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于读,方可善于作

2018-03-31 09:29梁翠华
师道·教研 2018年2期
关键词:书面语言文具盒口头

梁翠华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教育家指出“语文”的“语”是语言训练,“文”是指写文章。可见要提高交际能力,必须学好语文。要学好语文,必须提高语言训练和写作能力,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来自提高课堂小练笔。如何有效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練笔呢?

一、从说到写:由易到难

作文教学应该按从说到写的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

从说到写即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者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常言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这说明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密切关系。在生活工作中,既要使用书面语言,也不能忽视口头语言的重要性,因为两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说不清楚的事情就必然写不明白。由此可见,说先于写,若想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则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必不可怠慢。

二、写的基础:阅读积累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课文中的优美句子、精彩句段”“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由此可见,读写读写,读后写,方可事半功倍。依我所见,学生想在写作上取得明显进步,阅读量才是决定因素。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是吸收,写是表达,儿童学习了许多范文,吸收了各种词语和表达方法,写作时就可以有所借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唐代诗人杜甫留下的千古绝唱,便是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及人生经历,对后辈的深情叮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阅读的词句段篇越多,对写作就会有更深的体会,便可以“下笔如有神”,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学习到前辈的先进思想和为人处世的真理,更是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阅读过程中思维的开拓,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应用词句,进而实现写作水平的飞跃。

阅读对写作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荀子在《劝学》中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若将一篇佳作比作一棵充满生机的大树,段落就是主干,佳句就是偏枝,词语就是绿叶,大树之所以焕发勃勃生机,是因为偏枝扩散得苍劲,绿叶生长的茂盛。若一篇作文失去了好词佳句,何以称之为佳。故此,想要对佳作信手拈来,就要在不倦的阅读中积累字、词、句、篇的知识,在阅读过程中,需投入身心,细心品味其中知识的魅力,对好词好句多次阅读,深入理解,必要时可以借助工具书帮助理解生词,只有弄懂吃透,才能转化成永久记忆,并受用终生。

三、写的提升:拓展迁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见;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述方式写作”。可见,从课文学到的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对知识进行拓展和迁移,再发挥想象力。动笔之前就这样选材,使作者“胸有成竹”,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有独创性。如我在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张衡》时,让学生在课堂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个自己最熟悉的东西。许多学生写学习用品文具盒,写保温瓶等。学生仿照写,制造材料、形状、功能、用途,他们写起来较容易了。如果教师再指引一下他们:现在的文具盒有各式各样,比如布的容易脏,铁皮的会生锈,塑料的易烂,你们能发挥你的想象力发明一种未来的文具盒吗?学生有兴趣了,就动笔写未来的文具盒。结合生活实际,拓展知识,发挥想象力,学生各自写出心目中的文具盒,提高学生练笔的实效性。

四、写的评价 :进行修改

写作能力的培养,多写只是一个方面,还要重视进行多次修改。教育家贾庆林说:“文章不厌百改,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一个卓越的工程师不能只会设计创作,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怎么在原有设计上修改,达到更好的效果。写作亦如此,自评自改毋庸置疑是成为作家的必修课,即使学生为写作初学者,也不能降低要求,反而应坚守标准。

每次写作训练在教师评改完后,应让学生在教师提出的建议下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在修改自己作文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自己想办法解决,无疑才是让学生更快成长起来的绝佳方法。文章如果失去了读者,也就没有多大存在的意义。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批改习作,让学生主动分析别人的作文的优劣,取长补短,自觉形成获取知识的主动行为。这样,便达到了唤醒学生评价意识的目的,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书面语言文具盒口头
口头传统所叙述的土尔扈特迁徙史
我的文具盒
文具盒里的宝贝
口头传统新传承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新一代江格尔奇为例
口头表达一点通
文具盒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