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衔接路径探析

2017-01-03 17:27孟琦刘严宁葛梦薇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13期
关键词:青马工程学生党建高职院校

孟琦 刘严宁 葛梦薇

[摘要]高职院校“青马工程”在实施推进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未能纳入高校党建工作的总体范畴。鉴于“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在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培训内容和培养途径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工作关联及内在一致性,应从党委统筹谋划、各方协同推进、完善跟踪培养等方面积极探索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相互衔接、协调推进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青马工程;学生党建;衔接路径;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3-0025-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3.013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2007年5月15日,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以举办大学生“学习科学发展观,共建和谐社会”汇报交流会和首期“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的方式,在北京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青马工程”)。2007年10月16日,团中央又以中青发[2007]27号文件的形式向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印发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要求进一步推进和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青马工程”实施8年多来,基本形成了全国、省、高校、院系四级培养格局,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信仰在当代青年大学生中的传播,作为工程实施的主要阵地,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学生实际设立培养载体的高校达到1000余所,培养青年学生骨干超过100万人次。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伴随着诸多阶段性重要成果的取得,高校在实施和推进“青马工程”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现实问题,比如尚未形成各方支持、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未能与学生党建工作形成统筹协调、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从而影响了“青马工程”的深化推进和实施效果。在高职院校,这一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

一、高职院校在实施“青马工程”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一)骨干化的培养方式使“青马工程”培训教育的覆盖面受到局限,影响到了工程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发挥。“青马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包括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其中大学生骨干是占比例和数量最大的一个群体。当前各高职院校的普遍做法是通过讲座、报告、研讨、实践等方式对选拔出的大学生骨干进行集中教育和培训,这种重点培养的方式虽然便于组织,但却容易沦为少数人的“精英俱乐部”,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广泛传播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群体覆盖。高校在工程实施和推动过程中,也普遍偏重于对学生骨干这一部分重点对象的选拔与培养,而对发挥大学生骨干乃至于“青马工程”自身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关注和用力不够。

(二)“青马工程”实施过程中深度不够,系统性和实效性不强。高校在“青马工程”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理论教育的深度不够,重集中培训、轻自我学习,重理论培训、轻实践锻炼的问题和不足。由于学生知识基础、理论素养和学校师资队伍、硬件条件的差异,这一点在高职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从实施效果来看,往往停留于普及性理论知识的学习,难以达到内化于心的信念和信仰层面;从实践环节来看,往往也存在着和理论教育的脱节甚至是“两张皮”的现象。另外,由高校团学组织推动实施“青马工程”,导致不同程度对青年知识分子和青年教职工这一部分培养对象有所忽视,影响到了工程的系统实施。

(三)“青马工程”的实施推进未能纳入高校党建工作的总体范畴,没有取得高校党委和党群部门的充分有力支持,推动力不强。当前高校“青马工程”的实施推动大多局限于团学组织自身的单打独斗,对高校内部其他层面的支持配合争取不够,比如学校党委、基层党组织、二级院系、思政课教学部门等等。在党委重视不够和未纳入党建工作统筹部署推进的情况下,校内团学组织仅靠自身,要推动工程的深入实施,总感觉力不从心。尤其是需要对校内外人、财、物等资源调用整合及有关单位和部门协同配合时,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二、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工作关联及内在一致性

(一)在培养目标上,“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所承担的共同使命都是要将大学生培养成党和国家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基本目标就是要把广大青年大学生中有一定思想觉悟并有强烈进取精神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具有共产主义觉悟、马克思主义信仰并且具有过硬本领与良好素质的党的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与此相一致,“青马工程”的工作目标之一也是帮助青年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把他们培养造就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起来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引导他们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在培养对象上,“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主体对象都是各级各类学生干部、学生社团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学习骨干及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指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是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则指出,“高校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总体来看,“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培养和教育对象都是学生中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先进分子、优秀分子和骨干分子。可以说,他们的培养和建设对象具有很大的共同性与重合性。

(三)在培训内容上,“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工作都把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都试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想信念觉悟,并最终成长为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觉悟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体来看,“青马工程”和学生党建都包含了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教育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等内容。

(四)在培养途径上,“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大多都是通过开办培训班的方式,以集中理论教育和重点骨干培养的方式为主,辅之以实地参观、考察调研、志愿服务、学雷锋活动等社会实践锻炼途径。在培训教育的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中,都强调要分层培养、分步衔接。从培养教育过程来看,都注重集中学习与日常教育相结合、组织学习和自我教育相结合。

