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皮肤病变的预防性和临床护理

2018-04-03 03:54王姝敬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皮肤感染水疱皮肤

王姝敬

白城中心医院,吉林白城 137000

皮肤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可发生于糖尿病各个时期,以老年人多见,其发病率与糖尿病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几乎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有程度不同的皮肤病变。此类疾病病变范围广,种类多,可损害全身任何部位皮肤。糖尿病性皮肤病变表现多样,皮损通常呈红色、皮肤疱疹、颈部毛囊炎、难忍瘙痒、感觉异常、出汗反常、足部坏疽、黄色瘤等,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皮肤损害可加重糖尿病病情,糖尿病不良控制可加重皮肤病病情。在做好积极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做好临床护理工作。糖尿病性皮肤病变包括皮肤瘙痒、感染、水疱病、感觉异常、糖尿病性黄瘤、糖尿病性皮疹和糖尿病足,笔者已阐述糖尿病足部溃疡的护理措施,该文结合临床实践和相关文献,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病变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以及糖尿病性皮肤瘙痒、水疱病和皮肤感染的临床护理措施。

1 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护理

老年患者生理机能逐渐下降,加之代谢紊乱,未严格饮食治疗,皮肤和黏膜屏障作用减弱,抵抗力下降,皮肤微生态失衡易致局部病变。应做好老年患者皮肤护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糖尿病性皮肤病变,避免继发其他并发症。

1.1 积极控制血糖

高血糖是皮肤病变等几乎所有糖尿病并发症的共同危险因素。如细菌可通过损伤的皮肤进入血液循环中,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造成皮肤感染的发生。因此,患者应遵医嘱服用降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严格控制患者的血糖,同时做到合理营养和饮食,通过个体化运动和心理护理干预和餐前血糖检测,控制和消除高脂血症和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控制血糖在适宜范围,避免和降低皮肤病变的发生机会。

1.2 避免诱发皮肤损伤因素

护士应询问患者局部皮肤是否存在末梢血管和末梢神经病变的先兆改变,观察是否合并足部、视网膜和肾脏的并发症。要密切观察已经出现皮肤损伤者的皮肤颜色,观察足部和足趾间皮肤是否出现损伤,如出现皮肤溃疡应观察其出现部位和深度。告知患者不得赤足行走。为避免擦伤皮肤,应穿平底鞋,经常检查鞋内是否有砂石、破洞。对于温度觉障碍的糖尿病患者,护士应告知患者用热水袋保暖时应在热水袋外加一定厚度的布套避免热水袋直接接触皮肤,水温应在50℃以下,以免烫伤局部皮肤。

1.3 定期检查皮肤尤其是足部皮肤

患者应养成早晚定时检查皮肤的习惯,检查的重点是足跟、足趾和足底的色泽和足背动脉搏动是否出现异常变化。应及时常规处理老茧、胼胝、鸡眼、足癣等足部异常改变,为避免足部皮肤损伤和皮肤感染的发生,不能自行用刀子剜除鸡眼。发现皮肤红肿、损伤和水泡等异常改变时,要及时看医生,遵医嘱处理。

1.4 下肢皮肤护理

患者要经常用温水浸泡双足,擦拭最好用柔软、吸水性强的棉质干毛巾,洗净后可涂爽身粉于足部出汗过多者,可涂擦润肤露或植物油按摩滋润足部(不得用于趾缝间)干燥破裂皮肤。为减少汗脚所致皮肤真菌感染的发生,穿着的鞋袜大小要适宜,质地柔软,通气性好。要做好趾甲修剪护理。修剪应在清洗干燥足部后进行,为避免趾甲内生长或损伤甲沟造成感染的发生,要平剪趾甲,深度适宜;必要时涂擦植物油于趾甲坚硬处后再修剪。为避免吸烟所致末梢血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和肢体和足部血液供应,患者应戒烟。

2 糖尿病皮肤瘙痒和水疱病的护理

糖尿病患者无皮肤损伤时,也可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以腰背四肢皮肤最为多见,其次为腹部、口腔、外阴、肛周等局部皮肤。皮肤瘙痒影响睡眠,可致神经衰弱症状甚或皮肤感染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1 保持皮肤清洁

患者要勤洗澡(频次为1~2次/周),水温在37~40℃;使皮肤表面恢复一层薄的脂质膜,减少水分蒸发,应选中性洗涤液或多脂肥皂;为减轻瘙痒程度,不能用毛巾过度擦洗皮肤,必要时可用苦参煎水沐浴;为保持皮肤润滑,减轻瘙痒程度,浴后可适量涂擦护肤霜或润肤油。患者应穿着并经常更换宽松、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衣。

2.2 皮肤的密切观察

在护理糖尿病病人时,应观察患者的皮肤是否出现充血、红肿、破溃、糜烂等异常改变,出现后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3 勤剪指(趾)甲

