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共舞
——云南传统金属手工艺如何融入现代生活

2018-04-03 08:13
今日民族 2018年2期
关键词:矿产手工艺金属

云南丰富的金属资源储量与资源开发背景孕育了独特的金属手工艺艺术,古书言:地乃天成,人乃地成,艺乃人成。

自然矿产与提炼技术是手工艺生产的基础条件,云南对金属矿产的开采、冶炼、加工和使用有着近三千年的历史经验,在战国时代就已开始开采金属矿产。汉代《汉书·地理志》详细记载了云南地区铜、锡、银矿分布和开采情况,东汉时期云南昭通地区的“朱提银”已享誉全国,清代云南铜成为全国铸钱的主要材料,云南个旧锡矿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锡矿资源。矿产资源为云南金属手工艺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其能够传承至今的重要条件。

云南金属艺术历史悠久,其形式从祭祀使用的青铜器、宗教信仰的金属佛像、随茶马商帮远行的炊具、出入寻常百姓家门的日用品发展到使用与审美价值并存的艺术品,金属的加工技术从手工生产方式直至如今的工业机械化流水线生产,云南金属艺术在千年的发展中不断更迭延续。

传统手工艺是传统生活方式的物质基础。传统手工艺与生活方式的关系同样值得关注,现代的生活方式影响到手工艺未来的走向。在民间社会生活中,由传统手工艺品构成的和谐空间,体现中国人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在发达国家,传统手工艺在向高端艺术市场发展的同时,另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是作为显著的文化标识,成为时尚产业、设计产业、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中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将其提升到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

“生产性保护”与“产业化延续”哪个利大于弊的问题也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生产性保护的目的是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使其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并在生活中持久传承。而产业化,则是生产模式更加贴近市场需求,以产品消费促进经济提升。两者间争论的核心就是,能不能保护好技艺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

本刊记者深入采访了“民族文化‘百名人才’文化创意专题培训班”上,金属工艺领域颇具代表性的技艺大师,其中有母炳林(银)、赖庆国(锡)、金永才(乌铜)、寸汉兴(银)、李洪刚(斑铜)等。他们在产业发展方面的经历和思考,足以勾勒云南金属手工艺领域近些年来取得的成绩和未来的方向。

猜你喜欢
矿产手工艺金属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Beautiful And Rich Xinjiang
权力寻租的链条有多长——透视陕西插手干预工程和矿产案例
举办国匠荣耀·手工艺创新盛会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手工艺·温州发绣
工业金属Ⅱ个股表现
金属美甲
金属部落
让金属变成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