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是一种生命的交往

2018-03-31 09:29羊巨波
师道·教研 2018年2期
关键词:师生主体生命

羊巨波

“语文原生于人”,语文学科应该是“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先导学科”。无论是从教学目的还是从教学过程来看,作为语文教育核心部分的阅读教学都是一种生命的交往。

一、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发展生命

人是教育的主题和实质。“人的知识是教育知识中最重要的知识;教育与人的关系也是教育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教育的本体应该坚持以“人”为一切教育行为的出发点和必然归宿。教育不能把受教育者仅仅作为手段和有用的工具来培养,而首先必须把他们作为一个完整而丰富的“人”来培养。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正如冯建军所言:“教育最根本的原点只在于生命本身。”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以个体生命为本。教育因生命而发生,生命因教育而延续。教育是生命的主要存在形式。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向,就是弘扬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本,提倡尊重人、解放人、提升人,一切着眼于人的发展。毫无疑问,语文课在这方面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责任。韩军认为:“语言即人,语文教育就是人的教育。学着运用语言就是学着成人,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以语言立人。这正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所在。”正因为语文课程蕴涵着这种高度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所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了“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的总要求。这是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以立人为本提出来的,是对阅读教学的认识达到的一种新高度、新境界。我们认为,阅读教学绝是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因为语言是人自身功能的一部分,语言运动是人生命活动的一种方式,任何一种语言形式背后都跃动着一种生命形式,学生阅读一个个文本的过程,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潜藏生命对话的过程,就是实现学生自我生命成长的提升的过程。”只有从生命的本质上来理解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生命价值以及个人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才算是真正把握了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和生命内蕴。

以往我们过多地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技术性特征,忽视了语文学科在个性培养、人格建构方面的功能,使得阅读教学变成了简单化、机械化的知识传授过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这种目的观是建立在“主体-客体”实践观框架基础之上的,它把教师视为主体,把学生视为客体,而阅读教学过程则演变成作为主体的教师按照一定的方法改造作为客体的学生的过程。这是一种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视为“人-物”关系的实践观,是一种无“人”的实践观。这样的教育语境并不关注人的生命,而是把教育作为工具,“把‘教育理解为社会借此可以保存、延续、进步,个体借此得以获得某种素质而在未来过上‘幸福‘完满的生活的工具”。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育,尽管还没有完全沦为动物训练,但是受教育者在这种教育活动中的被动和受摆布的地位是众所周知的。这是因为客体本身不是实践的目的,而是实践活动的中介,实践活动的目的只能是主体。在把人当作客体的教育中,人本身不再是目的,而是达到某种按照技术规则判定是最优化结果的手段之一。这种最优化结果的现实表现就是考试分数和各项德育指标、体育指标。在这里,受教育者丧失了作为人而应有的主体地位,沦落为一种特殊的工具,一种技术过程中的中介。”事实上,“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是因为人的生命而存在,生命的生长需要才是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所以用交往实践观来理解阅读教学则可以超越这种单一的“主体-客体”模式,在“主体-客体-主体”框架中用主体际性去看待教学主体-学生、教师甚至编者、作者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凸现学生和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彰显教学主体的生命本色。这种回归到“人”的教育哲学视角,弘扬人文精神,尊重个体的生命尊严和精神尊严,为我们重新审视阅读教学的目的和本质奠定了基调。阅读教学实际上就是多极教学主体主要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生命交往。阅读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最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阅读教学是其语文课程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条获得相关知识、经验和技能的途径,更是自我生命发展与精神成长的本质需要。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和效果、对生命与价值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语文教师而言,阅读教学是其语文教学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职业和手段,而且是以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交往实践活动。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情感态度、专业水平的发展以及生命价值的体现。这才是阅读教学的本来面貌。阅读即存在。我们怎样阅读,就选择怎样存在。阅读教学不单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品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生命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与精神成长打下基础。

二、阅读教学的过程是生命主体际性的交往

第一,平等性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阅读教学交往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是整个阅读教学活动与教学关系的承担者与创造者。在这个意义上,教师与学生一方定义着另一方的角色:没有学生,就不会有教师的概念;没有教师,也就不会有学生的概念。正如陶行知所说:“教学不和学生站在一条战线上便不成教师。”阅读教学本质应该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在的世界。教师和学生在这个世界里,首先都是完整意义上的生命个体,都具有各自独立的人格特质。也就是说师生同为阅读教学交往中的多极主体。阅读教学并不是单一的教师主体或者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而是师生多极主体之间的一种交往实践。承认他者的存在,承认其他生命的主体性,是交往的基本前提之一。因为没有主体的存在和主体性的确立,也就无法谈论主体际性。主体际性是主体之间的关联形态,是主体之间的影响和作用,也就是主体与主体之间交往实践所体现出的主体属性。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教师与学生都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真正的生命主体。显然,只有确立了生命个体的主体际性,才能恢复阅读教学中人与人的关系,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交往,实现真正的阅读教学。

第二,共享性

阅读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學生的共在世界。交往是师生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本质方式。师生通过交往,通过一种平等的精神性交流和沟通,达成真正的主体际的“共享”。“这种共享,既是文化共享,即教师作为有教育者身份的人,把知识、思想、智慧、经验等文化成果提供给而不是传授给学生,师生通过对话沟通获得新知,共同提高;也是责任共享,即师生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为教学成败负责;更是精神共享,即师生相互传递、理解和感受同一种精神体验。通过这几种共享,师生可真正成为‘同舟共济的人。”真正的阅读教学,从来就是共显、共存、共有的过程。师生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都是参与者,同时也都是创造者,都是分享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生命间主体际性的交往不断了解别人、感受别人而不断充实、丰富、发展自我;而教师也在这种主体际性的交往中不断地学习、吸收、提高和创造。于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从而形成一个可以共享的交往场。在这个交往场中,“教师的学生及学生的教师等字眼不复存在,新的术语随之出现:教师式学生及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是授业者,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本身也是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在教育教师,他们合作起来共同成长”。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师生主体生命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麻辣师生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