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对传统古村落的冲击及古村落保护的必要性

2018-03-31 09:08杨霞
北方文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古村落保护冲击

杨霞

摘要:中国有成千上万的古村落,每一座都代表着悠久的历史和文明的沉淀。千百年来,人们在古村落中生活生产,创造并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的地域性,多样性,创造性,文化性都在古村落中有着具体的体现。众多的古村落作为农业文明演绎的见证,在当代社会仍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推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古村落进入了一个快速消亡的时期。西部大开发背景下云南的古村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古村落能否得到妥善保护是文明传承的关键,也是云南旅游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將通过分析云南古村落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受到冲击的原因,进而阐明古村落传承和保护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古村落;冲击;保护

作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等丰富文化基因的浓缩活体,古村落是存在于中尺度地理空间的一种特殊景观,由历史遗留下来的民居、是象、艺术、环境、生产以及一种抽象的文化内涵、风格、古韵氛围等组成的综合文化遗产景观体。[1]古村落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不同历史时期文化发展遗迹的沿革,古村落的研究对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同时对当代旅游业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意义。近年来,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快速推进直接促进了云南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各地区的经济都得到了迅速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生活水平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尤其是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快速崛起,使云南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质的提升。但是另一方面,现代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很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传统古村落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不少古村落都已荡然无存,即使有遗留的一小部分,也都面临着文物建筑的损毁,文物遗迹的破坏,传统文化被割裂,文物原生态被瓦解或乱开发的命运,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一去不复返,这是一个十分严峻和亟待解决的问题。[2]每个政策的实施均有利有弊,西部大开发政策也不例外,西部大开发在稳定推进的过程中,促进了云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旅游的发展对传统原生文化的冲击和破坏。本文将在实地调研和结合众多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西部大开发背景下云南传统古村落的发展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但学生资质尚浅,如有不当之处,望各位前辈批评指正,不吝感激。

一、传统古村落受到冲击的原因

古村落作为民间历史博物馆,保留着最原始的历史原貌。但是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旅游业崛起,越来越多的古村落受到了致命的破坏。冯骥才说过“在商业化,全球化的冲击下,他们显得越来越脆弱。可以这样说,地球上每一分钟都有民间文化在消亡,每一天都有一个古村落在进行‘现代化改造。”在云南很多地区都保留着较为原始的古村落,但是近些年来,这些古村落在慢慢改变,甚至直接变味了——村落变成了吸引游客的工具,一切都是为了发展旅游业,发展经济。而在这种理念的促使下,古村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使古村落面临着如此大的危机呢?

(一)国家对古村落的未形成完整的系统

西方国家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对民间文学系统的保护工程,而在此之前它们有十年的酝酿,而我国的民俗、民间技艺多处于濒危状态,很多都面临着失传,甚至就直接消失了,而我国对于民间文化的保护整整晚于西方半个多世纪。古村落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云南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但是云南对于各民族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就连旅游发展较好的丽江、大理也尚未形成完整的发展和保护系统。因此边发展旅游业边探索保护的方法,其实是对古村落最大的伤害。

(二)村民转变为居民,古村落人口越来越少

近几年,国家政策的改变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村落居民转变为了城市居民,一方面方便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有更多的机会。因此,新一代的青少年大多为城市户口,对古村落缺乏了解,也缺少了应有的乡情,所以古村落文化缺少传承的后续力量,缺乏发展的长久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村落文化之间没落,甚至永远的消失了。

(三)村民对古村落建筑保护意识薄弱,对古村落认知度不高

云南由于特殊的地理原因,村落发展水平不高,村民的个人文化素质也不高,因此对于村落的保护意识并不高,对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认识也不是很深刻。导致一些古村落建筑年久失修,或者因为要建新的现代化建筑而直接破坏了原有的村落建筑,这在云南许多较为偏远地区都有存在。虽然政府已经出台相关保护政策,但是由于地理等各种因素的限制,某些地古村落的保护并未真正落实到实处。或者就是村民自主修缮,破坏了住房原有的格局。

(四)游客遗留下的各种标记破坏了古村落的美观度

曾几何时,新闻上不停地报道某某景区被游客刻上或者画上了“到此一游”等标记,而且这种现象屡禁不止。虽然近几年执法力度,惩处力道加大,这种现象才慢慢减少。但是在此之前留下的印记已经对古村落建筑造成了极大地破坏,而且这种破坏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是无法消除的。所以,游客个人素质的高低也对古村落建筑有着很大的。

二、古村落保护的价值和意义

古村落就像是一部流动的史书,随着历史的发展,完整的记录下了每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在历史发展与传承的过程中,古村落又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明。同时,通过对古村落的研究。在认识了解历史的基础之上,也为当代的建筑文化以及古村落的保护等提供借鉴作用。

