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实践探究
——以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公共事业系“心晴驿站”为例

2018-04-03 21:01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辅导站驿站心理健康

贾 萍 高 鹏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8)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关注自我心理健康水平,还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心理弹性,提高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内容。我院历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近年来更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积极发展此项工作。一方面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提升心理育人质量;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建设以“院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主导,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为平台,班级心理健康委员为骨干,宿舍心理联络员”的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工作体系。

一、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开展工作的着力点

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要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注重掌握好学生的专业和个性特点,发挥好心理育人的作用,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热爱生活的健康心态,培塑积极乐观、开朗向上的人格,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2018年3月,在学院建立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的推动下,公共事业系积极筹备,建立了“心晴驿站”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站。

心理健康辅导发挥着心理育人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服务对象的心理特点。新入校的学生大都在2000年左右出生,这些大学生成长在网络与各种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渴望话语权,追求个性化、差异化,社会实践的参与程度也比较高。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要注重发挥好大学生的思维广阔性、有力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充分激活学生团体活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骨干队伍的建设和指导,更好地发挥同辈群体的心理帮扶和心理互助力量。

心理健康辅导具有较高的专业工作要求,学生心理健康骨干队伍的建设、同辈力量的发展离不开专业教师的带领。在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上需要专业把关,同时,结合我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点,普遍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所以,在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和发展中,把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和学生骨干队伍的积极性更好地结合起来将更有利于心理辅导工作的实施。

二、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立和工作实施

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多工作要求和高职院校学生的个性特点、我系学前教育学生的专业背景,公共事业系在2018年3-6月的心理健康活动季中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成立“心晴驿站”,建立同辈帮扶群体,发挥同伴心理互助力量

为全面、细致、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四级心理健康网络的基础上,公共事业系建立了以系为单位的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心晴驿站”。明确了“心晴驿站”的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责,由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辅导员、教师及学生代表组成,设置站长1名、副站长4名,成员由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联络员组成,充分利用朋辈之间的亲密性和平等性更深入地发现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困惑,更及时地洞悉隐藏的心理问题。辅导站的主要职责是:做好本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普及工作;负责本系学生一般性心理问题的日常咨询;对本系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和干预[1]。但由于朋辈帮扶群体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在同伴的相处中也存在着忽视、误解、夸大心理问题的现象。所以,辅导站一方面注重充分发扬心理朋辈帮扶成员的积极性和热心;另一方面,注重提高朋辈帮扶成员心理健康知识的专业性,做好帮扶队伍的督导和支持工作,对朋辈帮扶队伍进行了初步的培训和指导,采取知识讲解、个案分析、团体小游戏等形式将心理健康知识、心理问题识别等内容传授给辅导站的成员们。

(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动手动脑思考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意识

为更好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心晴驿站”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方法了解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模块,采用展板、宿舍贴、心理画报和心理学电影赏析的形式向同学们传递多样的心理学知识。

1.开展工作调研,加强工作针对性,找准学生兴趣点和知识盲点。心理学知识涵盖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健康教育、变态心理学等不同的门类,每一种科目又有自己特有的知识系统和研究领域。在知识选取和学生实际需求之间要找准结合点,既要讲求知识的学科专业性,又要结合学生需求的科普性和普适性,为此,在知识的选取和传播方式上,我们作了调研和思考。“心晴驿站”辅导站专门制作并发放了调查问卷,深入了解同学们面临的心理困惑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点,经过学生个案访谈、焦点小组讨论,有针对性选取了部分心理健康知识作为培训要点,内容主要涉及心理健康常识、情绪管理、多彩性格、人际沟通、恋爱心理等多个知识板块。

2.创新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动手能力,真正让知识滋养学生心田。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了学院整体教学计划,我院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教育的主要途径。然而,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还难以满足学生们的渴求,还需要创新知识的获取方式。“心晴驿站”以“在动手动脑中学知识”为主题,组织策划心理知识展板、心理知识画报、心理电影赏析和心理微电影拍摄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知识,收获感悟。主要活动如下:

