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中运用非“体育元素”的现象

2018-04-04 09:28王维久
魅力中国 2018年47期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

王维久

摘要:任何学科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区别于其他学科的规则,作为体育学科也不例外。由于对“大体育”教学观的推崇和对学科整合的误解,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变成了游离于体育文本之外的“花招”,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绝对化的做法,有把体育课上成了偏向于思品课、电脑课、科学课、音乐课等趋势,偏离了体育学科的本位,产生了这样、那样有悖于体育教学常规的现象。新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教学的“格式化”,也不是全盘“拷贝”,而是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因此,体育教师应该立足体育学科的本位,正视体育教学的规则,纠正课堂教学的行为,回归体育教学的本真。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非“体育元素”

在新课程的视野下,体育不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目标三维化、教学内容综合化、教学方法多样化,使原先较为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呈现出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社会现实、学科间相互融合的欣欣向荣之态势。但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由于体育教师对“大体育”教学观的推崇和对学科整合的误解,使当前的体育教学脱离了传统体育教学的优势,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时不再把体育知识与技能大量地呈现在体育课上,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绝对化的做法,使课堂教学行为变成了游离于体育文本之外的“花招”,偏离了体育学科的本位。

现象一:过分对常识性知识进行讲解——科学课倾向的非“体育元素”现象

随着体育新课程的全面推进,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正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教学内容也由单一的技能、技巧训练向综合化的人文性知识转变。反映在体育课堂教学上,要求体育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能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把握体育的特征、了解体育表现的多样性以及认识体育发展规律与趋势。知识传授的综合化使学科之间架起了桥梁,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体育课知识、技能传授时出现偏差的现象。例如一位体育教师在上低年级段《投掷》一课时,她不是从投掷的角度对孩子进行讲解,在一堂课时间里过多比重地对如何叠纸飞机的知识进行讲授。这位体育教师还向学生出示了各种各样的纸飞机,让学生进行观赏……这样的教学设计,给人以十足的科学课味道,使人觉得这是在上科学课,而不是体育课。学生体育知识、技能是否得到形成和提高是体育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先决条件。笔者认为,学科整合不单单是教学内容的机械叠加,而是一种无痕的教学,是对体育教学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教师要避免在体育学科教学内容的构成上,或只重视技能的传授,而轻视体育技能练习;或又走向另一极端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现象二:过重当作德育的媒介——思品课倾向的非“体育元素”现象

体育作为重要的小学基础学科,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体育教学中也包含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学生的道德教化同样起着宣导作用。正如毛主席所说“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但现代体育教育普遍存在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导致了体育教学过程重理性教育,轻情感体验,反映到德育教育观上,也是重理性道德的灌输,轻教学过程中“情”的教育。例如一位体育教师在教学《多种地形跑》一课教学中,这样说道“同学们今年国庆60周年阅兵看了吗?(看了)你们想当解放军吗?(想)我们现在就是解放军了 ,我们就回到几十年前的人民解放战争,现在我们正在‘急行军 (多种地形跑),我们一定要把国民党反动统治彻底打垮!我们要让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推翻!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不可否认,这可使学生受到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体会到新中国来之不易,从而继承革命传统,致力“四化”建设。但是这么生搬硬套地说教,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堂以体育为媒体的思品课。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需要科学性。作为体育教师,教师要充分挖掘课堂中的德育因素,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体育“双基”同时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

现象三:过头运用音乐——音乐课倾向的非“体育元素”现象

把音乐融于体育教学中,使体育教学成为一种以身体锻炼为内容,以健美为手段,以育人为目的,集体育、音乐、艺术之美为一体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音乐中汲取着美,体验着美,感受着美,展示着美,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对美的鉴赏力。在音乐的刺激下,既锻炼了身体,提高了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又使他们受到了美的教育和启迪。使学生在一定的情绪之中,学到知识与技能。音乐具有渲染情境的功能。在体育课的各个部分适当地加入音乐,可使学生处于各种不同的情境中。音乐的旋律直接牵动着练习者的情绪,影响着练习者的兴趣,也直接关系到活动效率。如,武术练习时播放《男儿当自强》、《中华神功》。田径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对于一些技能动作的练习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将学生内在的激情调动起来。教学实践中,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同样的教学内容练习,学生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情绪高涨。可是不能每个环节都是音乐,也不管恰不恰当。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不要把体育课上成音乐课。音乐只是作为一种工具运用于体育教学中,它不是体育课的目的。因此,音乐伴奏的时间要有限定,不要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要重点选择那些有实际意义的乐曲,否则音乐的功能会失去其特有的效果。所选音乐的内容要健康、积极向上,学生容易接受,有利于身心健康。比如,可以播放一些节奏感强的音乐,不可播放那些格调低下,有损学生身心健康的音乐。

結语

体育教学在素质教学中虽然同样也担负着对学生智育、德育、美育等培养任务,但这些毕竟是小学体育课堂中的非“体育元素”,只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只是对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思考。至于对策,远非本文所能论述。我们体育教师要早日走出误区,立足体育学科的本位,正视体育教学的规律,纠正课堂教学的行为,回归体育教学的本真。最后,要说明的是,笔者所列举的教学现象,大多是平时的所听所闻,旨在引起大家的思考,纠正认识上的极端化和做法上的片面化,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尽情享受体育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猜你喜欢
体育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我们的“体育梦”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 最美妙的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