(一)服务国家文化建设的需要

从人类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人类的行为可以分为人类的个体行为和社会共同行为两种情况,而由于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一些古村落建筑却面临着“灭绝”的危险,这就是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相互碰撞的结果,而对于我国古村落进行的保护,将最大程度上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优化和传播,服务国家文化建设的需要,从而为我国文化报会提供强有力的基础和支撑。[3]古村落作为历史发展的见证者,本身就带有历史的气息。古村落所透露出的文化气息正是西部大开发对国家文化建设的强有力的体现。比如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董干镇新寨村委会城寨村中彝族支系白倮人所保留着的完整的古朴着装、奇异民间风俗和独具特色的干栏式建筑;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金华镇剑川古城所保留的明清建筑;丽江市古城独特的历史建筑和特有的民俗文化。都可以作为国家文化建设的重点工程。多样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古村落的传承保护成为国家文化建设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云南这样一个多民族,多古村落,以旅游业为发展支柱的省份来说,古村落的保护工程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云南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建设,民族的繁荣。

(二)农耕文明传承的条件

云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以农业发展著称。农业的发展由来已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甸南镇海门口遗址出土的稻、麦、粟等农作物种子均说明云南的农业发展历史之悠久,而从海门口遗址出土的文物来看,云南的农业发展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农业文明所衍生出的农耕文明是因为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有了持久发展的推动力,不论是苗族聚居地,白族聚居地,纳西族聚居地,还是云南其它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都是依山而建,云南多山的特点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山与山之间所形成的“坝子”为云南各少数民族的居住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由此在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的保驾护航之下,各民族又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民俗文化,而古村落则作为农耕民俗文化传承的载体,为农耕文明的传承提供了条件。比如苗族的跳场节、土地会、开秧门、吃新节、捕鱼节等;白族的栽秧会、立夏节、青苗会、火把节等;纳西族的农具交流会、棒棒会等都是在农耕文明之下发展出来的农耕民俗文化,人们按照节令进行庆祝活动,反映了农耕民族对农业生产的重视。而古村落存在使得农耕文明及农耕文明之下的农耕民俗文化有了存在的必要。所以,古村落是農耕民族存在的必备条件,是农耕文明传承和发展的主要纽带。

(三)历史传承和延续的关键

传统的农耕是劳动者借助生命动力(人或畜)对于土地的耕作活动。其形式是朴拙的,节奏是缓慢的,后代人从前代人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与经验,传承前一代人创造的民俗文化,使农耕民俗文化在世世代代的传承中,保持了一种良好的延续性。[4]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保留。而这样的继承创新,对民俗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古村落被称为“民间收藏的宝藏”,担负着历史传承的重任,古村落就像一个大容器,把历史中的民俗,文化,艺术等通通收纳起来,世代相传,使得历史文化得以延续。我国著名学者冯骥才也曾多次在其文章中指出,保护古村落是文化传承,文化抢救的重中之重。

(四)经济建设的助推器

古村落经过了历史的沉淀,有着浓烈的文化气息,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有着巨大的文化、历史、艺术、科学和经济价值。比如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董干镇新寨村委会城寨村所保存完整的干栏式建筑形式,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金华镇剑川古城保留的明清风格式建筑;丽江市古城独居特色的民族建筑等。风格各异的建筑形式与云南各民族在历史中形成的各式各样的民族风俗,民族精神等相呼应。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旅游业发展迅速的前提下,古村落中的民族建筑、民族语言、民族习俗、民族等都成为了吸引中外游客的一大特色,苗族的铜鼓,白族的歌舞,纳西族的文字等等。这些带着民族气息的民族文化在古村落中世代相传,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而古村落则像是一座巨大的民族博物馆,精心的收藏着这些民族文化宝物。所以,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古村落文化成为了云南经济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三、结语

我国古村落是国家珍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不同气质的古村落,是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东西。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去保护好它。每一个政策的实施有利有弊,在利大于弊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去关注它的“弊”,从而实现最大利益化,古村落的保护也是如此,只有把负面影响的东西彻底弄清楚了,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古村落的发展应该是开发与保护并重就像申维辰在接受采访时说的“对民间文化的开发,要以抢救与保护为核心,大力抢救,严格保护,科学开发”。虽然云南各个民族村落之间有共同的特点,但不得照搬照做,在不伤害民间文化、不伤害百姓利益的前提之下,进行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听取专家意见,适当对古村落进行复原。西部大开发政策坚定了云南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经济与文化并重,共举发展。因此,西部大开发对云南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需要引起极高的重视,并且要竭尽全力去抢救,去保护云南的各个民间博物馆——古村落,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延续,更是造福祖孙后代的一项重大工程。

参考文献:

[1]张鹏杨.基于真实性的古村落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剑川县石龙村为例[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5,02.

[2]总主编:潘鲁生,邱运华.撰稿人:张笑.中国名城.云南剑川[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03,序二.

[3]赵紫辰,高永吉.建筑保护在古村落中的问题探讨[J].研究探讨,2017,09.

[4]刘姣.试析古村落的价值与保护[J].建筑行业探索,2015,04.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古村落保护冲击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一汽奔腾CA7165AT4尊贵型车换挡冲击
巴菲特给我冲击最大
火焰山下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