综合以上四个方面,不难看出,高职院校的“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工作的具有很强的关联和内在一致性,这就使得在高职院校统筹谋划、协调推进“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对接与并进有了基本依据。

三、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相互衔接、协调推进的主要路径

(一)高职院校党委要站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政治高度,为“青马工程”深入推进理顺机制,实现“青马工程”和学生党建的统筹谋划、整体安排、协同推进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我们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高校团委和各级团组织是党委和各级党组织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在团结、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要坚决支持共青团根据广大青年的特点和需要,生动活泼地、富于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充分发挥团的突击队作用和联系广大青年的桥梁作用。”“青马工程”实施8年多来,逐步成为共青团担负根本任务、履行政治责任、服务党政大局的重要品牌项目。通过实施“青马工程”培养大批信仰坚定、素质过硬的青年骨干人才,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对引领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正确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复杂斗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党委应站在政治高度充分认识深入推进“青马工程”的重要性。

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在2015年12月召开的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工作推进会上明确指出,要推动高校形成党委坚强领导和各方支持参与、协同推进“青马工程的良好局面,各级团学组织要积极争取学校党政相关部门支持。高职院校党委应将“青马工程”纳入党建工作整体规划,将“青马工程”作为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延伸,制定切实可行的“青马工程”实施方案,从工作机制上为“青马工程”的深入推进及其与学生党建的衔接与并进建立坚实保障,形成党委领导、团委主抓、院系配合、部门参与的组织实施体系。

(二)高职院校团委、学工部要主动加强与二级院系的对接,积极争取组织、宣传、基层党组织等校内有关单位的配合与支持,在“青马工程”的实施推进中达到与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衔接、优势互补

二级院系作为高职院校的基层单位,在“青马工程”和学生党建的协调实施与衔接配合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高职院校党委要在统筹谋划的同时加强对二级院系党组织的具体指导,高职院校的团委、学工部要及时加强与二级院系的协调与对接,使二级院系在推进学生党建工作时将“青马工程”的组织实施一并考虑,将学生党建工作中的组织建设、党员发展、理论学习等与“青马工程”的培养选拔、理论教育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各方力量的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合力作用。比如,在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上,一方面可以积极引导“青马工程”培养的学生骨干和优秀分子向党组织靠拢,从中吸收发展党员,充实基层党员队伍;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发挥“青马工程”的平台作用,对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开展“回炉”教育,提升其党性修养。

高职院校的团委和学工部作为“青马工程”实施的主抓部门,积极争取组织、宣传、教学等校内有关单位的配合与支持,实现党建工作和“青马工程”有关资源的全面整合,促进两者的协同实施、相互促进。比如,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中,可以整合团学组织、团校和党校等各种资源,根据青年团员、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不同区分,开展差异化、分层次的理论教育和学习,以提升实效性。在志愿服务、实践锻炼等教育活动开展中,可以对爱国主义教育、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和党员教育等各种实践教育基地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提升青马工程和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高职院校团学组织在“青马工程”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与后续培养,通过为党政培养举荐优秀人才增强实效、扩大影响,推动“青马工程”和党建工作实现共赢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指出,“各级团组织要探索完善定期向党政积极举荐优秀青年人才的机制,积极推动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人才培养规划,推动党委政府把优秀的青年人才纳入相应的后备人才培养范围”。当前高职院校在“青马工程”实施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教育培训、轻考核评价,重在校培养、轻后续服务的倾向,这不仅影响到了现阶段“青马工程”的深入推进,也不利于已取得成果的巩固扩大,还容易造成培养对象学习上的不够重视和毕业后的逐渐退化。这一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青马工程”影响力和实效性。因而,完善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考核评价与后续培养机制,在当前就显得十分迫切而必要了。

完善“青马工程”后续培养和跟踪服务,很重要的一各环节就是要求高职院校首先要分层次建立“青马工程”培养对象教育培训和考核评价有关情况的信息库,进而探索高校党委和地方党组织协同培养和使用的有效机制。一方面,高职院校党委可以依据有关信息库在学生就业服务工作中向地方和基层党政部门、优秀企事业单位举荐大学生骨干。另一方面,地方党组织也应逐步把大学生骨干培养纳入人才培养规划和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在挂职锻炼、选调选聘、支教扶贫、村官录用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帮助他们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学习,并最终成长为信仰坚定、素质过硬的骨干人才。

(责任编辑:章樊)

猜你喜欢
青马工程学生党建高职院校
高校“青马工程”调研报告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的创新与实践
新媒体平台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
信仰教育视角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问题与对策
“青马工程”在高校团组织思想引领工作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