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中小企业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4-03 05:24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3期
关键词:财务指标战略目标绩效评价

(西华师范大学 商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营企业的崛起占整个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有的地方占国民经济比重超过80%,解决了80%以上社会就业问题。民营企业的崛起,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实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创造出大量的社会财富、生产出了大量产品、赚取了大量外汇,成为对国民经济起支撑作用的中坚力量。然而,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似乎并不理想,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寿命短、长不大。一般民企真正发展的黄金时期也就2-4年,之后要么倒闭、要么长期停滞不前。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也包括企业自身管理的问题,尤其是企业绩效评价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文就民营企业绩效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二、民营中小企业的特点

(一)实力有限,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单一,市场开拓的空间小,无论从生产规模、人员数量还是从资金积累等方面而言都处于劣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与其他大企业进行抗衡。

(二)组织结构简单,机动灵活,效率较高。中小民营企业大多是由原来的家庭作坊发展而来的,组织结构简单,管理层次较少,管理幅度较小,信息传递高效且不易失真。由于企业规模小,人数较少,一旦发生变故,比较容易调整和控制。

(三)“家族化”、“多头领导”现象比较严重,致使员工满意度较低。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属于家族企业,并且管理层多为领导层的亲属或好友,特别是在企业的核心岗位上“任人唯亲”现象比较普遍,企业明确的职权划分,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的绩效评价体系。

(四)管理信息系统有待完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较弱。民营企业规模较小,资金有限,企业基础设施配置水平较差,所以各方面均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特别是在当今这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社会,缺乏完善地管理信息系统,直接影响到企业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影响企业运营,进而阻碍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民营中小企业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财务指标,忽略非财务指标。许多民营企业在绩效评价过程中过分注重财务指标而忽略非财务指标。由于财务指标只能反映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如果太过于重视财务指标,会致使企业管理者只注重短期财务结果,从而影响了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这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绩效评价与战略目标相脱节。制定战略目标是实现企业愿景和使命的前提,而绩效评价是对阶段性的战略目标实现程度的评判。许多民营企业在绩效评价过程中,只是生硬的去复制他人的理论模式,不能够灵活的变通及有效的利用,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和所要实现的战略目标,结果导致绩效评价不能有效的引导员工工作行为趋向组织的目标,进而导致企业战略组织目标落空。

(三)忽视社会责任,只注重企业效益。很多民营企业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一味的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而将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抛之脑后,从而其设置的评价指标也忽视了社会责任指标的设计,对企业社会责任未作评价。一些企业管理者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往往存在侥幸心理,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安全事故,最终不仅对企业的声誉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伤害和损失。

(四)绩效评价结果不能充分有效的发挥作用。目前,绩效评价结果在民营企业中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有些民营企业只是生硬地引入相关评价,对该绩效评价结果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因而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严重脱节;有的民营企业只是注重外部包装,为自己的名声造势,而实际上,其评价结果不能很好的与薪酬制度、奖励计划及其他激励措施有效地结合,致使其不能够充分的发挥激励约束作用。

四、民营中小企业绩效评价的改进措施

(一)绩效评价应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现如今,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各民营企业要想在残酷的竞争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应在充分分析各种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内部发展条件,以此作出科学的战略决策,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企业绩效评价必须有严密的理论科学,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这三个方面都应该符合其各自领域的发展规律,绩效评价应该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所对应的评价体系应遵循相关的基本原理,符合企业经营宗旨,由此得出的绩效评价结果才能与企业的实际绩效水平相匹配。

(二)财务指标应与非财务指标均衡互补。在绩效评价过程中,财务指标可以直接从报表中获得,而非财务指标的获取则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并且相对于财务指标来说,非财务指标的准确性较弱,有时难以量化。以往大部分民营企业为提高绩效评价的准确性更侧重于财务指标的应用,如今很多企业意识到财务指标数据面向过去,反映的只是以往的绩效水平,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没有太多的借鉴意义。因此,为了能够全面的接收到面向过去和面向未来的信息,各民营企业在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均衡互补的原则,使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三)绩效评价应充分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各民营企业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时,应该将社会责任的相关内容列入考核的范围,通过设计相应的考核指标,考核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流程的建设和管理情况以及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使企业在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优良的社会效益,促进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应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结果的作用。绩效评价是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评价结果的及时正确运用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绩效评价不应当只是作为一种考评的形式,结果的反馈也是至关重要的。各民营企业应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员工,使员工知道哪里做的好,哪里需要改进。

总之,企业绩效评价可以使企业管理者全面清晰的掌握企业当前经营活动的获利情况,及时发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更有效的配置企业资源;可以使企业管理者综合了解企业的发展变化趋势,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创造更加长远和稳定的经济效益。因此,各民营企业要充分认识、了解绩效评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财务指标战略目标绩效评价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煤炭洗选技术的发展
京东方大学堂:提升组织业绩 推动战略目标实现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全国国有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全国国有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荣丰控股财务指标分析
“第一生产力”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目标的内在动力
推行综合平衡记分卡的战略目标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