(1)心理画报知识展览。结合我系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开展了心理画报知识展览,以宿舍为单位,让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心理学知识模块手绘心理画报,共收到了86份心理画报,通过同学们自己动手绘画,既了解了心理健康知识,也增强了绘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头脑特工队》电影赏析活动。该电影以成长为主题,主要讲述了情绪对人的重要影响。同学们在观影过程中体会到欢乐、悲伤、厌恶、愤怒等每一种情绪的力量,学会接纳每一种情绪。其中一位学生的分享很深刻,她这样写道:“我们总是渴望欢乐抵抗悲伤,赞扬乐观嘲弄消极,家长和老师总是鼓励我们做一个活泼外向、积极阳光的人,然而并不是每个人的人设都是Joy坐镇中央,带着‘I can fix it’的自信笑容排除万难。有时候,生活中那些‘负面情绪’也会给我们力量,悲伤让我们深刻,去学习和体验;恐惧使我们未雨绸缪;愤怒为我们划出底线,警告外敌不可侵犯;厌恶决定品格,阻挡我们跟风从众失去自我”。这种活动形式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喜爱和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开展心理问题排查及建档工作,做好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4月份,“心晴驿站”的辅导员老师通过谈心谈话、走访宿舍等形式开展春季大学生心理问题排查工作。主要排查对象为:①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在校学生;②近期遭受明显刺激或突然打击,出现心理与应为异常(如家庭变故、重病、人际冲突、失恋、受处分等);③学业、就业、经济等方面压力过大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④有网络成瘾,酒精依赖及其他不良行为的学生。

通过排查发现,学生整体心理健康较为平稳,有3名同学出现情绪障碍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并及时进行干预。具体问题报送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由学院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并给出意见。与此同时,“心晴驿站”对各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联络员也再次进行了培训,帮助其更加科学认识心理健康问题,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将重点关注事件及其关注对象及时记录、上报、跟踪和帮扶。

(四)开展特色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而且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通过采取团体辅导的形式,积极关注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让团体来陪伴成员在人生路上克服种种难题和障碍,积极快乐地踏上成长路。“心晴驿站”辅导站开展了不同主题的团体活动。

1.举办团体心理辅导及实操培训活动。邀请心理学专业教师进行培训,讲授了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操作过程,介绍了人际交往的影响模式。同学们通过培训和参与团体活动,透过生活中的现象了解本质,认识更深刻、识别更准确,也感受并学习到了一些心理治疗的小方法,如微笑可以治疗疼痛、感情面前需理智等。

2.联合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开展“与幸福有约—在恋爱关系中成长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深入的自我探索,进一步认知与他人的互动模式,增加自我在恋爱关系中的成长信心和成长能量,成为更负责任更有信心的人。通过团体小游戏活跃现场气氛,消除隔阂。以萨提亚模式基本假设为出发点,透过学习萨提亚沟通模式,了解他人的沟通模式,拥有多面的沟通技巧,以便在冲突来临之时,进一步澄清并化解与恋人及他人的负面情绪,使关系有新的连结与可能,并可以实践运用到生活中去,建立良好、有效及持久的沟通技巧,感受各种关系的奇妙变化[2]。活动中以雕塑的形式模拟了两人在一起产生分歧的情景,让大家体会到恋爱中的分歧,怎样可以尽量不去伤害到别人。最后在自我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等方面深入探索了解后,让学生明白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内在资源,以便成功应对失恋、恋爱关系和成长,学会爱自己、欣赏和尊重自己与他人。在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互相分享了参与活动的感受与收获。

(五)开展女性心理健康关爱活动

公共事业系学生中94%为女生,为帮助女大学生增强心理健康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心理和生理调适能力,“心晴驿站”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关爱女性健康主题活动。通过观看青少年性生理健康短片、女大学生悄悄话等环节了解并交流了大学生生理知识并解答了心理困惑。如:女大学生应如何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防御能力和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在与异性交往时应如何把握尺度、大学生的爱情和婚姻观等方面。通过这次活动,大学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科学的、理性的看待性和爱情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六)心理微电影的拍摄和展播

