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改革基因 打造魅力山钢

2018-03-31 17:57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国资 2018年19期
关键词:山钢转型改革

□ 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40年,改革开放大潮滚滚向前;40年,怀揣做强梦想锐意进取。山钢集团在这一历史新跨越的征程中应运而生,在改革创新的洪流中探索前行,不断发展壮大。伴随着一次次的思想解放、体制突破和战略创新,伴随着一次次的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和市场磨炼,山钢集团闯出了一条以改革为主旋律的发展之路。

应运而生,突遇“严冬”考验

1978年的山东钢铁工业装备水平比较落后,生铁、钢、成品钢材产量分别为150.5万吨、82.4万吨、62.8万吨;全省最大高炉容积为620立方米,最大转炉为25吨,产品以中小型材、普通中厚板为主。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以济钢、莱钢为代表的山东钢铁企业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步伐,从小步快跑、平稳发展到大步冲刺、跨越式发展。到2005年,济钢、莱钢分别发展成为中国钢铁行业的千万吨级大型钢铁公司。这两家企业的迅速壮大,引领山东钢铁行业逐步走向装备大型化、自动化、现代化的快车道。然而,济钢、莱钢的迅速发展,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困扰山东省钢铁产业结构失调的局面,产业集中度不高、生产布局不合理、产品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汹涌澎湃,各国钢铁企业为应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谋求更多的市场份额,纷纷展开资产重组,构筑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以抵御市场风险。

面对机遇与挑战,山东钢铁业如何抉择?

2008年3月17日,由济钢、莱钢、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所属企业及单位的国有产权划转、组织结构重组而成的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成为当时山东最大的省属国有企业。

一艘充满希望与力量的钢铁航母劈波斩浪,激情起航。

就在各项工作全面展开、山钢职工向着既定发展目标奋进的时候,2008年8月,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钢铁行业遭遇市场“严冬”,组建仅5个月的山钢集团面临严峻考验。整合资源协同作战,深入开展对标挖潜,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生产组织结构,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堵塞管理漏洞……一项项决策接连出台,一条条措施相继推出,山钢人打响生存保卫战,在市场“严冬”中探索前行。

改革转型,挺起坚强脊梁

时间到了2015年。

那一年,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复苏缓慢。国内经济“三期叠加”,下行加压,整个钢铁市场哀鸿遍野,众多企业在亏损泥潭中苦苦挣扎。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大中型会员钢铁企业全年亏损达645.3亿元,陷入历史最低谷。山钢集团钢铁产业连续多年亏损,非钢产业散弱小、支撑力不足,风险集聚,企业运营压力大,一度成为山东省属企业中的“老大难”。

那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为山钢集团带来了重大机遇和希望。

也是在那一年底,山钢集团新领导班子走马上任。面对机遇和挑战,山钢一班人很快达成共识:要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壮士断腕的胆气、敢于亮剑的豪气,奋力打拼、扭亏增盈,用汗水擦亮山钢品牌。“山钢的出路在改革、转型、创新,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转型就没有前途,不创新就没有希望。”

差距到底在哪?改革之路如何走?转型该往哪儿转?

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山钢集团领导班子深入各权属单位,把脉问诊、了解实情;主动走出去,对标先进、寻找差距,在全公司上下掀起了新一轮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赶超先进的头脑风暴。“跳出山钢看山钢”“谋全局、谋高端、谋效益”等发展理念逐步深入干部职工内心,“突出沿海、优化内陆、精品与规模并重”“多元主打、群山有峰”的发展路径越来越清晰。在此基础上,山钢集团确立了“多元主打、结构调整,闯开转型升级特色之路;奋战三年、提质增效,跻身全国钢铁强企前列”的发展方略,制定了《新旧动能转换三年行动计划》,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相继推出。

山钢集团上遵中央、省委精神坚定不移,旗帜鲜明讲政治、顾大局,把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作为最大责任;下切企业实际勇于创新,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奔着问题去,撸起袖子干,企业转型升级进入快车道,改革发展快马加鞭。

