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的开展探讨

2018-04-04 09:28邓环好
魅力中国 2018年48期
关键词:教师素质教育模式幼儿

邓环好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依据幼儿学习活动的范围将幼儿园教育内容划分为:社会、语言、健康、艺术及科学等五部分。而优化幼儿教育模式是创新幼儿教育的途径之一。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尝试新的教育模式对于幼儿教师潜在素质是一种挑战,这在幼儿科学活动领域的实践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借鉴国外的教育观念,在科学活动中重视“儿童的科学”,在贴近儿童生活的科学领域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是顺利组织有效的幼儿科学活动的关键。

关键词:幼儿;教师素质;教育模式;科学领域

一、正视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

幼儿园有五大领域活动,其中,多数幼儿教师对于健康、语言、社会、艺术领域的活动基本都能熟练自如地操作,唯有幼儿科学领域的活动历来都是幼儿园活动的难点。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绝大多数幼儿教师在职前学习阶段对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兴趣不大,总体基础比较薄弱,在知识的储备和技能的训练方面均不充足;一二是由于幼儿对于事物的认识由其心理发展特点决定,表现出逻辑推理能力不强,科学活动领域的组织在表面上似乎与通常的理科教学程序差别较大,自然对教师把握活动场景的智慧和变通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幼儿科学活动开展的困难。

幼儿教师因为自身的局限性而很少开展幼儿科学活动,或者只是选择一些看起来新颖但实际内容并不适宜幼儿学习特点的科学活动,更有甚者组织一些“四不像”的所谓科学活动来应付基本教学要求,在这个有点“别扭”的过程中,并没有促进幼儿在科学探索方面的兴趣发展,反而使得幼儿追求科学的好奇心被忽视。如果幼儿教师能够透彻理解华德福教育秉持的“我站在大地上,向石头学习”的观念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就会如幼儿一般亲近大自然,渴望了解大自然,从而抛却畏难心理。

二、重新认识“幼儿的科学”

幼儿教师要组织有效的幼儿科学活动,必须了解幼儿探索科学活动的过程特性是与其认知的特点有关,具体表现为:幼儿对事物的探求处于混沌未分化的状态,其心智活动受限于生活经验,以直接行动和重复探索性行为来发现结果,以尝试错误来解决问题。也有一种提法叫作“儿童的科学”,即,儿童看待科学与成人不同,他们对科学现象有其自身独特的描述。例如,地球上的东西在没有支

撑物的时候会掉落到地面上,成年人都知道这是由于地心引力存在的缘故。有一次,笔者在幼儿园和大班幼儿一起玩抛石块的游戏时提问:“不管我们用多大的力气抛石块,石头飞多远多高,但最后都会掉在地上,这是为什么呀?”幼儿的回答五花八门: “因为石头太重了”——轻的物体也会掉下来;“石头没有脚”——拟人化倾向;“因为没有风”——看见过树叶在风中飞舞;“要是有氢气球就好了”——见过氢气球上天;等等,这些答案在他们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都会自己辨别,但当时提问者就不能直接否定。蒙台梭利教育对儿童“工作”的定义对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在幼儿活动中不轻易否认幼儿的看法对幼儿的成长是有益的,因为幼儿的“工作”是不会停止的,他们会不断继续探索,也会不断修正自己的看法,并不需要教师和其他成年人早早地灌输正确的结论,因为只有出于主动的“工作”,儿童才能得到满足和乐趣。因此,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成人需要有极大的耐心等待幼儿自己去发现真理。

三、科学启蒙教育应从贴近儿童生活的科学领域进行

笔者曾在课题调研中发现,幼儿教师在科学活动的内容、选题这个环节上困惑较多,经常受到科学等同“高大上”这些固有看法的困扰。事实上,从幼儿的需要出发,教师应该遵循科学启蒙教育应从贴近儿童生活的科学领域进行的原则。

例如,笔者曾经观摩过一个主题为“吹泡泡”的科学活动,教师在活动中让幼儿使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甚至还用细铁丝临时制作形状不规则的工具来吹泡泡,发现吹出来的泡泡都是球形的,活动时教师说泡泡是“圆形”的(圆形是平面图形,球形是立体图形)。活动结束后讨论时,我们了解到本活动的目标是认识泡泡的形状与吹泡泡工具的形状无关。经进一步询问确认,教师本人也并不知道吹泡泡的原理和泡泡为什么是球形的,因为这些涉及物理学和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学科知识专业性,可以说超出了那位教师本身的学识范围。笔者认为,“泡泡的形状与吹泡泡工具的形状无关”这样的结论如果不是在精心准备的公开教学活动上出现,而是教师在幼儿自发的活动中和幼儿探讨得出的,这本身无可厚非,因为幼儿的即兴探索并不在教师完全可以控制

的范围内,教师可以遵循“鼓励”的原则。但作为教师特地设计的公开教学活动,教师用一个明显的事实代替了科学的探索过程,并且教师也无法和幼儿讨论这个事实的原理,这样的活动目标就有违幼儿教育的宗旨,这是不尊重幼儿的表现。

当前,由于教育功利主义的影响,国外的一些幼儿教育模式在中国本土异化地应用着,这种应用本意多数并不是为了幼儿更好地发展。有的幼儿园甚至打着“新异教学模式”的旗号,仅仅是为了提高招生的收费标准,为的是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幼儿需要的是什么?是好奇地、无拘无束地探索周遭世界,不是确定的学术知识和学科本领。科学启蒙教育是儿童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

发展儿童的智慧,激发儿童探索自然之谜的兴趣,培养儿童的科学世界观。出于有益幼儿健康成长的视角,当前科学教育的出发点应该不是看儿童缺乏什么,而是应该着眼于儿童头脑中本来有什么。

因此,幼儿教师在确定科学活动的主题时要多观察幼儿,从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着手。笔者在幼儿园的调研中曾经遇到一位教师,她观察到幼儿在自由活

动的过程中特别喜欢在将积木或者其他物品堆放时互相比赛看谁能堆得高且不倒,由此联想设计活动主题“怎样使物体不倒”,这个内容虽涉及“重心”和“支面”的概念,但幼儿通过操作是可以初步理解这两个概念的。之后,教師又准备了丰富的、在生活中可以找到的材料,如积木、纸片、铅笔、橡皮泥、空瓶子等,活动进行得很顺利,幼儿的情绪也很积极,没有一点儿被灌输的感觉。

总之,幼儿教育模式的选择必须根据幼儿的需要,幼儿教师要重视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要摆脱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多一点创新意识,并注意加强理论学习。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对于一些教育理论或模式,教师不要盲目跟风模仿,而要积极地去做一个关爱幼小生命的智者,在点点滴滴的言行中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王伟洲.儿童发展研究.2018(02)

猜你喜欢
教师素质教育模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教学反思与教学的关系
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教学研究分析工作
浅议高职英语教师语言基本功的提升
浅谈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