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族企业资源约束与外部投资者的关系

2018-04-02 12:35李萌萌
市场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家族企业创始人投资者

◇李萌萌

一、家族企业资源约束的类型

1.企业规模受限,融资约束较大

家族企业的初创期,创始人主要依靠内部的资本积累来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家族内部的资金不会发生交易费用,节约了资金成本。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资金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此时,依靠家族企业内部的资金积累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又分为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债务融资就是直接向银行借款,但由于家族企业大多都是自主经营,我国的信贷市场对上市公司的借款条件相对宽松,而对于大多数家族未上市公司由于发展时间有限,不受外界监管,自身信誉水平难以评估,履约成本难以度量,不具有信贷优势。因此要想获得银行资金的支持来满足发展的需求则非常困难。

2.企业多元化受限,利润空间狭窄

20世纪工业经济时代,企业追求的是批量、标准化产品,强调规模经济,注重有形资产的运用,价值的源泉在于制造,这也是众多家族企业的发展模式。但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以及数字经济的发展,企业仅仅追求规模经济以及标准化产品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顾客需求的多样性,以顾客为导向的小批量、个性化生产强调注重无形资产的开发与运用,企业价值的源泉在于创造和营销。由于竞争日益加剧,家族企业专业化经营的企业市场份额有限,难以向外延伸,一旦市场趋于饱和或顾客粘性降低,那么企业的利润将会严重下滑。要想提高利润空间,就需要多元化经营,来分散风险。多元化经营不仅能分散风险,还能形成企业内部的资本市场,形成联合担保效应。

二、家族企业引入外部投资者的类型

传统观念认为,家族企业引入外部投资者的资源禀赋是相同的,仅以股权份额来衡量外部投资者对企业的影响大小。但事实上,每个外部投资者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不同,导致它们的资源禀赋也存在很大差异。我们不应该将它们同质化来看待,基于此,本文将家族企业引入外部投资者的类型根据投资主体、投资期限、投资目的的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财务投资者,一类是战略投资者。

1.财务投资者

财务投资者大多为机构投资者,它们聚集大量资金,集中化投资不同的项目主体,为的是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其自身的竞争优势就是雄厚的资金支持。财务投资者不对企业提供技术上的帮助以及战略上的指导,通常也不会花费成本派驻董事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它们不注重企业发展前景,而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因此,当企业短期内发展不佳,它们会将资金转投其他项目。财务投资者由于短线投资,因此交易的不确定较低,交易的频繁性也较高。家族企业引入这一类投资者的目的大多是为了解决暂时的资金短缺,其资产专用性较低。虽然财务投资者不能对家族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多技术上的支持,但是财务投资者不会影响家族企业控制权与经营权合一的统治地位,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家族企业更倾向于引入财务投资者。

2.战略投资者

战略投资者是那些与家族企业公司业务联系紧密,能使公司的价值链进行前向一体化或后向一体化。与财务投资者追求获得高额的投资回报率不同,战略投资者考虑更多的是对公司进行控制或模仿,或对自己日后的兼并、收购计划有益。战略投资者的投资期限一般都较长,在五年以上,因此它的交易不确定较高,交易的频繁性较低。为了确保降低交易的不确定性,战略投资者一般都会派驻董事进入家族企业,来对家族企业进行管理和监督。这就会挑战家族企业控制的权威性,也是大多数家族企业不愿引入外部投资者的原因所在。但是战略投资者本身都拥有家族企业所不具备的技术上以及管理上的优势,因此家族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相比于财务投资者而言,可能更能为公司的多元化经营提供技术以及管理上的支持。家族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资产专用性相比于财务投资者更强,战略投资者对家族企业日后的长远发展提供的帮助更为深远。

三、如何平衡家族企业的资源约束与外部投资者的利益

外部投资者更多追求投资期内的利益,因此引入外部投资者参与公司管理可能更多是考虑短期经营业绩的提升而未考虑家族企业长远发展。家族创始人则更多的考虑的是企业的长远利益,希望基业长青。这就出现了两者的目标不一致问题,由此引发了家族企业由于资源约束引入外部投资者的一系列冲突,包括利益冲突、文化冲突、管理冲突和关系冲突。

1.家族企业适当放权,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

外部投资者可能会要求家族企业进行组织和管理程序的改造,而这种创新与变革在家族企业创始人的眼中,无异于对组织内部进行“大换血”,挑战自己作为创始人和管理者的权威。外部投资者的进入,导致家族企业股权的稀释,更引发了创始人对企业落入他人之手的担忧,家族企业自有的排外属性加上股权的稀释、管理的变革,更使得家族企业创始者与外部投资者之间产生关系冲突,两者之间彼此的不信任,更使得彼此目标的不一致性加剧。这种情况下,引入外部投资者非但不能给企业的治理效率提升,反而会使家族企业陷入无尽的冲突之中。纵观我国家族企业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创始人不愿放权,彼此之间的不信任,是我国家族企业与外部投资者之间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想在引入外部投资者的前提下,提高家族企业的资源利用率,那么家族企业的创始者就应该打破传统的“一股独大”的思维模式,适当放权,平衡彼此之间的利益,才能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更好的利用外部投资者的资源优势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高速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

2.外部投资者积极发挥监督作用,提高治理效率

知识经济时代,外部投资者已不仅仅是财务资本的提供者,更多的是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以及技术资源等非财务资本的提供者。拥有不同资源禀赋的外部投资者对家族企业的治理形成互补关系。外部投资者并非游离于企业治理之外,相反,外部投资者更应深入家族企业内部,发挥其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家族企业自有特征便是家族成员管理家族企业,家族企业的创始人可能既是企业的管理者又是企业的监督者。家族企业最主要的权利配置模式就是家族对控制权与经营权的掌握,在这种情形下,公司的董事会也是家族成员,就很难起到董事会对管理者的监督作用。家族作为控股股东,可以为了自身利益选择牺牲小股东的利益,外部投资者派驻的董事相比于家族企业家族董事而言,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信息获取渠道较多,信息解读能力更为专业,从而更具监督优势。

四、结语

通过深入分析家族企业资源约束的类型,发现家族企业由于自身技术水平或者发展规模的限制,而导致其在多变的外部宏观环境的制约下很难生存下去,只有精益生产并不断变革创新才能扩大市场份额,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想跟随技术水平的提升来自我创新,就必须要有资本以及外界技术资源的支持,仅依靠家族企业内部的资源积累不能满足企业改进技术与规模扩张的需求,进而也就是家族企业需要引进外部投资者,不同的外部投资者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同,因而创造性地提出战略投资者与财务投资者的概念,这也是本文的一大创新。战略投资者自身拥有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能为家族企业带来更多的非财务资源,财务投资者大多为专业的投资机构,它们只能为家族企业提供庞大的资金支持。由于家族企业自身的排外性,引入外部投资者自然会引起家族企业的治理问题,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利益不平衡以及对家族企业创始人权威的挑战等,因此为了平衡双方的利益,本文认为,一方面家族企业创始人要主动放权,相应减少对企业的控制权,才能建立彼此信任,达到目标一致。另一方面,外部投资者要积极参与家族企业治理,加强对家族企业的监督,才能减少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可能性,最大化自身利益。

猜你喜欢
家族企业创始人投资者
127.48万元起售,全新奥迪A8L Horch创始人版上市
聊聊“普通投资者”与“专业投资者”
家族企业创新:前因、调节与结果
新兴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对其现金持有量的影响探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家族企业的“感情困境”
传·承
卫生领域需要有情怀的投资者
为创始人王石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