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天津市服务业发展态势及路径选择

2018-04-02 12:35李春红
市场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生产性天津市高端

◇李春红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转型面临“中国制造”由生产型制造业为主向服务型制造业为主转型、消费结构从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型的新趋势,服务业的发展和开放已成为供应侧改革的重要任务,以服务业主导的经济新常态将成为必然趋势。天津的经济发展也面临深化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压力,服务业已成为天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引擎。

一、当前天津市服务业发展总体态势

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制订了一系列产业和空间布局规划、专项扶持政策,如《天津市现代服务业布局规划(2008~2020)》、《天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纲要》等等,为天津服务业的全面发展、重点产业的加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以及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为天津的服务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和拓展条件。天津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体系比较完善,滨海新区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逐步形成,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

(一)天津市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天津市服务业的总体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现代服务业种类日趋丰富,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局面。

1.服务业总体规模稳步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2015年天津市服务业比重首次超过50%,服务业成为天津经济第一大产业。2016年天津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661.30亿元,占GDP比重上升到54%。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规模扩大,向品牌化、规模化发展;交通运输、仓储、邮政、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旺盛,势头良好;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健康服务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对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2016年天津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规模达到1185亿元,同比增长17.5%,超过全国平均增速2.5个百分点。跨境电商交易额迅猛增长,2017年全市跨境电商单量突破400万单,交易额突破8亿元。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融资担保等服务业新型业态也得到快速发展,天津融资租赁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大量新兴服务业的快速涌现,促进和带动了一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而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2.服务业就业规模平稳增长,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从各国发展的经验来看,不管是高端还是低端,种类繁多的服务业都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2015年,天津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市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为57%,而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为35.6%,天津市服务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高于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促进了社会稳定。从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高于增加值比重的情况看,天津服务业的就业潜力仍然巨大。

(二)天津市服务业发展中的不足

从上述分析来看,目前天津具备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服务业的优势和潜力,但其发展中还存在很多不足。

1.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不足。当前,天津服务业发展中,现代金融、信息服务、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已经显现,但批发零售、交通运输和仓储邮电业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主导地位并未改变,占比仍然较大,新兴的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比较分散,没有形成集聚发展态势,保险、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天津飞速发展的工业相比,天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制造业发展的需要,导致制造业企业供应链较短、产品品牌缺少、产品附加值不高、技术创新能力较低、物流成本和管理成本较高等。

2.服务外包产业层次偏低。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天津服务行业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拓宽,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比,天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层次较低,服务业国际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天津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和方式很难满足高端服务外包的需求,因为服务外包的合作过程要求对接发包企业间共享知识和信息,包括商业秘密、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都涉及了大量信息技术交易,因此发包企业对接包地区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很高的要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需要兼具语言、技术、管理等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而天津市外包企业大部分都存在人才短缺问题,具有跨国外包实践经验的高端人才的短缺使许多企业难以进一步拓展海外外包业务。天津服务外包企业数量偏少,规模普遍偏小,限制了企业的自主创新,难以形成必要的产业集群,从而降低了企业联合承接大型外包项目的可能性。

3.服务型企业竞争力不强。当前,天津市部分服务性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理念落后,国际化程度较低,竞争力不强。天津市服务性企业“走出去”仍旧以贸易公司为主,领域狭窄,以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电子信息等为代表的高科技服务行业有待进一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中的很多企业是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服务的层次和技术含量偏低;专业服务业机构所提供的专业服务集中于中低端市场,缺乏高端服务、复合型服务、个性化服务,很多新兴的生产性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

天津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要求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天津应加快服务业步伐,进一步增强服务辐射功能,集中力量实现服务业的突破性发展。

二、进一步提升天津市服务业发展水平的路径

(一)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加快培育互联网时代的新兴服务业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与制造业联系密切的产业。在产业选择上,发挥天津独有的产业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工业设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和科技咨询服务等;充分利用港口资源,加快发展物流设计咨询等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服务供给能力,促使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融合,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随着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服务业版图上催生了一批新行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天津应鼓励传统产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实现转型,利用网络平台兴业创业,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加强产学研合作,重点培育集网络技术、金融业务、消费方式创新于一体的网上零售、支付等新型商业模式,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创新试验区建设,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规范且操作性强的服务标准,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提升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层次

当前,高端服务业已经成为一个城市或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高端服务业的发达程度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在区域内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发展高端服务业是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各类优秀人才的需要,对天津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天津市应加快推进服务业的创新,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增强传统服务业的创新能力,集聚高端要素资源,发展高增加值、高层次、强辐射的高端服务业,加大科技在服务业中的含量和渗透,优化产业结构,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提升城市功能。

服务外包是服务业全球化发展、国际转移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国际化水平高、吸纳就业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信息技术承载度高等特点。加快发展天津市的服务外包业,可以抢占高端服务业的制高点,有利于天津在发展现代、高端、先进制造业的同时,同步发展现代、高端、先进服务业,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互动发展。天津应高起点切入国际服务外包市场,集中发展金融服务外包、生物医药服务外包和产品设计服务外包等产业,加大离岸外包服务力度,尤其是重点发展知识流程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重视知识产权和环境保护,提升天津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层次。

(三)构筑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增强服务型企业的竞争力

从发展情况看,天津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为初期阶段,集聚区的关联性、协调性、创新能力和功能层级较低。高端服务业集聚有助于服务企业快速发展,集聚可以产生学习效应,使服务企业通过学习机制获得竞争优势,提升服务业的发展层次、水平和竞争力。天津自贸区的建立将带动京津冀、环渤海和中国北方的人、财、物流聚集,天津应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及人文资源优势,强化京津冀的区域合作,形成功能互补、错位竞争、联动发展、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构筑国际知名的高端服务业集聚区。

服务型企业应整合各种资源,注重品牌塑造,推动服务业理念创新、技术手段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打造具有强大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强势品牌,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要树立系统观念,全面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增强企业创新活力,加强与高校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基地、校外实践基地、订单式培养等方式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依托学历教育、企业培训、继续教育等教育平台,发展职业培训、岗位技能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结合服务业的特点,引进文化传媒、会议展览、教育培训、休闲娱乐等现代服务业领域急需的高端技术及管理人才。

猜你喜欢
生产性天津市高端
高端油品怎么卖
Polk(普乐之声)推出高端Reserve系列音箱
有趣的云
如果画笔会说话?
高端制造业向更高端突围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澳”式无双开启高端定制游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