛盾化解项目工程。以温江区人社局“石老师工作室”为载体,开通工伤纠纷调解窗口,对伤情较轻、双方均有意愿通过协商解决的情况在双方意志下先行进行调解,充分利用“石老师”调解品牌优势,化解工伤矛盾纠纷。目前,成功调解28件,调解成功率达85%以上。

有力实施工伤应急处置“三所联动”项目工程。以工伤矛盾应急处置小组为依托,对辖区内出现的工伤纠纷按镇(街)进行责任划分,落实首问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施“三所联动”,一旦发生工伤矛盾纠纷,派出所第一时间到场稳控,劳保所第一时间上报备案,司法所第一时间介入调解,应急处置小组成员第一时间到场协商,确保工伤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健全制度机制,持续汇聚矛盾防控调处大合力

近年来,区人社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三医两养一高地”产业定位,以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为目标,不断探索总结做好工伤预防矛盾防控调处工作各项机制。一是坚持下访,对较严重的工伤矛盾由分管副局长带队入户入企下访调查。二是坚持预警,每月对工伤矛盾排查、处理情况汇总,上报局信访维稳办公室备案,通报并跟踪进展。三是坚持分析研判,对当季度发生的工伤矛盾事故进行预警分析和等级研判,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猜你喜欢
温江区工伤纠纷
成都市温江区用心用情做好退役军人工作
对上下班交通事故工伤认定的思考
职工违规操作受到伤害应认定为工伤
温江区高效解决某酒店涉众型劳动纠纷的启示
温江区:做优“五大工程” 惠民生增福祉
署名先后引纠纷
陪客户喝酒后死亡是否算工伤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纠纷
早退途中出车祸 不予认定工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