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数学中的具体应用

2018-03-31 09:29邓春萍
师道·教研 2018年2期
关键词:利用微课件数学知识

邓春萍

所谓微课,指的是通过视频录像的方法将老师在课堂内或课堂外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内容进行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其包含教学设计、课件材料、教学反思及学生反馈等辅助性的教学资源并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内容,实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同时为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展示了教学的内容和精髓,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

一、利用微课,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恒古不变的道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若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周长》这一知识时,课前,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知识制作相关的微课。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微课课件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如: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课件为学生展示“小蚂蚁画画”的动画视频。然后借助课件展示蚂蚁爬过的路线,提问学生“以上是什么图形?”在学生回答“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解释“蚂蚁爬过的路线(即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该图形的周长)”。通过以上形式将教学知识融入到情境中,有助于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进而有效提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微课建构知识,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

数学科在内容上比较抽象、枯燥,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的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成为构建知识的阻碍。而通过微课,教师可以将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演示并结合通过重申教学内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更直观、更清晰、更真实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节省很多学生课余自学及疑惑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这一内容时,公式中为什么要“÷2”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时,教师结合教学课件进行多媒体展示,以微课为基础的动态展示: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其中一个梯形的面积就是要“÷2”了。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这节课的重难点。微课能够将抽象复杂的问题简单具体化,进而帮助学生全面的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其积极的学习心态。

三、利用微课,不断完善教学内容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经常会遇到时间不够的情况,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随着微课教学形式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例如,在教学《质数与合数》这一内容时,涉及比较多的概念(奇数、偶数、因数、倍数等),且这些概念之间很容易混淆。如果教师只是口头讲授,学生很难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无法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为此,教师将这些概念的知识点用微课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这些概念的关系。通过这样,不但吸引了学生,而且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好地梳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四、利用微课开拓学生思维

数学以其思维的抽象性、理论的严谨性、应用的广泛性而区别于任意一门学科。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活之迷、日用之繁,无处不同数学。”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其思维发展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这就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运用微课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这一内容时,我就给学生留下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创造、设计一张周末的时间安排表,再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息时间。同伴之间相互评析,这样的安排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可以怎样修改。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掌握,又锻炼了学生的统筹规划、合理分析的能力,開拓了学生的思维。

微课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框框,学生在课堂之外观看在线课程,在课堂上回顾和进行课堂活动,教师在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与传统课堂相比,它更好地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孩子学习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去学习,主动去学习。

责任编辑 徐国坚

猜你喜欢
利用微课件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浅谈同学们如何利用微课来进行学习
利用微信订阅号评改初中作文模式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如何利用微信推广纸媒品牌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