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次“时评热”现象看公民社会的构建

2018-04-01 18:11黄绿蓝
视听 2018年7期
关键词:时评公民

□黄绿蓝

时评诞生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三次时评热潮,对推动社会的发展影响重大。特别是在当前的第三次“时评热”中,由于新媒体的赋权,大众的话语权进一步得到彰显,推动公共表达时代的到来,对我国公民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时评”是“时事/时政评论”的简称,指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新闻事件发表意见的一种论说文体。时评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焦点事件的深入思考、深层解读和深度评论,引起民众或相关部门对该事件或类似事件的处理及反思,从而达到表民意、解民忧、释民惑,更好地服务社会的效果。

一、第一次“时评热”与公民社会的催生

(一)“时评热”的发轫——时评的开端

“时评”这一新闻评论文体的开端,可追溯于1885年5月4日刊登在《申报》上的《论盐枭为患》一文,该文就福建地区盐贩猖獗一事进行了评论,在论述形态和手法上已有了时评的意味。1899年,梁启超在《清议报》的第26期开辟了时评性的“国闻短语”专栏,因此,梁启超也被认为是中国提倡时评的第一人。

而“时评”一词的起源,则始于1902年末《新民丛报》在第二十二号上刊登的改版启事,明确设立“政界时评”“学界时评”和“群俗时评”等诸多栏目,形成了完备的时评群落。把时评作为主要的评论手段的是1904年创刊的《时报》,它开创了中国报纸言论由“论”入“评”的先河。《时报》的“时评”多论内政外交、国计民生和国民痼疾等话题,文章峻简隽利,评论鞭辟入里,其数量和质量是同期报刊难以媲美的。胡适先生认为,“《时报》的短评,在当日是一种创体;做的人也聚精会神地大胆说话,故能引起许多人的注意,故能在读者脑筋里发生有力的影响。”《时报》的“时评”成为当时各大报纸竞相模仿的典范,《中国日报》《神舟日报》《民立报》和《大江报》等诸多报刊都发表了时评,历史上的第一次时评热潮也因此产生。至此,“时评”作为新闻与评论相结合的一种形式正式形成,这也为我国早期公民社会的建构增添了强有力的羽翼。

(二)时评的发轫催生了公民社会的构建——理性批判的启蒙

时评的兴起有它的应然存在性,它诞生于列强入侵的近代中国,此时国内封建专制发展到了极点,国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纷至沓来。时评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评论,涤濯人民的封建思想,解除人民的思想枷锁,启蒙了人民的理性批判思维。

这一时期的时评,有针对政府决策的评论,如袁世凯建议聘外国顾问一事。《新民丛报》在1902年2月1日的“国闻短平”中发表评论,认为“近日袁世凯奏请于政务处置外国顾问员,吾亦无以易其说。独可怪者,其建议于数强国中每国聘一人。此中方略,吾辈百思而不得其解者也。”这一时期也有对百姓民生的评论,如1905年1月27日《时报》发表的一篇关于今日丹徒闹漕粮之事的时评,写到“今日丹徒闹漕之事何……乃为之官者,事前既不思与水利以防旱,除苛政以益民,事后又但有剔荒征熟之名而无剔荒征熟之实。”同时也有对政府政策的评论,如在1907年10月到1908年3月期间,《时报》共发表20余篇相关时评,指谪清政府签订借款协议一事,呼吁全国群众团结起来抵制借款。这一时期的时评,涵盖内容广泛,包括华工禁约、呼吁立宪、官制改革、德军入侵等内容,一系列时评的理性批判,对催生公民社会的构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二、第二次“时评热”与公民社会的崛起

(一)“时评热”的兴盛——时评的发展

第二次“时评热”的兴盛以1926年《大公报》的社评和“星期论文”为标志。由张季鸾发表的《蒋介石之人生观》便是《大公报》社评中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时评。同时,《论造成廉洁有能之政府》和《官吏不得经商投机》等也是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社评。同一时期,由诸多名家执笔的“星期论文”也助推了第二次“时评热”的兴盛,胡适、丁文江、梁漱溟和杨振声等均是代表人物。

19世纪30年代,邹韬奋创办的《生活》周刊在第2卷第47期起设立了以抒发人民心声、服务人民大众为核心的“小言论”专栏,开启时评大众化的趋向。《申报》《文汇报》和《世界日报》等报刊也相继开始刊发时评,聚集了王芸生、陶行知和张友渔等诸多时评高手。此后,抗日战争时期的《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也产生了许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时评,如《华北伪军反正浪潮》《我们有办法坚持到胜利》《敌后人民颂》等,毛泽东、胡乔木和乔冠华等人都是时评写作的主力。这一系列报刊刊发的优秀时评使第二次“时评热”得以不断延续,也是时评诞生后的黄金发展阶段。

