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讲坛,让国学经典教学充满活力

2018-03-31 09:29梁慧
师道·教研 2018年2期
关键词:讲坛国学亲子

梁慧

国学经典是硬实的、过去的,学生是鲜活的、现代的。以往,国学经典教学中,教师“一言堂”是普遍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煞费苦心,设计精妙,但是往往学生只是等待着接受知识的大餐,没有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国学经典的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愿,提升学生的学习力,让经典学习和能力提升在课堂教学中“两不误”?在国学经典课堂教学中推行小讲坛的形式,可让二者相得益彰。

一、教师为导,把握引领方向

1. 选材用心,贴近学生。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流传至今的国学经典数不胜数。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小讲坛的首要任务,是根据各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国学经典内容进行学习。比如:低年级正是学习的启蒙阶段,适合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蒙学的经典。这可让学生懂得良好的礼仪规范,培养孝顺长辈的德行。中年级适合学习《声律启蒙》、《中华成语千句文》等韵律性较强的经典,让学生感受文字韵律的美,也能大致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主线。高年级适合学习《论语》以及短小的文言文选篇,让学生感悟孔子思想的精髓,感悟文言文的精炼,同时逐步向初中的文言文学习接轨。

2. 制定方案,规范运作。“无规矩,无以成方圆。”要想在班级里有序地开展小讲坛活动,教师先要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第一步:科学分组。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能力划分四人学习小组,让学习小组的成员搭配均衡。各个学习小组中既有能力较强的学生也有需要多加锻炼的学生,大家互助共进,共同提高。第二步:组长培养。为了让各小组得以顺利地开展学习活动,小组长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小组长必须有较强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愿意配合老师开展活动,真心帮助组内同学成长。第三步:申领主题。教师根据国学经典学习的内容分为不同的主题供各小组“认领”。第四步:竞争激励。以小组为单位,班级里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形式。班级内根据可行的评价标准公开评比各小组。及时的评价能激励各小组积极“认领”小讲坛的主题,激励小组成员积极通力合作完成任务。

3. 亲身示范,有例可循。初次进行小讲坛的实践,学生或许会茫然不知所措,或许会望而却步。教师理应在学生开展活动之前,亲身示范小讲坛的开展形式。教师亲身的小讲坛示范,让学生有例可循,有章可依。学生大致了解小讲坛的模式后,为难情绪可稍缓解,愿意走进活动,参与活动。这时,学生信心满满地自行查找资料,作自己的讲坛,展自己的风采。

二、学生为主,自主参与过程

1. 小组争领任务,齐头并进。在教师制定的竞争评比制度激励下,各小组组员共同商量后积极争领任务。实行初期,笔者还担心任务无人问津,落得“硬分派”的局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平常学习较为懒散的同学却最积极争领任务。当看到别的小组都纷纷争领多个任务时,一些只领取一个任务小组的组长,就会积极推选组员,鼓励其他组员去承担任务。其实,认领任务也是一次对小组合作程度的考验。

2. 小组分工合作,职责明确。小组“认领”任务后,学生自主安排好各自的任务,如:推选主讲人,查找有关的解释,寻找故事拓展,制作课件等等。各人发挥自己的特长,资源共享,锻炼了合作协调的能力。特别在小组成员之间意见不合时,学生懂得了如何去处理组内意见不合的矛盾,懂得各司其职,互帮互助,合作能力自然而然就提升了。在查阅资料中,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自然而然也得到提升。

每一次的开坛犹如等待花开般的惊喜,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當看到一个个精美的课件,一份份详尽的资料呈现在大家眼前,笔者觉得那是一枚枚丰硕的果实,一次次学生成长的历练。主讲人在讲台上挥洒自如,信心百倍,力求将小组的成果完美呈现。合作者在台下用充满希翼的眼光期盼这一劳动果实花香四溢,得到师生们的一致肯定。

3. 小组互相评价,共同学习。在每次开展小讲坛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评价的角度可以分为资料的准备、课件的制作、讲解的水平和讲解的方法等方面。还可以根据小组主讲的主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说说自己的理解。由于同学们在活动前收集了充分的资料,主动查阅了有关的书籍,因此大家都能各抒己见,开怀畅谈,在交流中碰撞了思维的火花。这样,学生不仅是要讲解内容,还要懂得应对别人的质疑。这一讲一问一答,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不得到提升吗?

三、家长为辅,共同营造氛围

1. 家长开讲,别番风味。国学经典的学习不能忽视家庭氛围的营造。教师和家长密切沟通,让家长也加入到国学经典小讲坛的行列中。教师可提前和家长沟通小讲坛的主题,探讨小讲坛的内容。接着,家长走进课堂,和班级同学一起讲经典、品经典。以家长的亲身阅历,讲解国学经典名句的意思,深化国学经典名句的含义,将国学经典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各行各业的家长们带着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找到深化主题的故事,为学生讲述国学经典的内在精神。家长小讲坛的内容丰富,既有《三字经》、《弟子规》的习诵,又有《论语》、《孟子》等名人名句的解读,更有历史名人的读书传记的读悟,让人大开眼界。有家长感叹到:“我和孩子读《弟子规》时,感觉如果熟读并理解这些句子,就能在不知不觉中落在日常生活中。记得有一次,我喝酒有些过量,回家后,孩子便说:‘饮酒醉,最为丑。让我觉得很是羞愧,从此就不敢再过量,并注意自己的言行了。”亲子共读经典的活动更让家长们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养心弘道,践行经典要义,体悟经典精神。

2. 亲子开讲,别有精彩。小讲坛的特点在于形式灵活多样,亲子同台开讲,又是一种小讲坛的创新形式。亲子共同选择感兴趣的话题,一起合作参与。以经典主题为桥梁,亲子之间一起选材,一起制作课件,一起查找资料,亲子沟通又更深一层,交流的话题也比以前更多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在国学经典教学中推行小讲坛的形式,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站在课堂的正中央,孩子主动成长了。学生要成为坛主,就需要精心地准备自己的资料。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对资料整理的能力,主动查找有关的资料。同时,也能及时和教师沟通,解决问题。你会惊喜的发现:孩子们竟然会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孩子们竟然会找到贴切主题的小故事,孩子们也竟然会找出作者的背景,做到知人论事……从老师安排做坛主,到学生自己争取做坛主,这就是悄然的进步。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讲坛国学亲子
“垂”改成“掉”,好不好?
“杨荫浏讲坛”系列活动
农业农村部举办第77期每月讲坛
《杂文选刊》2017年7月精彩推荐公民讲坛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