改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完善。

山钢集团“1+N”(1个集团公司加若干个产业公司)组织架构体系落地实施,产权结构不断优化,扁平顺畅、关系清晰的产权管理模式搭建形成,钢铁、金融、钢结构建筑、信息技术、城市服务等多元主打产业板块基本形成。

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三项制度改革,持续激发内部活力。山钢集团与民营永锋钢铁集团各持股50%组建永锋淄博公司,使一个多年亏损的老企业快速跻身当地赢利大户行列。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自主组阁在山钢金控、山钢国贸等单位取得突出成效。

重塑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成立山钢研究院,着力打造科研管理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绿色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中心和高端人才集聚培养中心。目前,山钢集团已经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浪潮集团以及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全资公司阿里云计算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开展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以实现山钢绿色、智能、可持续健康发展。山钢集团一批重大项目列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工程项目库,一批智能化重点工序和智能控制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实施济钢产能调整,打造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标杆。2017年6月29日至7月8日,济钢主厂区钢铁产线实现安全停产,全过程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未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提前半年实现预期目标。短短33天,山钢集团安全关停650万吨产能,平稳分流近2万名职工,创造了国内钢铁行业关停规模最大、安置人数最多、安置期最短纪录。济钢作为全国首家整体退出的千万吨级城市钢厂,为山东发展精品钢提供了产能空间。同时,以“四新”产业园为标志的济钢十大转型发展项目陆续落地,一个“更加高端、更加绿色、更具特色、更有活力”的全新济钢产业集团正强势崛起。

心无旁骛攻主业,建设绿色高端、智能高效钢铁基地。作为山东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示范项目、山钢集团发展新动能的标志性工程,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定位汽车、家电、工程机械、海工用钢、桥梁等高端领域,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人年均钢产量1650吨,居世界先进水平。日前,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一期一步项目顺利投产,创造了投产之初即连续均衡顺行的良好成绩,成为山钢集团新的利润增长点。莱芜区域形成以结构钢和特殊钢为主的先进生产基地,近年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制造2025”,产品成功打入中俄能源合作项目“亚马尔”“复兴号”高铁、磁悬浮列车等重点工程、重要领域。

2018年1~6月,山钢集团累计生产铁、钢、材分别为1074万吨、1103万吨、1065万吨,分别完成全年预算进度的50.3%、51.06%、50.36%;实现营业收入累计超预算进度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3.9亿元,净利润位居山东省属企业第4位。

新的征程,建设一流钢企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加速转型,钢铁工业进入发展的关键阶段。解决钢铁工业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更大力度的改革。

新的征程中,山钢集团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根本遵循,明确方位、积极作为,紧紧抓住党中央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历史性机遇和山东省国家级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以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奋斗目标,以建设魅力山钢为愿景,以“四优四有”(治理结构优化、质量效益优先、政治生态优良、企业文化优秀;发展有动能、行业有地位、职工有福祉、品牌有美誉)目标为基本内涵,着力构建实力山钢、活力山钢、品质山钢、责任山钢、幸福山钢。

第一步,到2019年,进入中国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前列,综合竞争力排名与规模位次相称,全面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到“十三五”末,全面完成产业结构、资本结构、产权结构、治理结构、人力资源结构调整,成功实现转型升级,成为国内区域领先、国际专项领先的综合性钢铁强企,3~4个主打产业实现区域主导、国内细分市场领先。第二步,到“十四五”末,初步建成以“动能持续化、产业生态化、品牌高端化、运营国际化”为基本特征的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现代化钢铁强企。

一个注入改革基因、充盈市场元素、拥有创新特质、饱含人文情怀的新山钢,必将不负众望!

猜你喜欢
山钢转型改革
山钢拿下船用9Ni钢订单
山钢研究院获得2项智能制造软件著作权
山钢5100m3高炉提高铁水装准率的实践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山钢日照2050热连轧快速轧制模式研发与应用
改革之路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