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深化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2018-04-01 03:59石仁烽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信仰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

石仁烽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合肥 230601)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掌舵手和领路人,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习总书记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针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进一步深化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既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现实需要,也是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掌舵手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必然选择。但是近年来,受到国内外不良因素的影响,部分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缺乏,不同程度的陷入贪腐漩涡,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也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所以,我们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进一步深化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作用打牢基础。

目前学术界关于“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在知网上以“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所有年限的相关文章加起来仅有50多篇,这一研究现状与当前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现实要求不相符合,对于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研究还应加强。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在分析党员干部缺乏马克思主义信仰所带来的危害以及如何进一步坚定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见解。如在对党员干部缺乏马克思主义信仰所带来的危害的分析中,徐悦和张新认为党员干部缺乏马克思主义信仰,会导致道德观念缺失下的企图心凸显、服务理念淡化下的功利心膨胀以及政治信念偏离下的进取心丧失。[1]在如何强化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方面,周涛认为进一步坚定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坚持纯洁思想与纯洁队伍相结合、坚持党章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坚持严格自律与严明法纪相结合。[2]本文主要从研究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魅力源泉,部分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缺乏的原因以及深化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具体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重温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魅力之源

一般认为,“信仰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某个人、某种观点、某种主义、某种学说极度的相信或信服,并以之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行动指南。”[3]当某种信仰能够对人的生命意义以及终极价值追求作出肯定性回答并使人信服,那么这一信仰便会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理论体系,之所以会成为一种信仰,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体现的科学性与价值性。正如习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对马克思主义伟大意义的高度概括:“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的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首先,马克思主义勾勒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蓝图即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通过创建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利用剩余价值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深刻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虽然“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4]277但这一矛盾的存在,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繁发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使得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成为必然。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那里将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将会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其次,马克思主义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守人民立场。拜物教是以某种特定的自然物作为信仰对象,宗教信仰是对所谓的“神”的崇拜,而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上述那些信仰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代表的是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以劳动群众甚至整个人类为信仰对象。马克思、恩格斯虽出身资产阶级,但与其他资产阶级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关心的对象是深受资本主义剥削的劳动群众,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无产阶级实践相联系。马克思主义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一经产生,就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得到不同民族广大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拥护。

再次,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4]61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满足于解释世界,它更致力于改变现存世界,具有鲜明的实践属性。马克思主义从客观实际出发,利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个伟大认识工具,从整体上探索和研究自然、社会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的普遍规律,掌握了推动社会发展的科学方法。并努力将理论化为实践,深刻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最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恩格斯早就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5]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它能够适应时代变化而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它的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依据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实际发展情况而不断进步的历史,是持续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以丰富自身的历史。所以,马克思主义能够始终站在时代发展前沿,在与时俱进中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应对时代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挑战。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魅力之源在于马克思主义有着丰富的内涵、有着科学的理论体系以及它能够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发挥着巨大作用。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是要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发展、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基本观点的科学性与价值性,更要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包含的那种为解放全人类、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对人民立场的坚守,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学习,就是对“两个必然”的确信,就是对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坚信。习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强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只有这样广大共产党人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充分发挥领路人的作用。

二、反思部分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成因

当前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有的迷恋金钱权力,有的不信科学信迷信,有的表面宣称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背后却贪图享受、消极腐败等等。那么造成部分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缺失的成因又在哪里呢?