(二)时评的兴盛助推公民社会的崛起——民主平等的宣扬

第二次“时评热”兴起于北洋军阀、国民党和共产党多种政治势力共存的环境之下,国民反对独裁统治和救亡图存的呼声日益高涨。这一时期的“时评”着重对民主平等观念的传播,成为推动公民社会构建与崛起的重要利器。如1927年12月2日,张季鸾在《大公报》发表的《蒋介石之人生观》一文,批驳蒋介石再婚的实质仅为人生行乐,却盖以革命、民主之名,实属荒谬。而在是否实行“独裁”救国方面,“星期论文”刊发了时评家一系列的争鸣。1934年12月18日,丁文江发表《民主政治与独裁政治》主张“试行新式的独裁”以救国;1935年1月13日,张奚若发表了《独裁与国难》对丁文江的观点进行了批判;同年1月20日,丁文江再次发表《再论民治与独裁》一文鼓吹“新式独裁”;1935年2月17日,胡适在《从民主与独裁的讨论里求得一个共同信仰》中声明反对专制,主张民主。

而由邹韬奋主笔的《生活》周刊的“小言论”专栏,评论内容覆盖广泛,包括婚恋问题、政府问题和军阀问题等,时评的主体内容都是宣扬平等、自由的思想,有力地推动了公民社会的形成与发展。《申报》则通过力陈时弊、监督政府、启迪国民的时评开启了公民社会构建的新篇章。如三篇时评——《剿匪与造匪》《再论剿匪与造匪》《三论剿匪与造匪》向人民指出了蒋介石不顾国内舆论发动内战,专门压迫劳苦同胞的实质。第二次“时评热”为公民社会的崛起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具有重要的历史贡献和进步意义。

三、第三次“时评热”与公民社会的扩大

(一)“时评热”的复兴——时评的升温

第三次“时评热”以1998年《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栏目拉开序幕,以《南方都市报》为代表,一直持续到当下。在这一时期,从中央到地方,从党报到晚报、都市报,都纷纷涉水“时评”这一领域。包括《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和“青年话题”,《南方都市报》的“时评”专栏,《人民日报》的“人民时评”和“时代新语”,《广州日报》的“今日时评”,《羊城晚报》的“时评”,《南方日报》的“话说世相”,《南方周末》的“方舟时评”和“视点”等一众时评栏目的设立,将时评热潮的发展推向新的高潮。2002年《南方都市报》更是推出一整版的时评,引爆了第三次时评热潮。2003年创刊的《新京报》将时评作为该报的重点内容,把时评做得淋漓尽致。同时,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的崛起,新闻时评在形式上有了新的突破,网络新闻评论、“微评论”等新的形式不断出现,使得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和传播性更强。

第三次“时评热”有别于前两次“时评热”之处在于,时评不仅在纸媒发表,在广播电视和新媒体上也得到了拥趸。在广播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今日论坛》和《观点》等栏目是广播时评的代表;在电视上,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江苏卫视的《孟非读报》、东方卫视的《东方夜新闻》的评论板块,均蕴含着时评的核心内容;在新媒体方面,从早期人民网的“人民时评”“强国论坛”,新华网的“新华时评”,搜狐网的《在线时评》,到目前“两微一端”数以千万计的时评,都将第三次时评热潮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时评的复兴扩大公民社会的疆域——公共表达的兴起

第三次“时评热”复兴的社会背景是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公民产生了公共表达的诉求,因此,时评的主体和议题开始向公民下放。

在传统媒体方面,时评侧重议题向平民主义范式转变。《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定位在“说读者想说的话,刊读者想言之语”;《南方都市报》时评的议题向更加公共性、多元性和开放性转变。时评主笔人的身份也更趋多样广泛,不仅涵盖媒体从业者,还包括大学教授、杂文家、咨询顾问和学生等;而广播电视节目以民生聚焦内容作为时评的重点,如《焦点访谈》关注的《赌注网售佳肴的漏洞》《“消费全返”的讨论》《假紫菜的真相》等,这些都提升了公民社会建构的广度和深度。

在新媒体方面,时评更侧重写作群体的公民化。新媒体赋予了传统视域下的受众以传播者的权利和身份,越来越多的公民通过新媒体这一平民化的媒介参与到时评的新闻生产场域中去,并依托“多对多”的传播模式进行迅捷广泛的传播,极大地提升了公民社会建构的速度。并且,自媒体平台数以万计的粉丝群体,在引发、引导、引爆公共舆论方面,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推动了公民社会建构的进程。第三次“时评热”以时评数量之多元化、时评议题之公民化而极大地拓展了公民社会的疆域,将公民社会构建的广度、深度、速度和力度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四、三次“时评热”现象对公民社会构建的助推作用

时评的发展历经百年风雨,三次时评热潮均发生在社会转型期,时评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关注公共事务、表达公民意志、引导公众舆论、体现公共利益的作用,它毋庸置疑地推动着公民社会的构建与发展。但与此同时,时评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商业化的桎梏,这主要表现在时评为了抢占阅读量和获取注意力经济,浮现出“标题党”和“反转新闻”等现象。但时评的历史发展表明,时评的发展虽然沉沉浮浮,但它的总体趋势依然不断向着平民化、大众化、公共化的方向发展,时评确实有其应然存在性。因此,时评推动公民社会建构的趋势不会改变,公民社会建构的前景依然明朗。

猜你喜欢
时评公民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时评的一般思路
欢迎订阅《公民与法治》
就事说理,激浊扬清——如何写好时评作文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党建时评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
漫画·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