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痛风的临床分析

2018-04-03 03:54曹文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单方虎杖方剂

曹文华

白城中医院,吉林白城 137000

痛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中医称为“历节”“热痹”“尿浊”“痰瘰”等,属于“痹症”范畴。 临床通常以西药治疗为主,但促排酸和抑制尿酸生成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中药为天然药物,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长期用药安全性高等优点,可弥补西药治疗不良反应多的缺陷,且中药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肾功能,减少肾损害,延缓或抑制肾衰竭进程,避免关节破坏以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成为治疗痛风的新选择。

1 单方中药治疗

应用单方中药治疗痛风逐渐增多,主要选择抗炎镇痛药物,针对疾病症状行 “清热”“排浊”“逐瘀”治疗,治疗效果较好。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可将单方治疗痛风中药分为降低血尿酸(促进尿酸排出)、抗炎镇痛、抑制免疫反应三类[1]。

1.1 降低尿酸类单方

土茯苓、薏苡仁、晚蚕沙、伸筋草等单方中药主要通过增加尿量、促进尿酸排出而实现降血尿酸作用,这类中药均有改善肾功能和利尿作用,通过尿量增加冲刷、排泄出尿酸盐结晶,直接降低血尿酸发挥抗高尿酸血症作用,对患者蛋白尿、肾功能损害具有较好的作用。

1.2 抗炎镇痛类单方

金刚藤为主要的单方中药,多用于痛风急性期治疗,抗炎镇痛效果较快且高效。金刚藤治疗痛风作用机制为:金刚藤醇类物质可与炎性细胞受体结合,抑制白细胞介素、5-羟色胺等炎性物质分泌,控制炎性反应,减少炎性物质刺激性疼痛;同时能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渗出液吸收排出,改善关节局部水肿、胀痛等症状。

2 中药复方制剂

2.1 传统方剂

中药治疗痛风各类经方较多。清热利湿、活血散结类方剂以四妙散、桂枝芍药知母汤为主;滋肝补肾、清热散瘀方以六味地黄汤加减为主;清热散瘀、通络止痛类方剂以枝藤汤加减为主;涤痰化浊、散瘀泄热类方剂,各类经方对于痛风急性发作期治疗效果较好。

四妙散、桂枝芍药知母汤、枝藤汤在痛风中药治疗中应用频率较高,这3类方剂水煎汤剂中提取物可抑制5-羟色胺等炎性物质分泌,抑制其与受体结合,阻碍炎性反应发生,抗炎镇痛活性较高;四妙散、枝藤汤等治疗痛风有效率可达79%以上,且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可提升有效率至92%以上,可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2]。

2.2 经验方剂

中医治疗痛风要求辨证施治,多数患者为痰瘀痹阻型,此类患者采用虎杖、穿山龙、红花、蜈蚣、地鳖虫、乌梢蛇、牛膝、萆薢、半夏等组成经验方,对痛风性关节炎治疗效果较好。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RTPCR荧光定量分析法)发现,虎杖、穿山龙、红花等药物提取物在具有较好的抑制免疫反应效果,虎杖和穿山龙提取物均可以抑制ICAM-1和NF-kBp65等免疫复合物异常表达,能抑制痛风产生的免疫复合物——神经纤毛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即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发挥抗痛风性关节炎作用[3]。

黄铮等[4]认为痛风急性期为浊、痰、湿热流注关节所致,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治疗组32例采用清热利湿通络方(苍术、黄柏、牛膝、泽泻、土茯苓,薏苡仁,萆薢、独活、赤芍、桃仁),对照组30例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而治疗后治疗组的血尿酸和谷丙转氨酶均低于对照组。

赵恒侠等[5]认为痛风急性发作多为痰湿瘀浊阻滞、日久化热所致,治当清热解毒化痰。将85例痛风急性发作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痰热清注射液(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等)治疗,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结果显示痰热清注射液比塞来昔布能显著缩短痛风急性发作时的疼痛和局部红肿时间。

杭东辉[6]认为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流注骨节为痛风发病重要病机,治当健脾化湿泄浊。自拟健脾泄浊方(苍术、茯苓、炙细辛、菟丝子、薏苡仁、桂枝、川牛膝、萆薢、山慈姑、虎杖、大戟、秦皮)治疗痛风性关节炎26例,总有效率88.45%。

张勇[7]认为痛风为肝胆经湿热下注、经络阻滞所致,治当清肝泄浊。采用加味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栀子、黄芩、生地黄、车前子、泽泻、木通、制乳香、川牛膝、赤芍、柴胡、当归、全蝎、生甘草、丹参、金银花藤)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100例,有效率100%,并且未出现胃肠道反应及血常规异常等副作用。

