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语用教学,有效提升综合素养

2018-03-31 09:29刘小春
师道·教研 2018年2期
关键词:文本目标素养

刘小春

多年的语文课程改革实践,让每一个小语人都深知,小语课堂要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如何扎实推进“语用”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环节去实施。

一、整合目标,把握语用点

阅读教学目标分总目标、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主题教学目标及文本的课时教学目标等,语文教材内容的安排要求“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课上“教什么”“怎么教”,怎样更好地使用教材教,必须结合学生年龄段的认知程度和文本的特点,整合学段目标,单元目标,提炼、筛选,制定出每一个文本、每一课时的具体而有特色的教学目标。

如S版小语五年级下册《少年闰土》,结合学段目標,可整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训练重点“品味语言”,本册第四单元训练重点“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六单元训练重点“想想名家是怎样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本课语用训练点“理解句子—品味语言—领悟方法—表达运用”。在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后,直奔第十六自然段,引导学生抓关键字词“啊”“无穷无尽”“稀奇”,返顾前文,了解闰土给“我”讲述的捉鸟雀、捡贝壳、看西瓜、看跳鱼儿等有趣的事情,从而体会到“我”对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闰土的羡慕、敬佩、赞叹之情。再通过引读、师生对读、背景资料介绍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一含义深刻的句子。最后回归课文,领悟文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刻画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后,再推出第四自然段中特写镜头“外貌描写”,让学生反复诵读相关句子,认识健康、朴实、可爱的少年闰土形象,进行小练笔“猜猜他(她)是谁”,写自己身边一个小伙伴的外貌。课后继续拓展练笔:《三十年后的闰土》,结合故事背景,发挥想象,写写三十年后的闰土的外貌。

二、研读文本,挖掘语用点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的研读,语用点的挖掘显得尤为重要。研读可以从单元导语、文本内容、表达形式、阅读提示、课后思考题、泡泡框内容等方面进行,甚至还要研读与文本相关的其他文本,如配套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同步读本》,从中发现、挖掘语用训练点。

如S版小语五年级上册《金奖章》是一篇童话故事,文中众鸟争金奖章的语言描写生动有趣,形式丰富多彩。通过研读,可把单元训练重点中描写语言相关的句子融合在一起,重新设计有层次的语用训练。先是品描写生动的各类句子,相应出示语言描写句以

引导学生抓提示语及标点符号,体会说话人物的特点。注意说话的不同方式,提示语位置不同,所用的标点也不同。然后出示四种不同说话形式句,进行加标点练习。再让学生翻开以前的练笔,找到说话句进行修改。最后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片段描写,要求运用不同的说话形式,注意正确使用提示语及标点符号。

三、活动拓展,活用语用点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课前展示活动。课前五分钟的展示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精彩小舞台。朗读、推荐好书、讲故事、演讲、阅读链接、语文小知识、表演剧本、唱歌跳舞……在这些看似与教学无关的展示中,调动了学生的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二)设立“采蜜本”。“采蜜本”,即阅读记录本,记录后,定期交流、评议,达到积累的最佳效果,并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从而为学生找到“吸收”与“输出”的读写结合的捷径。

(三)用好阅读链接。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为用好教材和相关配套阅读材料——《语文同步读本》,教学每一单元均要求学生预习课文的同时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对应的文章,并在课文学习中揉合训练点,达到以一篇带多篇,加大阅读量,巩固语用点的落实。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密切关注学生的读书、积累和感悟,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开阔视野,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提升综合素养。

责任编辑 徐国坚

猜你喜欢
文本目标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