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结合,拓宽阅读教学途径

2018-04-04 09:28罗艳辉宁莉
魅力中国 2018年47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尾巴阅读教学

罗艳辉 宁莉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万丈高楼平地起”,在一年级阅读教学中,从一开始就要注重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探究性阅读的习惯与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从多方面入手,在老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上下功夫,努力打造阅读教学的高效课堂。

一、重视课前预习的指导

在以往的教学中,因为年幼的缘故,课前预习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是一片空白,老师几乎没有去触碰过。其实,预习是学习新课的第一步。充分的预习,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而且预习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在家预习的话又能保证自主学习的时间。一年级的孩子虽然年纪小,但只要我们老师在预习上耐心细致地示范,加强练习,也同样可以帮助学生具备课前预习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根据新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低年级语文课前预习四步法:第一步:读一读;第二步:圈一圈;第三步:认一认;第四步:写一写,并制成了微课示范给学生看,帮助学生掌握课前预习的方法。

这预习课文的四步法由读到圈,再到认到书空,环节清晰,便于掌握。既巩固了拼音的运用,又为认字、写字作好了铺垫。老师的亲身示范很好地把孩子们引上了自主学习之路,真正成为了学习的参与者,也成为了学生的学习伙伴。

二、重视引导学生质疑

“学贵有疑”,会提问的孩子大多是会学习的孩子。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质疑问难是我们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激发了学生提问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提问的好处,学生们便有了继续探究知识的动力。

在教《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我出示课题后就追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就有机会提问了:雪地里有哪些小画家?这些小画家都画了些什么?它们是怎么画的呢?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就目标明确了,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自己边读边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然后全班汇报交流,老师只穿插在其中适当地给予点拨引导。一堂课下来,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解决了问题,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就这样,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中萌芽,在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之后,这样的学习方式便在学生的心中扎根,开枝散叶。

三、重视学习方法的迁移

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教学不再强调“学会”,而是大力提倡“会学”呢?就是因为“会学”才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实践证明,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迁移运用也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教《四季》一课时,正是秋季,为了顺应时节,老师便选取了描写秋天的这一段首先展开教学:第一次自由读这一段,让学生边读边用“﹏”标写文中描写的景物;第二次老师范读,让学生找出景物的特点,用“—”标出;第三次指生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景物的特点。边学边师生共同总结学法:①一读,找景物;②二读,找特點;③三读,品情感。然后,让学生按照这个学习步骤去学习――春、夏、秋三段。由于其它三段的句式与这一段基本相同,加上学生有了前一段学习的感知,便从模仿入手进入了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状态。小组合作展示把教学推向了高潮,全班学生都动了起来。设置这种学生“迁移学习方法”的教学情境,让老师在扶扶放放中,尽可能地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平台,真正地把课堂交到了学生的手中。这样的学习方式在一年级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印记,为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向更高层次拓展创造了条件。

四、重视提问的角度

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不仅要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求变化,还要特别注意提问的角度。如果我们还是站在老师的角度提问的话,学生又会被老师的思维所牵制,束缚在以老师为中心的圈子里,又会回到老师问、学生答的那条老路上去。所以,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学的情况来提出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改观。在教《比尾巴》时,我们细读课文时,先让学生细读第1、2小节,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你从这两小节中读到了些什么?用这种开放性问题引领学生畅谈收获。

生1:我读到了猴子的尾巴是长长的;

生2:我读到了兔子的尾巴短;

生3:我读到了兔子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紧接着,老师又进一步引导:再读一读,你还能发现什么?这个问题又引领学生作进一步的探究,发现第1小节全部是带问号的句子,第2小节全部是带句号的句子,老师再加以追问:你想怎么读?最后,老师补充图片,让学生了解猴子的尾巴到底有多长,兔子的尾巴短到什么程度,松鼠的尾巴与伞有什么联系,让他们对动物尾巴的特点有更形象的感知,再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朗读指导,就水到渠成了。

这堂课,因为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提问,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学生才有机会去自己获取知识,发现文本特点,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挖掘。

五、重视阅读和说话相结合

学习语文,就是引导学生在不断地阅读中学习语言,积累词句,为学生架起一座通向表达的桥梁。语文阅读最终的目的是指向表达运用。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各个学段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各册教材文体的特点,精心设计语言文字的训练,为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模仿也是这一阶段儿童主要的心理特征。在语文课中,把阅读和说话相结合,用语言文字把所见所闻所思表达出来,并使语言在运用中加深理解和积累,不仅是语文学科的需要,也顺应了学生思维,心理发展的规律。在教学《江南》时,我们就设计了随文说话的环节。这种随文说话的环节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又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总之,阅读永远是我们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片沃土,让学生习得阅读之法,迈进自主阅读的高效课堂,成为高素质人才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在课堂教学改革阔步向前的今天,我想说:不仅是教师的教无定法,学生的学也无定法,但贵在得法。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来得法,学生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得法。只有老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通过多种途径一齐发力,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成为学生有效学习、快乐成长的乐园,我们的老师才会获得最大的幸福感和成就感。阅读这片沃土才会结出累累硕果。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尾巴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谁的尾巴最奇妙
比尾巴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瞧,它的尾巴会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