《痛风效验秘方》[8]将痛风辨证分为5种类型进行治疗,其中乌头汤加味、痹证消痛汤、第一竹沥汤、古今医统乌头汤、蠲痹汤、三痹汤、五痹汤、羌活汤、茯苓汤、加减独活寄生汤酒剂、乳香宣经丸、祛风丸、续断丸、祛风舒筋丸、虎骨散、续断丸、麝香丸、定痛丸、芎附散、神效左经丸、痛风熏洗方适用于风寒湿型,利湿通络方、清利活血汤、痛风速效汤、上中下痛风方、热痹蠲痛汤、仙方活命饮加味、四妙勇安汤、四妙石龙汤、威龙除痹汤、萆苓方、三妙散加味、自拟舒络止痛汤、自拟宣痹止痛汤、清痹汤加减、痛风停胶囊、当归痛风胶囊、威草胶囊、舒筋立安散、痛风膏适用于风湿热型,威灵萆薜汤、附子汤适用于寒湿瘀阻型,三妙散加味、通经四妙汤、土苓马虎汤、清热利湿活血祛风汤、术柏痛风汤、自拟痛风汤加减、三妙汤加味、痛风煎剂、泻浊化瘀汤、宣痹通络汤、羌独愈痹汤、加味四妙汤、自拟痛风汤、清热利湿化瘀通络方、清热泄浊化瘀汤、痛风汤、痛风饮、泄浊通络止痛汤、痛风汤、消风止痛汤、泄浊化瘀方、利浊定痛饮、清热泻浊化瘀方、自拟葛蚕木瓜汤、湿热痹痛汤、加味四妙散配合中药熏洗、五味消毒饮合自拟活血化瘀汤加减、银虎汤、灵仙除痛饮、自拟舒络止痛汤、虎杖萆薢汤、通痹方、四妙散合白虎桂枝汤、泄浊除痹汤、痛风定痛汤、二术重楼汤、加味蜂蚤四妙散、宣痹汤加减、热痹消、宣痹汤加减、石膏威仙汤、痛风宁、八正散加味、宣痹汤、三妙伸筋散、痛风饮、四藤通络汤、自拟石膏四妙汤、宣痹三妙汤、石膏知母桂枝汤加减、清热活血汤、土苓通络饮、复方伸筋胶囊、逐酸活血胶囊、护肾痛风泰颗粒、痛风泰颗粒剂、滋肾补血解毒合剂、痛风冲剂一号方、二妙散、奇正青鹏膏适用于湿热瘀阻型,鹿衔萆薢汤、痛风煎剂、萆薜牛羊汤、小建中汤加味、三藤饮、土苓二藤饮、二炒参苓汤、温阳通络汤、扶正化瘀降浊汤、当归芍药散、五加痹痛饮、滋阴活血除痹汤、益气除湿汤、滋阴除湿汤、更生丸加减、加味防己黄芪汤加减、六味地黄丸加减、痛风灵Ⅱ号方、自拟温阳痛风方、补血荣筋丸加减、大补元丸、愈风化痰丸、扶脾泄浊颗粒、痛风冲剂二号、三痹散适用于正虚邪实型,另外愈痹汤、十花饮、萆薢慈菇汤、加味五积散、清湿化痰汤、扶正通痹汤、车前草单方、疏经活血汤、神通饮、除湿化瘀方、补脾益肾方、痛风灵合剂、龙胆泻肝汤、土苓降浊汤、风痛饮、加味二陈汤、五藤五皮饮、白虎加术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味、忍附汤、加味茵陈五苓散、金银石膏饮、木瓜威仙汤、桃红四物汤加味、利湿祛瘀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朱良春痛风汤、桃红饮合二陈汤加减、自拟化浊祛瘀痛风方、化瘀定痛汤加减、温散豁痰逐瘀汤、养阴清热通痹汤、自拟痛风饮、虎骨丸、威灵四妙散、如神救苦散、漏芦散、如意通圣散、通痹散、羚羊角散、舒筋丸、诸风应效酒、乳香定痛丸、枇杷叶酒、乌龙丸等亦可用于治疗痛风,为临床实践所应用。

3 中药外治法和内外结合治疗

3.1 中药外敷

除口服中药,临床还采用外敷治疗法。

张小红[9]将5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秋水仙碱和扶他林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局部冷敷金黄膏(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天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天花粉等),治疗1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2 中药内外结合治疗

凌家艳等[10]将64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和中药口服,治疗组加用大血藤外敷,结果显示两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而治疗组在改善证候积分和缓解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

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痛风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痛风可并发肾脏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常伴发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和冠心病。西医治疗有一定疗效,但易复发,不良反应较多。中药方剂多靶向、多通路的调节作用决定了中医药治疗痛风疗效确切,可更好地控制病情,延缓疾病的发展。

猜你喜欢
单方虎杖方剂
清廉为墨写“单方”
浙产藏红花单方联合氟西汀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民间单方莫偏信
虎杖叶胶囊中2种成分测定及HPLC指纹图谱建立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虎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
虎杖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及机制
甘草在方剂中的作用及配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