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04-03 03:54侯淑英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高压氧传导组间

侯淑英

黑龙江省八五一一农场医院,黑龙江密山 15830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是排除其他原因以后,在糖尿病患者中产生的由周围神经功能异常而诱发的各种症状与体征,至少存在两项指标异常(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反常、定量感觉试验反常或半定量的其他试验)。当下,国内外均有报道指出,DPN在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很高的发病率,为6%~80%[1]。上下肢感觉异常、运动障碍是其典型临床特征,四肢麻木、肌肉无力与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是其主要临床表征。因为DPN的常见性、高发病率以及难治性,促使其在医疗领域得到一定重视,相关人员在实践中应不断探寻新疗法,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优化生活质量。该院2016年2月—2017年5月给予80例DPN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该院接收的140例具有明确诊断的DPN患者为研究对象,①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及分类标准(2010年);符合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相关诊断标准;资源参与该次研究。②排除标准:其他神经疾病;下肢皮肤损伤、出血;心、肝、省功能严重异常;接受他特异性针对神经病变治疗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80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44~74岁,糖尿病史 5~21年,周围神经病变史 1~35个月。观察组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45~75岁,糖尿病史6~20年,周围神经病变史2~34个月。两组病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分析,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所有病例一经确诊后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给予胰岛素、口服降压药、疾病相关知识宣教等常规治疗,并有针对性的进行饮食与运动治疗。治疗期间密切监测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补充B族维生素以及口服尼莫地平20~40 mg,3次/d,促使用神经生长因子(NGF)3~5 mg/kg,3次/周,疼痛症状明显时给予止痛药物。

1.2.2 观察组 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即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红外线照射和/或高压氧治疗+功能锻炼:①高压氧疗法:具体是选用200~250 kPa的高压氧进行治疗,1次/d,每次治疗持续时间为1 h。结核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连续治疗3~5周。②红外线治疗:应用红外治疗仪型号 HW-1000,标准编号:YZB/京0754-2013,生产许可证:京药监器械生产许20100067号)进行治疗,参数设置如下:照射光波长:0.85~0.95 mm,强度控制:弱→中等(每个二极管光功率2.5~0.30 mW),1次/d,持续20 min/次。3周设为一个疗程。③功能锻炼:结合患者体质、病情以及对康复的期望值,合理编制运动训练方案,按照循序渐进、因人而异等原则,以太极、体操、快走、上下楼梯等为主。在患者首次运动后检测其血糖指标,以辨识运动强度与时间的适宜性,若不合理需及时调整。

1.3 疗效评定

①显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感觉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恢复正常或改善明显;②好转:经治疗症状、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好转;③无效:临床症状与神经传导功能没有改善,甚至有加重趋势。治疗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80.0%(64/80),好转率为15.0%(12/80),无效率 5.0%(4/80),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显效率为50.0%(30/60),好转率为23.3%(14/60),无效率 26.7%(16/60),总有效率为 73.3%。由此可见,观察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87、13.144,P<0.01)。

2.2 治疗前后各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结果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34.7±2.6)m/s、(37.2±2.9)m/s,对照组为(34.5±2.7)m/s、(37.0±2.7),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3、0.416,P=0.654、0.678 均>0.05)。 经 3 周治疗后,观察组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43.8±3.2)m/s、(44.7±3.4)m/s,对照组上述两种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结果分别为(37.2±2.8)m/s、(38.5±2.4)m/s,可见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31、12.048,P<0.01)

2.3 不良反应情况

在治疗期间,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产生不良反应,2例头晕头痛、4例恶性呕吐、2例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观察组有6例产生不良反应,分别是4例恶心呕吐、2例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观察组,但组间数据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6,P=0.255>0.05)。 发现患者不良反应后,立即给予对症处理,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没有产生死亡等恶性事件或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慢性疾病,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型消瘦是本病症患者主要特征。当下,关于该病发病机制尚未做出统一答案,但普遍认为感染、肥胖等是其主要诱发因素[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且对患者身心健康水平造成严重影响,发病率与致残率“双高”,是诱发糖尿病足溃疡、感染及坏疽的主要危险因素。在21世纪初期,我国住院患者调查结果显示,60.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神经病变[3]。目前关于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普遍认为其和血管病变、代谢紊乱、免疫异常、神经生长因子(NGF)数目降低等相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以四肢远端感觉异常 (木、灼热、针刺感及感觉迟钝等)为主,多以“手套状”或“短袜状”分布,多为对称性,上肢症状通常比下肢轻,夜间以及寒冷气候症状加重。初期腱反射增强,后期逐渐减弱至消失,震动感减弱或消失,触觉与温度觉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肢体远端感觉异常时,在创伤或灼伤致等因素刺激下可能产生皮肤溃疡,溃疡面长期无法愈合。若产生继发性感染,可诱发急性或慢性骨髓炎,重者发展为败血症[4]。

周围神经损伤后,早期水肿、无菌性炎性反应,均会对周围神经修复与再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神经损伤自身以及损伤周边均有产生瘢痕组织的概率,导致神经粘连颡瘢痕压迫,形成卡压,进而影响神经再生效果。物理治疗能够通过扩张血管、纠正与优化神经以及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营养代谢过程,进而提升局部组织免疫细胞的吞噬能力,促使神经肌肉兴奋性与生物电活性同步提升;助力于瘢痕软化与吸收进程,抑制肌肉的失用性萎缩,同时推动轴索以及髓鞘再生进程,促进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最后促使神经修复效果整体提升。

该次研究中,观察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红外线照射和/或高压氧+功能训练(综合治疗)。高压氧疗法具有提升供氧不足组织的局部氧气含量的作用,进而实现纠正与优化患者局部微循环效果。最近几年中,有临床实践研究表明,高压氧疗法还有助于提升机体免疫细胞的杀伤能力与抗生素的作用,对胶原合成效率起到正向作用,刺激血管再生。国内外大量研究均证实,高压氧疗法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症状与体征[5]。红外线治疗能进一步优化患者局部血液循环,助力于NO释放过程,进而增加血管扩张,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增强抗炎性反应能力,最后实现增强骨生成效率。运动训练是一类可随时随地调整的康复治疗手段,能够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降低血糖,提升其自身免疫能力,改善心脑血管功能以及生理代谢功能。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DPN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优化疗效,过程相对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高压氧传导组间
神奇的骨传导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伴皮肤破溃难愈一例的高压氧治疗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高压氧联合天麻素及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