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青马工程”培养模式的创新原则

2018-03-31 08:08盛毅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2期
关键词:青马工程培养现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盛毅

本文为2017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基于易班平台的“青马工程”模式创新研究——以上海杉达学院为例》(编号:2017-D-137)结项研究成果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青马工程”在培养目标、选拔方式、课程设置和长效机制建设方面存在的弊端,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青马工程”培养模式的创新原则:政治性和导向性相结合;规范性和特色性相统一;时效性与互动性相统筹;思想性和长期性相兼顾。

【关键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青马工程;培养现状;模式创新;原则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明确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指出要积极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社团作用。切实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将思想政治引领贯穿共青团各项工作和活动,创新组织动员团员青年的载体和方式,推进服务型高校团组织建设。因此,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还是《意见》内容,这对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工作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高校“青马工程”工作现状

1、“青马工程”目标设定模糊

学校通过几年的“青马工程”培训开展情况来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往往根据团中央“青马工程”相关文件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培养方式和考核方式。目标看似清晰的背后,我们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对于“青马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学校实际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着较大的出入,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针对专业建设设定培养方案,整个“青马工程”的培养目标仿佛是一个游离在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体系外的一个自转的环,缺乏整体的协作,使得学生对于“青马工程”的培养目标模糊,背离了“青马工程”原有的目标。

2、“青马工程”选拔方式僵化

学校始终将“青马工程”培养焦点聚焦于校团委、学生会,二级学院团学组织中的一些优秀分子,大多保留着僵化的传统视野下“优秀学生干部”的选拔模式,间接导致 “青马工程”的培训层次和类型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丧失了更多培养对象的可能性,没有充分发挥“青马工程”成为后备学生干部的蓄水池功能,培养出来的学生近乎一个思维,缺少网络时代多元思想的碰撞,缺乏组织灵活性。

3、“青马工程”课程体系刻板

“青马工程”由于在设计之初有着较大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计划,而在基层实践操作过程中,受投入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不充分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存在课程设计不科学、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覆盖不全面的问题,无法有效适应“青马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另外,学校自2013年啟动青马工程以来,课程设置刻板,主要学生骨干出现重复听课的情况,降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了青马工程应有的预期效果。

4、“青马工程”长效机制缺失

在近几年的“青马工程”培训实践中,有跨度近半年的培训班,也有集中两天的授课培训,无论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从培训的长效机制角度来说学员的凝聚力和团队意识欠佳。在长期的培训中,学校更多的是采取自学的方式,偶尔集中进行学习和授课,学生对于集体的归属感反而变得缺失;在短期的培训中,培训更注重的集中授课,对于其理论学习的跟踪会相应地减少,结束后学员对其培训的内容很容易成为“陌路人”。通过这两种较为极端的培训方式直接造成了参加培训的学员对“青马工程”培训工作没有很高的认可度,对“青马工程”缺乏强烈的归属感,这就很难在学生自我管理及学校治理工作中凸显优秀青马学员骨干的舆情收集及突发事件处理能力,难以形成长期培养、长期依靠、长期引导、长期发挥作用的良好长效机制。

二、网络思想政治背景下“青马工程”培养模式创新原则

《意见》针对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明确提出,要切实把网络舆论引导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广大高校师生成为网络空间清朗起来的一支重要力量,引导高校网络文化健康发展。那么“青马工程”作为学生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如何利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来创新“青马工程”培养模式是育人工作的创新之举,也应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政治性和导向性相结合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任务都是基于网络,可以说是因“网”而兴,因“网”而增。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谁抓住了青年学生,谁就抓住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因此我们必须直面网络思想政治给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不断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青马工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渠道,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向性作用,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导权,将“青马工程”培养目的与新兴媒体的发展相结合,建立“网站-微信-App”三位一体的“青马工程”教育平台,将培训目标融入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学生更加能接受“青马工程”培训中具有的真正内涵。

2、规范性和特色性相统一

“青马工程”培养模式中,学校在设计中要将“青马工程”规范性的因素发挥出来,如系统的选拔流程和完善的课程设计体系,这在“青马工程”的培养中起到了决定性因素;同时,时代的发展要充分考虑网络所带来在培养青年中的特色性,具体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统一的发展:一是将现有针对团学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和大学生骨干等培训人员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扩充,将社团领袖、学校网络红人、体育娱乐的积极分子纳入到培养人员的范畴中来;二是更新选拔方式,除了通过组织推荐方式之外,要开通网络新媒体的报名渠道,到那些愿意有兴趣接受“青马工程”培养的同学吸收到我们整个培养体系中来;三是丰富课程培养体系,在原本的“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对外交流、课题研究”等模块的基础上,嵌入互联网方面的课程,让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用互联网思维来考虑问题,开展活动和工作。

3、时效性与互动性相统筹

网络的发展给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了重大变革,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与授课老师同一时间获取到相关信息,并第一时间与教师进行分享。作为“青马工程”,授课教师的授课内容就变得更加具有时效性,同时也应注意互动性,互动性应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课堂中的互动性,通过面对面的授课,將网络新媒体中所提到的某件事、某个观点进行深入阐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不断提升对事件和观点背后的认知,帮助学生理解;二是在网络上的互动性,互联网信息具有较强的即时性 ,因此在整个“青马工程”培养模式的构建中,网络互动成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必备渠道,因此要统筹整合网络资源优势,形成网络育人合力,开设“青马工程”主题教育网站,搭建学生网络社区互动平台,做好“两微一端”建设,形成“一体两翼”的工作格局。

4、思想性和长期性相兼顾

思想性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征。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教育要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个与“青马工程”的设置之初是完全吻合的。但在整体培训过程中,思想性在培训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学生们通过理论学生、社会实践等形式充分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内容。但当在课程中结业之后,其思想性就得不到了充分发挥。基于此,“青马工程”应注重运用网络思想政治的作用,建立长期的、有效的工作机制,如通过“微信、社交网络”建立“青马工程”网络学习阵地,互相交流;也可成立“青马工程”校园智库,让参与过培训班的学生成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权益服务、大学生思想引领等方面的“专家”“顾问”,更好的指导和参与学校建设。这样可以充分发挥“青马工程”在思想性和长期性上的兼顾。

基于网络思想政治背景下,创新“青马工程”培养模式,始终要把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强调的政治性、规范性、时效性和思想性与互联网下的导向性、特色性、互动性、长期性不断进行整合,结合互联网立足思想引领,点面结合、互见互享,互动联动、整合资源,线下课程体系不断完善,线上资源遵循“内容为王”,创新“青马工程”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琦.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有效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8)38-40.

[2] 习近平.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开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5-07-08(1).

[3] 陈纯柱,敖永春.网络环境下高校舆情的传播及引导机制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2)154.

【作者简介】

盛 毅(1987-)男,上海人,汉族,硕士,上海杉达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和学生干部培养.

猜你喜欢
青马工程培养现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四化”研究
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衔接路径探析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展对策研究
浅谈初中英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财会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及改革建议
法庭速录技能的培养现状及前景研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学生班委干部管理及培养研究
信仰教育视角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