第一,国际环境的影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社会主义国家相对“单薄”,而资本主义国家具有相对优势。对社会主义国家而言,自苏东剧变以来,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打击,整个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到目前为止,世界仅存五个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彼此并不一定团结。马克思曾经在《共产党宣言》文末里讲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4]307在当前形势下,马克思这一理想难以实现。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者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者,都已经与马克思所处的那个时期无产者的境遇不同。特别是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日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技术优势,逐步将一些利益较低、污染较重的产业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一些不发达国家,他们处于产业链顶端,获取最为丰厚的利润。从这个角度理解,属于这些国家的所谓无产者同样能在其中获利,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的利益基础,他们不可能放弃目前的利益所得去支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而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五个社会主义国家至今没有一个属于发达国家行列,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军事实力迅速提升,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所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资本主义国家的相对优势,难免会对部分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由于中西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未放弃对我国的“和平演变”。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资本主义世界信心大增,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得他们更加相信资本主义的正确性,也让他们“和平演变”的重心转而对向中国。他们通过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渠道不断向中国灌输其价值理念,宣传所谓的“普世价值”,宣扬所谓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等。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者,我们的党员干部不可避免地会成为他们渗透的重点对象。而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在缺乏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影响下逐渐迷失自我,追逐金钱、权力,追求享受,理想信念动摇,形式主义、拜金主义、官僚主义及奢靡之风盛行,严重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第三,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批判德国思辨哲学把抽象的意识、观念作为考察历史的出发点时,明确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4]73也就是说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同时我国社会也在经历着深刻的社会转型,市场经济所体现的“市场交换”不仅影响经济领域,同时对政治、文化等各领域发挥作用。在曾经市场经济体系不健全的发展环境中,人们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一部分党员注重个人利益最大化,个人主义盛行,这难免与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道而驰。甚至一些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所带来现实价值产生疑问,认为与眼前利益相比,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过于遥远,在这种观念的作用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他们来说只是空谈。

第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弱化。我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我们党员干部自身。我们部分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刻,难以很好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得很难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功能。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停留于表面,抠一些具体字眼,没能很好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品质理解不透彻,无法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就是我们的宣传教育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丰富,体系复杂,并且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完善,这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者具有很高的理论修为,能够及时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前沿,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拘泥于理论本身、拘泥于教材本身。但在现实中,我们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者本身就掌握不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面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无法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解释。这些都使得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出现弱化,一些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难免会出现动摇。

三、深化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

理想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共产党人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种种考验而始终不屈不挠、坚韧不拔,不断带领国家、带领民族取得新成就,就在于我们始终有着坚定地理想信念。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要求下,党员干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路人,需要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凝练勇而无畏的精神品格。那么,新时代我们的党员干部如何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信仰呢?

(一)改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式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是新时代我们深化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一条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指导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宣传教育者队伍。我们的宣传教育者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还要有充分的实践经验,擅于随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内涵与变化了的实际相结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局限于经典著作中的具体语句。另一方面,我们的党员干部自身,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真学习党章党规。通过理论学习,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来解决现实问题。还要广泛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准,增强领导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同时要充分发挥一些优秀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从不缺乏为了社会主义事业而身先士卒的优秀干部,他们的精神无论在什么时代都不会过时,这些优秀党员干部的精神示范对于扭转当前部分党员干部信仰缺失,重塑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体现在实践过程中,如果脱离实际情况而空谈学习、空谈理想信念,那么我们的学习效果在哪?理想信念又如何确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强调的就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一定要脚踏实地,切勿“喊口号”,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践。“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只有经过实践锻造,真正在生活中亲身经历,才能形成认知、情感和意志合力,才能进一步内化为实践原动力。”[6]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向群众学习,在实践基础上与人民一起发现问题,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程中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带领人民一起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共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进步,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价值。

(三)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始终保持警惕

中西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是长期存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企图通过“和平演变”来瓦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动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中国资本主义化。对这一事实我们要始终保持警惕,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可能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7]新时代背景下,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积极应对西方意识形态入侵,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同时还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利用信息时代独特的优势,多方位、多渠道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展多种形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实践活动,努力营造全民学习的局面,让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理念无处可“渗”。

(四)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生态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到,“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56我们的党员干部本质上同样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在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我们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等市场经济负面观念也正在包围和腐蚀着我们的党员干部。就算我们党员干部本身一开始并没有受这些负面观念的影响,但是前面说过,党员干部本质上也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果党员干部的家属、朋友受到这些负面观念的侵蚀,我们的党员干部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必然会受到很大影响,事实上许多腐败分子也正是因为这一因素而出问题。因此我们需要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生态,顺应经济新常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社会主义市场行为,肃清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不良风气,将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控制到最小程度。

猜你喜欢
信仰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