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

2018-04-03 03:22尚志宏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患肢偏瘫肢体

尚志宏

延边脑科医院,吉林延吉 133000

脑出血是多见于中老年人的临床常见危急重症,发病急,病情变化快,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1]。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中枢神经可塑性,发挥损伤组织和器官修复潜能,促进建立脑侧支循环,有利于病灶周围和健侧脑组织的重组和代偿,重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是降低脑卒中致残率的一种有效方法[2]。脑出血偏瘫患者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加重下肢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并发肺栓塞而危及生命。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性护理措施,避免和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机会。

1 早期康复护理

1.1 心理康复护理

脑出血偏瘫患者存在肢体功能障碍,需长期卧床且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对生活失去信心,易产生焦虑、烦躁、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不配合治疗和护理。护士应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积极沟通与交流,关心和理解病人,利用鼓励、暗示、疏导等方法积极鼓励患者,讲解康复训练后痊愈实例,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患者积极配合康复治疗的信心,使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予康复训练,促进及早康复。

1.2 急性期康复护理

体位摆放。由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应重视体位选择。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使患者感到舒适的体位,缓解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抬高患者床头15~30°,轮换采用仰卧位、健侧和患侧卧位,以健侧卧位为主,翻身频次为1次/1~2 h,保持肢体功能位。为防止仰卧位时患肢外旋,应保持肩关节前伸、伸肘,腕背伸,手指伸展,患侧臀部和大腿下放置支撑枕,使骨盆前伸。为保持健侧卧位时髋关节自然屈曲,应保持患肩前伸,肘、腕、指各关节伸展上肢向头顶方上举约100°,患肢屈曲向前置于身前另一支撑枕上。患侧卧位时,应使患肩前伸并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直,前臂外旋,指关节伸展,患侧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肌肉按摩。按摩动作应轻柔缓慢,要有规律,先按摩与揉捏伸肌,然后按摩胸大肌,频次为1~2次/d,15 min/次左右。关节被动活动。被动运动是再护士指导下,患者肢体各部位、关节行背伸、屈曲、外展等功能锻炼,保证适宜运动强度,根据恢复情况适时调整,避免出现疲劳和不适感。关节活动由近端到远端,范围由小到全部,动作轻柔缓慢,力度以不引起疼痛感为度。为避免僵直发生,要多运动踝关节,频次为3~4次/d。通过自主翻身、坐位、站立、步行等功能训练,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肢体功能[3]。

1.3 稳定期护理

参照Bobarth疗法进行康复护理,以握手、起坐训练和桥式运动为主。握手训练。将患侧拇指压在健侧拇指,两手其余四指呈交叉对应状,同时以健侧手带动患侧手行上举运动,分别于30、60、90°和120°时根据病情保持此状态5~10 min左右。训练过程中不可憋气、摇,用力保持适中[4]。起坐训练。在床边将健侧腿放在患侧腿下方,取侧卧位,以健侧前臂将躯干撑起,并逐渐在床前进行起坐练习。桥式运动。取平卧位,双手平放在身体两侧,以两脚接触床面,护士按住两侧膝盖并靠拢,鼓励其尽量抬高臀部与床面保持一定距离维持一定时间。在此期间指导患者保持均匀平静呼吸,保持时间由至少5 s逐渐增加至2 min,频次保持在3次/d。

1.4 恢复期护理

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功能锻炼结合的方法,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早期床上活动。指导患者逐步独立完成从仰卧位到坐位的转变,独立翻身和床上桥式运动等。起坐训练。指导患者健侧下肢置于患侧下肢下方,带动患侧下肢运动,以健侧前臂支撑躯干,逐渐呈直立位,坐于床边。日常活动锻炼。指导患者训练轮椅转移、站立、步行及上下楼梯等,同时协助并直至其独立完成进食、洗漱、穿脱衣等日常活动。

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

2.1 心理护理

下肢长时间肿痛、不能自由活动等易致焦躁、抑郁、烦躁等不亮情绪,护士要配合患者家属疏导患者负面情绪,鼓励并认真听取患者诉求,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2 饮食护理

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咸菜等,多补充优质蛋白、维生素、蔬菜等食物,严控食物数量。嘱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避免食用强刺激性食物。

2.3 患肢护理

应抬高患肢20~30°,多做膝、踝关节屈伸运动,避免过度弯曲,注意保暖。不能按摩患肢,也不能用力排便,防止血栓脱落形成肺栓塞。年老患者身体免疫功能低下,可以采用弹力袜促进静脉回流,约使用1~2周。

2.4 防止血液高凝状态的护理

及时补充血容量,术后禁食期间每天补液量在2 500 mL以上,尽量避免下肢输液,不反复穿刺下肢同一部位,尽量不输库存内血液。如发现穿刺静脉红肿,需更换穿刺部位并抬高患肢,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

2.5 静脉护理

应避免下肢输液,药物浓度高应加水稀释;输液时使用留置针,避免同一静脉血管反复穿刺,减少血管内膜损伤;输液时使用精密输液器,有效防止各种微粒进入静脉[5]。

3 讨论

脑出血常因高血压、卒中、梗死、脑血管畸形、脑淀粉样血管病等因素引起,其中以高血压性脑出血最为多见。脑出血尤其是合并高血压患者深静脉血栓多发生在瘫痪下肢,尤其是膝关节以下深静脉。

给予脑出血偏瘫患者康复护理干预,能最大程度发挥中枢神经系统潜能,加速脑部侧支循环建立,有效促进病灶周围脑组织细胞代偿功能,最终达到恢复肢体和神经功能的目的[6]。常规护理谨慎指导脑出血患者早期活动,有的专家认为脑出血2周后功能锻炼可能引发再出血而加重病情。实践表明,脑出血早期康复护理不会引发再出血或加重病情,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挖掘自主修复损伤的潜力。急性期刺激肢体运动感觉,促进淋巴与血液回流,有效降低营养性肌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恢复期康复锻炼能循序渐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协助指导患者独立完成康复任务,提高生活质量。

深静脉血栓形成与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有效的预防性护理措施,避免和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机会。

[1]陈广敏,徐红艳.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5):252-253.

[2]陶艳,吴建贤.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30-31.

[3]王以君.脑出血偏瘫病人康复综合护理措施的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2(18):185,187.

[4]丁瑛瑛.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201-202.

[5]温雅琴,付凤齐.老年患者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6):60-61.

[6]姜影.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1):240-241.

猜你喜欢
患肢偏瘫肢体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