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洛他唑(培达)治疗下肢缺血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

2018-04-03 03:54赵翠萍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西洛收缩压血小板

赵翠萍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济宁 272100

很多病因均可导致下肢缺血,产生动脉血流中断而影响远端组织灌注,患者多表现为皮肤苍白、皮温降低、组织萎缩、溃疡、坏疽等,严重者需要进行截肢,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此类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药物和手术是常用治疗方法,用于治疗的药物种类较多,西洛他唑是广泛应用药物之一,该研究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下肢缺血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常规治疗中采取了西洛他唑治疗,并对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下肢缺血患者200例,男性110例,女性 90 例,年龄 25~76 岁,平均年龄(50.5±25.5)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82例,糖尿病足4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8例,其他48例。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研究内容,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原发疾病的常规对症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西洛他唑(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10960 014)口服,100 mg/次,2 次/d,治疗 8 周。

1.3 评价标准

疼痛和麻木分级和评分:两项症状均分为5级,0级为无症状,1级为偶尔出现症状,2级为经常出现症状但可耐受,3级为经常有症状并且不能耐受或是伴有感觉异常,4级为症状持续。踝肱指数:进行下肢多普勒检查,测量两侧足背和胫后动脉的收缩压,之后检测患者双上臂收缩压,选取踝部和臂部最高的收缩压,用踝部收缩压除以臂部收缩压,在指数大于等于0.9时为正常。观察并统计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方法

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整理研究数据,不良反应数据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疼痛及麻木症状评分、踝肱指数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患者疼痛评分为(2.90±1.55)分,治疗后评分为(0.89±0.80)分,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97,P=0.001); 治疗前患者麻木评分为 (4.75±1.39)分,治疗后麻木评分为(1.87±1.65)分,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78,P=0.001)。治疗前踝肱指数为(0.81±0.25),治疗后为(1.02±0.21),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96,P=0.001)。治疗后出现头痛20例,心悸9例,浮肿1例,皮疹2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

3 讨论

下肢缺血主要是由于急性和慢性缺血引发的,常见的病因有动脉栓塞、动脉血栓、动脉损伤、动脉粥样硬化闭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心脏病患者在发病时容易出现血栓脱落,造成栓塞,如冠心病、动脉硬化,进而使远端组织发生急性缺血,其中腹主动脉骑跨栓塞有很高的病死率。血液发生不正常凝固时会形成血栓,引发下肢缺血,动脉粥样硬化合并糖尿病时,下肢缺血的发病率会增加;动脉移植物在原有疾病的影响下,容易发生狭窄形成血栓,多发生在股动脉和桡动脉;血液高凝也容易形成血栓,患者年龄较轻且通常没有诱因;再有小动脉血栓液易引发下肢缺血,如冻伤、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皆可引起动脉血栓。此外糖尿病足也是引发下肢血管病变的原因之一,随着糖尿病患者增多,糖尿病伴下肢缺血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在临床治疗时首先要查清患者病因,再针对患者症状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还有自体骨髓细胞移植,包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以及经皮腔内血管形成术、动脉重建术、股动脉扩大形成术、血管内超声等。

西洛他唑是一种抗血小板制剂,主要经过肝脏代谢,在胃、肝、肾中分布较高,中枢神经系统中分布很少,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有心绞痛、头痛、恶心、消化道出血、发热、咳嗽、皮疹等。西洛他唑可选择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阻碍腺苷酸环化酶环磷酸腺苷(cAMP)转化,增加血小板、心肌细胞、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中cAMP含量,抑制ADP、肾上腺素、血栓素A2等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松弛股动脉、基底动脉的收缩,增加颈动脉、椎动脉、股动脉血流量,起到扩张血管、抗血小板作用,防止动脉血栓形成,预防进行性血管狭窄。可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高血脂症、间歇性跛行、糖尿病并发症和神经系统疾病等,能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出血风险,可用于阿司匹林不能耐受的患者。张卫涛、王健[1]等在脑血管患者的神经介入治疗中予以试验组西洛他唑口服治疗,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切变率、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研究显示西洛他唑在治疗脑血管疾病上有很好的抗血栓作用。徐玲霞、陈康寅、郑心田[2]等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TAPT组患者实施负荷量西洛他唑治疗,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率较其他两组有明显减少,研究证实西洛他唑可减少患者手术相关心肌梗死的发生。除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抗血小板凝集外,在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中西洛他唑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张广颖等[3]在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了西洛他唑,患者在治疗后血液粘滞度、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等均有明显改善,结果显示西洛他唑在治疗糖尿病足上有很好的疗效。周榕、彭道泉、黄浩波[4]等在研究中对西洛他唑及其联合尼克地尔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患者在治疗后足背动脉血流量、踝臂指数皆有改善,结果证实西洛他唑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有显著的疗效。该研究中主要对西洛他唑治疗下肢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在所有研究对象的治疗中应用西洛他唑治疗,患者的治疗后下肢感觉异常、疼痛及踝肱指数都有很好的改善,并且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少,研究结果显示西洛他唑在治疗下肢缺血中有良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下肢缺血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西洛他唑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下肢感觉异常症状且并发症较少,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西洛收缩压血小板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HPLC法测定西洛他唑分散片有关物质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预防吉西他滨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中药内服加足浴联合西洛他唑片治疗老年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34例
Fas FasL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