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文化人”

2018-03-31 09:29彭小波
师道·教研 2018年2期
关键词:以文化人讲授勇气

彭小波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中,语文课只有学习字词、句子分析、文段讲解等功能,课堂显得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我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发掘课文中的德育素材,巧用活用德育资源,从而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实施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生命的价值及其对自身的重要意义,包括生存教育、生命价值教育和死亡教育。人因何而活?生命的真谛是什么?我所任教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见识不多,对于这样深奥的人生话题理解不多,因而在学习生活中,也未能用心体验生命的美好,更未能勤奋好学,争取明天生命的灿烂。幼小的心灵、稚嫩的思想,让我深感育人的任重道远。我常在语文课堂上教育他们,使他们理性地认识生命,负责任地面对属于自己的人生。譬如,讲授张云飞的文章《呼唤生命教育》时,我开展了关于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大讨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考中,明白生命的意义。学生在我的引导下,逐渐学会了用行动体恤生命,追求生命的美好,概括起来就是“关注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二、培养信心勇气

不少农村学生胆怯、自卑、脆弱、性格内敛,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缺乏与人交往的自信,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围绕这点,我不断利用课文特有的资源,鼓励学生确立面对挫折,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譬如,学习周国平《面对苦难》时,我详尽地和学生分析了人生无常,挫折、失败随时会袭击我们,只有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不断强大自己的內心,才能像东坡居士一样,面对风雨侵袭,练就“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又如,学习《画布里的人生》时,我让学生感悟身有残疾的台湾画家谢坤山挑战极限的勇气,让学生树立勤奋学习、勇敢面对挫折、争先创优的信心和勇气,鼓励他们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演绎最亮丽的人生。

三、抓好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明礼诚信”是我国基本道德纲要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挖掘明礼诚信的教育素材,通过点拨、启发、引导,达到教文与育人的双重功效。譬如,《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中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一文谈到,市场经济中存在种种假丑恶现象,如制造伪劣商品、不履行合同、借钱不还……我在课堂上,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或所见所闻,归纳种种假丑恶现象,讨论我们应该倡导怎样的道德行为。学生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诚信才是最根本的。这样一来,既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四、永葆勤俭本色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一代的享受意识正在增强,而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意识逐渐减弱。讲授《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关于青少年消费观念的调查报告》一文时,有一项数据值得我们高度警惕。据不完全统计,“人应该及时享受“的观点,青少年学生赞同的占33.9%,中性(一般)的占38.8%,不赞同的只占24.3%。这说明青少年学生过分追求享受,不利于身心发展,教师必须给予正确的引导,使他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勤俭的本色。又如,讲授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几句诗流露出曹操怎样的一种价值观?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其实认真分析,不难发现曹操是慨叹人生如朝露一样短暂,渴望得到人才辅助,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功高如曹操,尚不敢懈怠,年轻如我,又怎能躺于安逸呢?

五、培养奉献意识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人的工作和生活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其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因此,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三观”引导,是教师育人过程中责无旁贷的工作。我在授课过程中,不放弃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念。如讲授胡锦涛总书记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结合党在抗震救灾时的核心作用教育学生,使他们认识到,作为学生,更应该确立奉献意识,为社会、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实现人生价值而准备。又如,讲授祁淑英、魏晓敏的《在寻找“野败”的日子里》,我引导学生要像袁隆平一样,有甘于寂寞、勤于实践、勇于奉献的精神。

总之,教育教学是统一的,不能用传统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能简单认为只有班主任、政教主任才是德育工作者,从某个角度说,所有的科任都应是德育工作者,语文教师更应该通过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大德育环境。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猜你喜欢
以文化人讲授勇气
寻找勇气
勇气何来?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勇气”号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