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抚顺地秧歌的传承与发展现状

2018-04-04 09:28黄松
魅力中国 2018年48期
关键词:八旗抚顺秧歌

黄松

摘要:抚顺满族秧歌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的“民间舞蹈”之“秧歌”类名单。抚顺满族秧歌俗称“鞑子秧歌”,是流传在满族故里辽宁抚顺一带,深受满族儿女喜爱的一种自娱自乐型民间舞蹈。抚顺地秧歌现以艺术团形式传承和发展。笔者在观看抚顺八旗风艺术团演出,对团长及导演进行专访之后,希望通过此文,对抚顺地秧歌的传承和发展做更多的了解和普及。。

关键词:地秧歌;传承;发展

抚顺地秧歌源于满族先祖努尔哈赤在抚顺新宾赫图阿拉创建八旗时,凯旋之后,丰收之余,抒发豪情即兴表演的舞蹈形式。它承袭了“踏锤”“莽式”等满族先人民间舞蹈原型,吸收了汉族秧歌之长,逐渐演变发展而来,具有火爆,矫健粗犷而又豪放的表演特色,被誉为“辽宁山东的浪漫山花”,“满族文化的活化石”。

一、抚顺地秧歌的审美价值

抚顺满族地秧歌继承了“踏锤”、“莽势”等满族先人民间舞蹈原型,吸收了汉族秧歌之长,逐渐演变发展而来,在人物、表演人数、礼节、服饰、场面、动作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审美价值,具有火爆、矫健、粗犷、而又豪放的表演特点。

这种审美价值体现在舞蹈动律上,抚顺地秧歌可以概括为“扬、蹲、摆、颤”四个字,鼓乐伴奏更富民族特色,锣鼓点为“老三点”,这源于满族民间祭祀跳神时抓鼓的打法。

关于满族秧歌中的人物及其装扮,不仅是满族生活方式的体现,也反映了八旗制度、兵民合一的艺术体现。 流传在抚顺地区的满族秧歌,源于满族舞蹈。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满族同汉族长期杂居,满汉经济、文化互相融合,尤其是民间艺术交流频繁,使满族的民间文艺活动也具有较浓的汉族色调,但满族秧歌的内容、形式与表演技巧仍不失满族善于骑射,勇于征战,勤于生产,俭于生活的基本风格。

二、抚顺地秧歌的发展现状

满族秧歌作为满族文化传统的遗存,以一种动态文化方式显现出浓郁的满族民情民俗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国内外朋友和当地广大群众的喜爱。近几年来,满族秧歌多次参加全国大赛和中央台的民间舞蹈大赛,荣获多项奖项,已经成为展现满族故里——抚顺特色文化的代表,成为抚顺到国内各省市表演次数最多、影响最大的节目。

抚顺地秧歌现以艺术团形式传承和发展。例如:抚顺八旗风艺术团。八旗风艺术团主要受政府邀请或进行商业演出。因此,既有公益性演出,又有非公益性演出。据团长介绍,每年艺术团会接大量商业演出,但同时也投入大量资金。艺术团的演员现在大多数都是退休人员,演员同艺术团赴各地演出,如果是非公益演出,会拿到一部分酬劳。艺术团每年的收益也日渐好转。除去装扮道具,演员酬劳,艺术团也会有不少的收入。

抚顺地秧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越来越受百姓认可,尤其在参与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城”录制后,更是吸引了大量的热爱秧歌的人来参与艺术团。抚顺地秧歌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与时俱进,其商业化更有利于秧歌的普及,同时,随着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成立和发展,非遗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烈,无论政府,专家,企业,还是普通民众,都逐渐加入了非遗的保护行动中来。一些极具创新性的新模式不断涌现。比如2016年2月,河南开封“中国翰林碑林”,第十七届春节祭祖大会,邀请抚顺八旗风艺术团参加。2016年5月,八旗风艺术团参加了抚顺第18届满族风情国际旅游节开幕式。这充分体现了非遗多样化的传承与发展未来有着不可估量的前景。

三、抚顺地秧歌的传承意义

对于抚顺地秧歌的传承,如今年轻人肩负重担。但是眼下的年轻人都不愿意以学习抚顺地秧歌来谋生,所以现在年轻的传承人少之又少,即使有真正热爱秧歌想传承的年轻人来学习,也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学。由于满族地秧歌动作幅度较大,对舞者的体力要求较高,拥有大量时间学习的退休中老年人虽然更想来参与,但却不是完全适合。因此年轻人的传承缺失是现在抚顺地秧歌发展的危机。

目前,雖然艺术团参加全国各地展演,非遗也受国家和政府重视,但真正纯正传统满族秧歌已寥寥无几。另外,满族秧歌老艺人先后离世,少数现存老艺人也年迈多病,艺术团里缺少年轻人,特别是由于大量满族同胞多已汉化,中青年又很少接触满族传统文化,所以满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慢慢消失。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在最近几年成为文化热门,是因为人们都意识到了那些无形的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非遗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族记忆的背影。现代生活中保有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不断地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精神层次,而这些所依靠的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给予了传承人更大的生存空间,所以笔者希望非遗能吸引广大年轻人的目光,也希望政府多多为抚顺地秧歌提供表演平台,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让广大青年对秧歌产生更多的兴趣。

总结:抚顺满族地秧歌运用独特的表现形式再现了满族人民崇尚武功的民族精神、注重礼仪的古老民风,通过人物设置、装扮,反映八旗制度和兵民同乐传统,是满族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运用独特的舞蹈动作,艺术地反映了满族世代劳动、生活在山区,以狩猎、征战为基本生活内容的民族风格,是满族先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活化石。正是由于它是满族民间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凝聚着历史、文化、艺术、传承价值,所以,值得年轻人关注并且积极的将这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图片来自抚顺八旗风艺术团)

猜你喜欢
八旗抚顺秧歌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地秧歌”的探究
探究河北地秧歌发展受阻的外界因素
秧歌:老北京的“广场舞”
搭伙
我的家乡抚顺
抚顺工业遗产的历史形成和基本特征
清代八旗世家子弟的选官与家族任官问题初探
一指定乾坤
清初达斡尔族编入八旗起始时间初探
清朝军服背后的“兵”和“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