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博物馆陈列的设计方法创新思考

2018-04-04 09:28李瑞民
魅力中国 2018年48期
关键词:陈列

李瑞民

摘要:数千年悠久的灿烂文化闪耀着我国的历史,为炎黄子孙留下了极为丰沛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以文物标本为展示基础,以附属展品为搭配,其陈列的设计对博物馆整体的展出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为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探索以特定艺术组合的陈列方式向参观者传递文物信息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文物博物馆;陈列;设计方法创新

一、文物博物馆陈列原则

(一)陈列是文物博物馆的中心环节。

文物博物馆并非单纯是收藏文物、文物资料和标本的机构,也不是单纯的文物学研究机构,它应当是通过收藏的文物、文物资料和标本,做好研究工作的同时,以陈列的方式向广大群众传播文化信息、历史科学知识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而陈列布局的合理性和艺术性是衡量博物馆工作的重要标志,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诉求不断提升,如何创新陈列设计是一项始终需要探索的工作。

(二)陈列重心的转移。

上个世纪,随着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博物館在西安兴建,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博物馆涌现出来,而陈列的现代化改革也随之而来。传统的陈列方法是点线面“点线面、绕墙转”,以物品为中心,侧重对文物本身的保护和突出。现代的方法则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声光电等多媒体辅助手段的应用,完成文物博物馆陈列重心的转移。

(三)创新陈列设计理念。

文物在展出期间,功能是要让观众感受到其艺术及文化内涵,通过文物的展出来充盈观看者的精神世界,补充精神食粮。这就是要参照参观者的行为心理,创新出更为合理的摆放陈列方式,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功能,这就要求陈列师不仅要挖掘到文物的深刻内涵,还要将文物与文物之间,文物与环境之间的合理布置。同时时代的发展变化给予了博物馆更多的功能以及任务,假如博物馆还是按照原先的轨迹运行的话,那么必定会影响博物馆的功能,无法将藏品真正的内涵表现出来。

二、文物博物馆陈列设计的现状

(一)陈列设计人员是陈列设计的主体。

陈列设计人员是陈列展览内容的灵魂,需要整体把握好陈列展览事务,按照展览品的特定属性来进行设计思路的规划和布置。在设计展览过程中,将创意思路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表现形式。然而在实际情况中,部分陈列设计人员虽然具备了专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创意创新的精神,不能独具匠心地完成设计规划与实际展出的有机结合。这就对陈列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从业需求,他们应当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文物的历史渊源及精神内涵,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这样才能在策划展览陈列设计时达到游刃有余。

(二)自成一体。

在我国,文物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思想和实践是一直以来自成一体的。由于受到了来自西方欧美国家、前苏联以及日本等陈列设计思想的影响,使其缺乏设计的独立性,没有考虑到我国国情的独特性。因此上,这些设计思想只能作为参考,随着现代文化思潮的蓬勃涌进,我国的陈列设计思想也将走出属于自己的全新道路。

(三)陈列设计是一项综合的艺术设计。

总体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没计,它包含了陈列室的艺术处理、陈列设计色彩的艺术处理、陈列布局的图样设计、陈列设计的艺术装饰、辅助陈列品的处理、陈列柜的设计以及陈列室的艺术处理等,这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的学科,需要通过大量的理论和实践去验证设计的合理性。

三、文物博物馆陈列的设计方法创新思考

(一)创新设计方法的必要性。

博物馆的陈列设计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和人们审美的变化,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改变能够使文物博物馆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适应人们新的审美意识。在视觉艺术的发展中,利用灯光等艺术形式营造丰富的视觉盛宴,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感受,也加速着观众文化水平的提升和陈列设计理念的巨变,在博物馆文物的陈列中展现出多元化的形式尽量能够满足各个阶层社会大众的最新需要。

(三)聚焦文化主题,明确文物馆藏定位。

第一,重新审视评估并整合文物博物馆拥有的文化资源,积极挖掘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渊源,找出隐藏在文物藏品背后的故事,以点及面逐层扩展,不断聚焦鲜明的文化主题,采用多媒体声光等手段让文物得以重新回归到历史的长河中,提升文物博物馆的文化吸引力和聚焦能力,更好地向观众们展示文物藏品以及附属藏品。第二,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特色和文化主题,进一步挖掘地域历史溯源,广泛利用其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渲染文物藏品的主体,增添地域同理心文化色彩,完整呈现特定区域的陈列展览文化色彩,为展览注入丰富的文化灵魂。

(三)营造身心临境的环境体验。

传统的陈列展览体验是机械式的,静态的展品和行走的观众之间没有互动,来来往往之间,除了特点的文化人群的关注,大部分观众都是走马观花,很少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为了让文物陈列展览深入人心,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就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营造一个观众身心临境的环境,增加观众的环境体验——这就需要通过多媒体手段、人员的展示来搭建一个还原真实历史的舞台,通过参观游览、互动体验交互的展示方式,在高科技的手段中,使参观者不仅感受到强烈的艺术视觉刺激,还能够调动听觉触觉形成多维度的感官体验,特别是通过虚拟的空间改造和光影多方位运用,建立空间语言,引导观众在这个空间维度中游览,全情体验,提升参观的感受。

(四)“以人为本”理念是文物博物馆陈列的重要参考。

“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就是要明确观众在参与文物陈列观看中的主体地位,一直以来,观众与文物之间都有着明确的物理隔离,如何在保护文物的同时打破观看屏障,是现代科技手段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以人为本”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它的实现将有利于调用观众的观看情感,与文物的平等对话有助于激发关注对文物的研究热情。

(五)节能低碳的基本需要。

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精神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高,生活模式也逐渐转为低碳、节能,注重可持续发展的轻生活模式,因此上为适应发展,文物博物馆也应当逐渐倾向于节能、低碳的发展模式,既要保证自然通风和采光的要求,又要体现绿色环保,改善博物馆内的空气质量,为参观者提供更好的观赏体验。

参考文献:

[1]林晓宜. 试析如何创新文物博物馆陈列的设计方法[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05)

[2]侯文双. 博物馆陈列的性质及价值取向分析[J]. 中国民族博览,2016(02)

[3]宋青.文物博物馆如何创新陈列设计方法[J]. 环球市场,2017(23)

猜你喜欢
陈列
出售中
组合与构建
陈列郎加:只为让家乡人看得瞳日历
贪官“自我量刑”,满足了
“行不行?干脆一点”
陈列设计在商业空间中的应用
陈列门道的十七条“军规”
商品陈列背后的经济学:购买暗示
服装市场品牌 陈列现状和未来解析 陈列与营销
围巾丝巾如何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