为避免皮肤损伤,促进皮肤创口及时愈合,应勤剪指(趾)甲,使之与手指、脚趾等缘略呈弧形,做到深度适宜,频次适当。

2.4 稳定情绪,控制血糖

为降低患者的瘙痒程度,要给予患者个体化心理干预,转变心态,积极治疗;要通过合理营养和合理膳食,忌食辛辣刺激多食用膳食纤维丰富食物,运动护理,戒烟酒,合理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制剂,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要按照每千克体质量1.5~2.0 g和0.6 g以下的标准分别为营养不良或低蛋白血症和有肾功能损害者提供优质蛋白。要进行糖尿病教育,使患者掌握控制血糖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2.5 对症止痒

避免用手搔抓摩擦和用刺激性药物止痒,防止皮肤损伤和皮肤感染的发生;局限性瘙痒可应用炉甘石洗剂、外用荷酚液止痒剂或中草药外洗或含止痒剂的霜剂等方法进行治疗,必要时以性激素替代方法或氟轻松软膏治疗老年女性患者;泛发性瘙痒,可内服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扑尔敏)、异丙嗪等抗组胺药物和维生素等,改善症状;应用营养神经和镇静催眠药物,适当口服或外用止痒以及护肤润燥润肤止痒类的药物;外用复方酮康唑、复方康纳乐霜于皮肤损伤或伴真菌感染者。外阴肛门瘙痒可用苦参、蛇床子、地肤子、丹参、艾叶煎汤熏洗。

2.6 糖尿病性水疱病的护理

此病多见于全身营养状况较差、消瘦、皮肤抵抗力低下的糖尿病患者的四肢远端皮肤,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突发大小不等、酷似烫伤的水疱。防止继发感染,避免压迫水疱而搔抓皮肤是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早期尽量不穿鞋袜,小水疱一般不予特殊处理,较大水疱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渗液,并用无菌纱布包扎。局部涂擦红霉素软膏并行紫外线照射于水疱破溃糜烂创面。

3 糖尿病性皮肤感染的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高糖环境使皮肤易被细菌感染,表现为皮肤反复出现疥、痈、汗腺炎、毛囊炎和糖尿病足等。若不及时治疗,感染严重者可引发脏器或全身病变,甚至器官功能衰竭。

3.1 基础护理

护士应做好入院糖尿病皮肤感染患者病情评估,检查全身皮肤破损及其感染。密切观察患者皮肤感染病情变化,观察指标主要包括脉搏、血压、呼吸、体温和神志变化等;针对患者不良心态,积极开展心理护理,消除不良情绪,增强治疗信心和始终积极保持乐观的心态;加强饮食护理,做到合理营养和合理膳食;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皮下注射胰岛素,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预防硬结和继发感染;严密监测患者血糖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3.2 创面护理

彻底清理创面,积极换药,根据皮肤感染部位和程度采用个体化护理方案和措施;按照2次/d的频次在初期疖和毛囊炎顶部涂擦吉尔碘消毒剂,涂擦10%鱼石脂软膏1次/d;为控制多发性疖、毛囊炎感染的扩展,避免痈的发生,应局部处理,根据病原学检查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应用抗菌药物;一旦出现痈,必须足量应用胰岛素和敏感抗菌药物,必要时行切开引流术清除坏死组织;重度感染患者创面渗液或脓性分泌物多时,彻底清创和清除坏死组织后,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生理盐水清洗。

3.3 健康教育

嘱咐患者合理休息,保证睡眠充足,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焦虑和运动,按照2.1项下的洗浴方法保持皮肤清洁。提示患者内衣应选择纯棉制品,防止刺激皮肤引发搔抓和摩擦而造成皮肤溃破和感染,改善血液循环。鞋袜也应着宽松类,鞋形符合脚外形。教会患者肢端按摩方法,促进血液循环;遵医嘱应用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药物。

3.4 护理注意事项

①理疗时避免烫伤发生;②为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时,尽量避免穿刺下肢静脉,尽量不使用留置针,必须使用时应选用5.5号头皮针,注明穿刺日期,保证3~5 d换1次针,随时观察穿刺部位皮肤组织,若出现红肿和硬结应拔出留置针,立即热敷直至硬结消散。③输液时出现液体外渗时,应立即拔出穿刺针,外敷25%硫酸镁消散肿胀。④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

糖尿病性皮肤病变病程长难医治,护士要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不断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性皮肤病变的发生。一旦出现皮肤病变,要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在控制血糖在适宜范围的同时,促使皮肤病变得以痊愈。

猜你喜欢
皮肤感染水疱皮肤
第二层皮肤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皮肤“出油”或许就能减肥
高频超声在皮肤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护理干预预防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皮肤感染的效果
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及医护人员带菌情况的调查
改良换药方法治疗糖尿病性皮肤感染疗效观察
我爱洗澡,皮肤好好
牛水疱性口炎的诊疗实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