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

2018-03-31 09:08杜阳宇
北方文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生活满意度心理弹性大学生

杜阳宇

摘要:当前关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愈加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重视,心理弹性作为一种抵御消极情绪的抗逆力特质,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弹性的关键是大学生对生活满意度的正确认知,本研究拟从人格特质、校园文化环境、人际关系三个维度、微观与宏观等两个层次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进行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心理弹性

一、生活满意度概念定义

生活满意度的研究着眼于各种社会指标、主观幸福感、经济以及生活质量,Diener将生活满意度定义为个人依照自己独特的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进行认知判断的过程。这些认知判断主要依赖于个体对事件即时的情感(情绪)反应。因为不同的个体在进行生活满意度的测量时可能会使用不同的标准(比如,经济资源、社会资源、身体健康所占的比重),因此通常在进行生活满意度判断时使用关乎总体的题目(例如,我的生活状况非常好)而不是关于某个特定领域的题目。然而,分析生活中某个具体领域能够和具体的经验更紧密的结合起来,而且仅仅通过分析整体的生活满意度不能够得出具体领域的不一致。因此,在评价一定时间的生活质量时,所报告的生活满意度超越了存在于生活中的短暂的情绪体验因而被认为比情感状态更稳定。

二、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其具体的人格特征以及环境有关系。 Bronfenbrenner (1992)关于发展的生物-心理-社会理论就是用来解释个体人格特征如何与不同环境起作用的,并由此发展了不同水平的满意度。该理论起初被用来解释生活满意度如何作用以及反作用于学生个人人格及环境变量,这些变量如下。关于青少年满意度的研究中最有力的发现之一是对自我价值或个人人格(比如自我效能感)有积极评价的个体通常有较高的整体满意度,自我效能感影响整体的生活满意度。此外,相对于外控点的年轻人,感受到对事件强控制感(内控点)的年轻人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

内部资源也会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例如,对残疾大学生的研究揭示了一系列的发现,尽管相较于正常的大学生,有严重生理残疾的大学生报告了较低程度的整体满意度,相较于主要维度的生活满意度,此外另外一些研究也发现一些大学生比如精神贫瘠、有危害健康的消极行为像抽烟厌食或者每天的生活被慢性病限制,其生活满意度也较低,后来的研究发现应对策略可以调节生活满意度与健康相关的压力源之间的关系,采用积极应对策略(比如评估压力情境、及时寻求应对压力的别人的支持、和家人交流)的学生报告较高的生活满意度。相反,生活满意度与回避策略的采用呈负相关,比如责备别人以及面对压力进行抱怨。

对校园文化环境以及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起先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的家庭、学校以及同伴团体的质量上。对青少年的研究发现相较于低或者平均水平生活满意度的个体,报告高生活满意度的个体(比如得分在分数分布的前10%–20%)也报告从父母、教师、同学以及亲密朋友最高的社会支持。另外一些研究检验了生活满意度以及其与环境中具体因素的关系。比如,定性的研究发现家庭因素会影响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包括(a)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b)一个饱含快乐、亲近和和谐的爱的氛围;(c)开放和信任的交流。最近的研究表明,学校的分数、对学习的信念和积极的学校氛围是在校学生整体生活满意度的核心所在。其他的学校环境方面比如课外活动的有效性以及对学校的归属感也都影响生活满意度。

积极的同伴关系是第三个与大学生高生活满意度紧密相关的微观系统变量,具体说来,报告高生活满意度的个体通常也报告了高的同伴亲密度(比如,有很高的忠诚度、相互关心。互相承诺。此外,同伴关系能够提升生活满意度经常是以频繁的互惠的行为为特征。

三、关于预防和提升的建议

增加生活满意度的策略,间接的方法起初将目标锁定在现存的应激源或决定因素(比如,无父母的支持、消极的归因方式),旨在降低应激源的严重程度从而提升个体的生活满意度。与此相反,直接的方式目标锁定在提升生活满意度,希望通过改变调整大学生有目的性的活动使其有更多的适应行为、态度和目标。

对于文化环境,更多的是去改变和提升学校环境包括提升人际关系(比如家庭、老师和同伴的支持),改变和提升自我感知(比如自我效能感),提升合适认知(比如归因方式),和为学生创造机会去参加学校组织的或校外的课外活动。

更为重要的是对以提升幸福感为目标的直接干预的讨论。例如,King (2001)让大学生连续四天写下他们以后可能的最好生活描述(比如我的生活愿望全部实现)。研究发现,相较于之写下惨痛经历的学生,其他的学生有更高的心理幸福感。或者,思考和写下最美好的将来可以刺激提升即时的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且报告了更多的积极情感。

总之,以人为中心的干预方法中的因素像性情(例如,将认知集中在生活或目标的积极方面)和资源(比如,性格优势)都可能有助于增强幸福感。

四、结论

积极心理学认为,高校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以及高校教师可以很好的通过系统的努力去促进学生目前和今后的生活满意度,这也是教育的基本目标。如此说来,学校在教给学生扎实的学术技巧的同时也能够通过课程的选择、指导方法以及评估程序等去提升学生的整体和具体领域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兴贵,何立国,郑雪.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结构和量表编制[J].心理科学,2004,27(5):1257-1260.

[2]桑青松,葛明贵,姚琼.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生活应激、生活满意度的相关[J].心理科学,2007,30(3):552-554.

[3]石美玲.大學生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4]王威扬,李多.大学生压力知觉、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学理论,2015(1):117-118.

(作者单位:西安航空学院)

猜你喜欢
生活满意度心理弹性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关于大学生体育活动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的相关分析
城市农民工生活满意度调查分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