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分析及思考

2018-04-02 08:41张鑫
记者观察 2018年30期
关键词:办学教育教师

文 / 张鑫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

中外合作办学指的是中国的教育机构和国外的教育机构合作面向国内招生的教育活动,最开始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的规模飞速扩大,数量快速增加。总的来看,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初期,这时候国内的一些高校开始注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例如1996年,南京大学与霍普金斯大学合作成立了一家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成为我国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先行者。1992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中外合作办学是十分支持的,也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同时教育也要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同时不断创新,尝试新型的办学形式,这一时期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的数量还比较少,各方面的经验还十分不足,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第二是规范阶段,1995年国家教委发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是我国第一个对于中外合作办学做出了明确规定的文件,规定中明确指出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概念和性质,强调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事业的有效补充。第三阶段进入了规范管理时期,2004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机构设立、日常活动、教学管理以及相关的办学项目审批管理都作了具体的规范,针对不允许设立的中外办学机构和项目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第四阶段就是快速发展时期,时间主要从2010年开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要扩大教育开放的程度,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及不断提升合作交流的水平,这些理念有力推动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蓬勃发展,同时对促进我国教育领域的对外开放,提升我国人才的国际化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二、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现状

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前提是办学双方的平等合作,资源是共享的,并不是某一方单纯依靠另一方,而是互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双赢,这也是促进本国教育改革创新的一种有效的办学形式。目前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有以下三种模式:首先是专门教育机构主管所有的教育活动,其次是以“项目”为桥梁,办学双方合作开展教育活动,最后是办学双方以互认学分的方式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高等院校需要根据本身的发展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目标来确定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同时我国的教育市场和就业市场的需求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因为人才最终是要进入市场的,那么市场的需求就非常关键。当前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以及相关的项目数量都在逐年增长,整体的发展前景是很可观的,但行业内的竞争也非常激烈。总的来看,国内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引进时间不长,缺乏比较系统性的理论研究,高校往往更加看重在此过程中的经济利益,人才培养质量被严重忽视。因此,伴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国内的高校应该摆正心态,认识到实施中外合作办学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并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有效提升人才质量,为加速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不断努力。

三、当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外合作办学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

尽管近年来国内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量都在飞速增加,但层次和质量仍然不甚理想。据统计,我国现有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由985工程院校开展的项目比例不超过5%,由211工程院校开展的项目比例也不超过20%。大部分合作办学的对象都是办学实力非常强的国家,但是合作院校的水平和质量平平,受经济利益驱使,很多国家很一般甚至是办学质量很低的学校也开始进入我国的市场,严重影响了中外办学的质量,同时导致教育资金的大幅外流。

(二)引进资源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整合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设置比较集中,像会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都存在重复引进以及过度竞争的问题,而国家急需的一些高新技术类专业却引进不足,不少高校根本没有认真思考本校的特色学科以及人才培养方向,单纯看中经济利益以及市场需求,导致自身资源利用不足,办学双方也没有实现利益最大化。

(三)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完善

中外合作办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这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从目前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开展情况来看,聘用的教师都偏年轻化,一些专业教师以及双语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同时不少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导致实践能力薄弱。

(四)社会认知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由于中外合作办学这种教育模式在我国实行的时间不长,属于新型办学模式,所以社会整体认知度还有待提升。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总体生源数量在减少,而很多高校仍在大规模扩招,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竞争力量,给中外合作办学招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中外合作办学本身学费偏高,社会认知度还比较低,因此要开拓生源市场就会遇到更多的阻碍。

四、完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对策

(一)严把审批关,科学定位,坚持正确的中外合作办学方向

中外合作办学要引进的是国外优质的教学资源,因此办学双方要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组织专家进行考察,防治非法教育机构混入到中国市场。政府要发挥作用,严格审批,提高准入门槛,有效提升合作层次,并推出各项优惠政策,吸引优质教育资源进入我国高校。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的主体比较多样,所以要进行科学准确地定位,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正视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策略,同时对于高层次以及特殊门类的中外合作办学,政府可以适当将权力下放到学校,扩大高校的自主权。

(二)加强对学科专业的规划与引导,优化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审批和宏观调控是政府必须发挥的职能,有效发挥管理和引导的作用,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布局和方向进行科学的规划,建立起一套科学性和可行性都较强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办学双方都要仔细研究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除了完成必修课程以外,还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开设一些选修课程,确保课程规划的合理性。在评价体系方面,一方面要遵守国家法律的相关规定,同时也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综合考量。

(三)提高生源质量,完善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保障体系

完善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保障体系首先就是淘汰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办学机构以及相关合作项目,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提升人才质量。同时要建立符合办学双方特点的教学管理体系,实现优势互补,加强办学主体的自我监督,形成政府、社会以及学校相结合的风险管理体制,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组建中外合作办学行业协会的形式,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

(四)严格管理教学过程,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教学质量是重中之重,高校应该同合作院校共同商讨制定加强日常的教学管理,比如教学计划、教师信息反馈、学生信息反馈等相关的规范,结合学科的特色和要求以及院校本身的发展实际,建立和完善教学过程管理制度。彰显课程内容的国际化,优势融合,在引进教材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借鉴原版教材的理念上,然后进行本土化的利用,使其更好地帮助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在聘请教师尤其是外籍教师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关,选择专业性强并且素质高的教师;其次,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一方面提高中方教师的外语水平,同时选拔一些优秀的年轻教师去到国外的专业领域进行学习和培训,打造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调动和发挥中外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应赏罚分明,对于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要给予表彰或者奖励,反之,对教学质量不理想的教师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整改”,避免形式化教学;除此之外,应该搭建起外籍教师与本校教师互相交流沟通的平台,组织集体备课或者开展教学研讨会等,互换心得,共同进步。

(六)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开拓国际市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在国外建立语言文化交流中心,扩大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利用外派教师以及业务骨干等人员的支持,让中国高等教育主动走出国门;第二,加快孔子学院的建设进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值得被更多人了解和学习,提升孔子学院的办学质量,同时还要办好网络孔子学院;第三,利用我国高校本身的学科优势,在境外招收学生开展合作办学项目,有效推动境外合作办学的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得如火如荼,但不可否认,在此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健康发展。因此,要促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政府要积极引导,提高准入门槛,加强监督;其次办学双方要认真谨慎,全面考察,在互相信任和了解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同时社会各界也要发挥监督作用,促使高等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稳步向前,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朝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猜你喜欢
办学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