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德育”优化组合提升学生能力谈

2018-03-31 09:29周锦文蔡长青
师道·教研 2018年2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影视德育

周锦文 蔡长青

德育,从学校的层面来看,在于通过学生对于教师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施教作出积极的认识与反馈,并形成当今社会所需要并且认可的各种品德的教育活动。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德育课堂及实践活动中,校园影视教育的观看、选材、采编、摄像、撰稿等实践活动,都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独特的视角、缜密的思维与敏锐的观察力。如果制作一个《校园之夏》的短片,教师可带着学生先来到学校的植物园进行拍摄,让学生看一看四季常青的黄边龙舌兰,闻一闻假山水池中绽放的荷花,摸一摸一年结几次果的柠檬,引导他们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或者由近到远,由下到上进行观察。这样他们在对植物园观察的过程中,对植物园的声音、味道甚至温度等等都有一个新的认识。之后再把这种认识以影视这种生动形象的画面以及绘声绘色的配音配乐展现出来。教师长期对学生进行观察对象、观察要求以及观察步骤和方法的明确,学生的观察能力必然得以提升。

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动态变化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而校园影视教育正是从学生的爱好出发,以画面的美感和可视性创设出一个个美妙的教学空间。看过了就会想,想过了可能就能说。而这个“说”则是学生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的体现。结合每一年的节日纪念日以及学校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的契机,在看完电视台拍摄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伟人孙中山》以及各类安全教育节目后,我們可以把影片赏析与道德教育进行整合,开展看小故事、写观后感、开讨论会等形式,让学生在看完之后用笔表达心中所想,写完之后再口头表达所写内容,这样不但使活动主题的教育效果深入人心,同时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也得到充分地培养。另外,还可以让学生的实践活动与学校的各类兴趣小组以及校园电视台相结合,开展小记者、小主持人培训等,让学生通过采访、撰稿、播音、配音等活动,在语言表达上得到实践与锻炼,以培养学生的丰富的表达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校园影视教育的建设及其在德育课堂中的运用,对师生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在此过程中,也会培养学生现代电子媒体的运用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在校园影视的采访摄制中,需要用到摄像机和录播系统等,初学前期教师会指导学生如何操作、如何运用,但老师不可能永远在身边,更多的时间就靠学生自己的摸索与探究。这个快进快退回看需要按哪个键,摄像格式应该如何调节处理,摄好的视频怎样才能导入电脑……在教师的指导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中,主动探究能力不知不觉就在提高。在后期非编过程中,需要用到Video Studio、photoshop甚至Premiere等操作软件,这又需要他们花更多地时间去学习研究,将极大地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媒体以及电脑程序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在此过程中,他们整合、筛选、编辑各种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充分地锻炼了他们团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我们人类生命个体普遍存在的潜能,我们在德育课堂的教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校园影视资源,教育引导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恰好有着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独特优势。首先,我们的校园影视教育的观影活动本身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创新情感,如电影《居里夫人》、《美丽心灵》、《邓稼先》、《爱因斯坦和爱丁顿》等许多影片中的人物或故事,都是学生创新的榜样,都可能很好的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科幻影片内容乃至电影本身也都是创新的结果。其次,在观影后的交流、讨论中,指导教师也应充分利用影片中所蕴含的教育片断,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创新与创造的空间。鼓励、启发学生对影片多一点质疑,这是一种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另外,拓展想象也是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培养的具体体现,教师可借助观影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如在观看影片前,可以让学生看片名想象影片内容,看谁想得好、想得妙,也可在观片过程中,教师适时暂停定格,或让学生猜编故事,续讲故事等,这样既可激发学生观看电影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多种假设和想象中产生出大量新奇独特的构想,以培养他们创新的积极性与想象力。最后,教师还可以在班级成立影视小组,让他们拍摄自己的小故事、校园、生活中的小短片。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影视德育
影视展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