心理微电影是以剧本征集、电影拍摄的形式再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交往中的困惑、烦恼和冲突等情感,微电影巧妙地融合了心理学原理,通过人物的互动、情感的碰撞、事件的冲突的再现,唤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为学生提供一种发现、思考、解决自身问题的思维方式。

“心晴驿站”开展了心理微电影的拍摄活动。活动从剧本选择、修改、拍摄队伍的组建到拍摄及后期完成,共历时20天。电影名称叫做《转身拥抱阳光》,讲述了六个性格不同的女孩子在初入大学校园被分到同一宿舍而产生的人际关系、情感链接的变化。主人公小雨因为家境贫困,自卑却有着强烈的自尊心,这使得她显得很清高,她内心开始远离真实的自己,变得冷漠孤僻,甚至被室友误会吵架,但细心的室友在相处过程中逐渐注意到她这种心理,为小雨准备生日惊喜,舍友们敞开心扉,真心沟通,用温暖和关怀打开了小雨的心灵大门。

微电影的拍摄人员在参与的过程中投入了精力、情感,收获到了人物情感的体验和同理心,也加深了对自己和人际关系的认识。而微电影的班级展映则让更多的同学们感同身受,在主人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初入新环境时的陌生、敏感和小心翼翼,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观影同学们感到心灵的温暖,一件件看似同学间来往的小事也在自己无助时送来一份心底的温暖。原来在你感到孤独、绝望和无助时,回头看看,你会发现有一大片的阳光在等着你转身去拥抱,从同伴中获取更多的能量,而人际交往中的小摩擦也会随着打开心灵,真诚的沟通及时化解。

三、工作实践取得的效果和存在的不足

“心晴驿站”心理健康辅导站自建立之初到本季“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季”的完成,共历时三个月,受到了学院和院系各位领导老师的支持、同学们的热情参与和投入体验,收获了一批有能量的心理帮扶成员,感染了更多的学生关注心理健康,总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学生而言,通过活动的参与让他们了解到更多心理学知识、开始进一步探索自我、挖掘自身的心理能量;对于朋辈帮扶队伍而言,通过心理活动季的参与和锻炼,成长为一批强有力的朋辈帮扶中坚力量,他们在自我成长的同时也通过连接影响并帮扶更多的学生;对于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而言,“心晴驿站”的创建搭建起一个开放的咨询与教育服务平台,为本系学生提供专业又有吸引力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仍存在专业性与科普性结合性不足、品牌活动不突出等值得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今后,我们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理论的指导性,创新发展模式,将“心晴驿站”打造成学院心理育人工作品牌。

四、进一步加强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工作思考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辅导站成员的专业素养

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帮扶本身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在建立平台和体系之初需要具备专业性,需要培养一批有心理专业素养和学生工作实际经验的骨干队伍。“朋辈心理互助”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联络员,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得力助手和重要力量[3]。制定科学周密的培养计划,通过自我学习、合作交流学习、进修提高等方式提升辅导站的队伍建设。

(二)建立长效机制,完善辅导站评估和发展体系

虽然在辅导站中指导老师采取了定期会商,案例讨论、督导的形式加强对朋辈队伍的评估和发展。但是主题讨论随意,与学生实际贴合的关联性较低,针对性不强,无法形成长期有效的发展机制。完成辅导站的评估和发展体系,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运作机制将是今后工作的思考点和着力点。

(三)强化教育服务,打造贴近学生的暖心育人品牌

“心晴驿站”辅导站的建立以教育服务为主要任务,通过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等不同形式教育服务广大同学。但教育服务还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在心理育人品牌打造上还应更具有探索精神和实干精神,加强院内外工作交流,充分借鉴他山之石,吸取学生的优秀意见,致力于将“心晴驿站”建设成学院二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示范中心。

猜你喜欢
辅导站驿站心理健康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在晋函授教育辅导站年检合格名单
生命,在爱的奉献中更美丽
——叶连平义务兴办校外家庭辅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