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治理与盈余管理
——2011-2016文献回顾

2018-04-02 15:38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6期
关键词:监事会盈余董事会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 300000)

一、引言

盈余管理与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和真实公允性度密切相关,其次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当前股权制度不完善以及会计制度的改革,使盈余管理在实际中变得更复杂,在资本市场欠缺规范、高速发展和法律法规不完善的大环境下,公司的治理结构成为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主要约束。很多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研究方向的不同观点和实证结论。比如,刘源(2016)[1]指出公司的代理冲突和公司治理化制度的完善水平各不相同,因而公司的治理机制对盈余管理的制约能力方面大小不同,他得到的结论是:在高委托代理冲突的公司中,股东和投资者倾向于设立比较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进而缓和代理冲突来降低盈余管理水平。吴立波(2012)[2]则发现当公司治理强度较低时,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存在显著的二次关系;当公司治理强度较高时,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变得不显著。上述文献结论表明,从不同研究视角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相关研究,在某个特定条件下都是有证可考的。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操控公司的应计项目,二是通过真实交易来操控即真实盈余管理。下面是从这两大方面进行文献回顾。

二、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

过往的文献中主要对公司内部治理分为股权特征、董监事会特征这两方面,运用规范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1.股权特征

股权特征使我们探讨公司中很多问题都提到的因素,其中股权结构是公司内部治理的核心问题,我们都知道股权结构将产生两种代理问题,进而从各个方面影响着盈余管理。第一种代理问题就是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通过实证研究,楼婷(2013)[3]提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国有股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也就越高,而流通股持股比例则与盈余管理程度呈反向关系。徐国政(2013)[4]提出不同的观点:流通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存在显著正向关系,主要因为流通股股东作为中小股东,没有对上市公司发挥监督作用,约束不力导致企业加大盈余管理活动。第二种代理问题是股东和管理层之间,苏柯(2014)[5]通过修正的 Jones 模型,得出结论:企业高管的持股比例越高,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和蒙蔽,越不会去进行盈余管理。

其次是关于股权集中度的研究分析:张喆(2011)[6]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越集中,盈余管理水平也就越高。而恰恰也有相反的研究成果:孙金帅,梅世强(2011)[7]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对盈余管理程度并没有显著的影响:一个公司绝对控股时,独立董事比例越高,盈余管理程度就越低,相对控股时,结论截然相反。两位作者分别阐述了不同的观点,后者在不同股权集中度下董事会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方面提出实证结果。有些研究者的观点之所以会不一样或者完全相反,我觉得在于选取数据的差异性以及相关实证方法上,作者应在大前提下发表自己相应的观点和实证结果。

2.董事会、监事会特征

董事会、监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体现很多方面,比如董监事会规模、会议次数、持股比例等。徐国政(2013)[4]认为董、监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越高,盈余管理程度也越高,而会议次数、董事会持股比例越低,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说明监事会没有发挥强有力的监督作用,而相反董事的持股比例越高,对管理者实行密切监督,越能有效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汪国俊(2011)[8]研究了大量的董监事会的相关影响因素,其中中小上市公司第一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几率越高;高管报酬、独立董事比例、持股监事比例、股权制衡度这一系列因素对盈余管理都是负向影响。

在众多学者研究中,还有相关文献提到产品市场和市场势力对于盈余管理与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史秀玲(2012)[9]利用中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得出结论:独立董事比例、两职分离对盈余管理在数据上没有明显的影响关系,反而当加入产品市场竞争因素之后,在影响盈余管理上对它们起到了促进作用。潘勇(2014)[10]认为市场势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能够对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影响盈余管理产生不可或缺的补充作用,市场势力与董监事会规模存在替代效应,同时与独立董事占比和股权集中度又是互补的。其实股权特征和董事会特征是紧密相联的,在实证研究中总是同时存在,难以分开,相互影响进而交叉影响盈余管理。

三、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研究

在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研究较多的现状下,也有很多学者关注真实行为的盈余管理活动,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牛佳(2015)[11]通过研究分析得出股权结构维度、股权集中度、国有控股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正相关,而且这些因素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发生的促进作用更强;董事会特征维度、董事会规模的扩大、独立董事比例的增加对于真实盈余管理的作用甚微。顾鸣润,杨继伟,余怒涛(2012)[12]研究认为独立董事比例、两职分离、董事会规模与真实盈余管理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关系;而董事会会议次数越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则越严重。毫无疑问产权性质也是影响真实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有证据显示国有公司比民营公司进行的真实盈余管理更多。

四、结束语

关于内部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多数学者利用实证方法进行论述研究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且多为应计盈余管理的研究文献,在真实盈余管理方面的文献还相对较少。本文没有对外国文献进行阐述,不过我国无论是从研究程度还是社会环境复杂程度,相比西方国家都还有很多需要研究的领域和方向,以后的研究应该更加考虑我国国情的独特性,通过扩大研究范围和拓展研究思路,为企业降低盈余管理行为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从而保障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以及社会大众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刘源.基于代理冲突视角的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

[2]吴立波.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2.

[3]楼婷.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东华大学,2013.

[4]徐国政.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海南大学,2013.

[5]苏柯,杜金岷,张超林.公司治理视角的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J].产经评论,2014,03:58-69.

[6]张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

[7]孙金帅,梅世强.基于股权结构下的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4-19.

[8]汪国俊.中小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9]史秀玲.我国上市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公司内部治理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2.

[10]潘勇.产品市场势力、公司内部治理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

[11]牛佳.内部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5.

[12]顾鸣润,杨继伟,余怒涛.产权性质、公司治理与真实盈余管理[J].中国会计评论,2012,03:255-274.

猜你喜欢
监事会盈余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面对冲突与碰撞,董秘该如何履职?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学会监事会召开2018年度监事会会议
浅谈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现状及改进措施
改革监事会工作体制 提高国企监督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