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2018-04-04 09:28刘娜
魅力中国 2018年47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中学心理健康

刘娜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在塑造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部分中学尚未形成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认识,重视程度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缺乏针对性。各中学应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增加资金投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五育相结合;注重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以研促教,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关键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質,为其健康成长和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自《纲要》颁布以来,广大心理教师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的来说,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探讨完善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高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一项迫切而重要的课题。

一、目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缺陷

(一)部分中学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资金投入不足

部分中学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资金投入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于形式化。受传统遗留的影响,部分中学仍将升学率作为首要的追求目标,对无直接升学率产出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予重视,而仅仅是迫于教改要求或者追赶潮流,表面性、形式化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

2.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缺乏。目前,许多学校采取引进兼职教师的形式填充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还有的学校甚至由后勤人员或者对心理健康教育感兴趣的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少有全职、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

3.心理健康教育硬件设施不完善。资金的缺乏导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设施不完善,比如部分中学的沙盘、音乐放松设备等陈旧老化,不符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求;有些中学甚至没有配全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量室、团体辅导室和心理宣泄室。在缺乏硬件支撑的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自然会大大降低。

(二)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误解

目前,仍有部分中学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误解,主要表现如下:

1.一些中学不承认心理健康教育在塑造良好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即认同心理健康教育“无用论”;也有些中学夸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对心理健康教育抱有过高的期望,即认同心理健康教育“万能论”。

2.对于心理咨询存在错误、扭曲的认识。认为只有产生了心理疾病或者心理障碍才需要进行心理咨询和矫正,心理咨询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持续辅助作用被忽略。

3.認为心理健康教育是独立于德智体美劳五育以外的事物,不注重二者的相互促进和融合,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较为古板和枯燥,从而收效甚微。

(三)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

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的缺乏,体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鉴于我国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许多中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直接照搬国外的理论和技术[1]。如在开展心理测评活动时,直接套用国外的量表,由于国内外学生的发展实际存在较大差异,未经修订的量表不适合我国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因而取得的测量结果不可信,基于不可靠的测量结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无法产生显著的效果。其次,微观层次上。很多中学惧怕麻烦,干脆实施统一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符合中学生多样化的心理需求。

二、针对上述缺陷,探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模式

作为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手段,心理健康教育值得所有中学高度重视。各中学应摒弃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误解,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理念基础。同时,加大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完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硬件设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构建科学、合理、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一)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五育的相互促进和融合

德智体美劳五育的目的是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拥有积极阳光的心态,从而更好地生活和学习。显然,五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之间存在一致性,内容存在交叉性。因此,应抛弃独立化的施教方式,促进五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融合,从而更好地发挥二者的功效。在具体的融合方式方面,可在各文化课,尤其是在与心理健康教育更为贴近的德育课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也可巧妙灌输核心价值观等德育教育的内容。

(二)针对个体或者群体差异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针对个体或者群体的特质制定差异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是满足当代中学生多样化心理需求的有效手段[2],同时,也是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的必要措施。要构建差异化、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首先要通过心理测评,来掌握中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筛选出可能和已确定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群体,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其次,要对中学生心理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观察群体差异情况,筛选导致显著群体差异的自变量作为划分群体的依据,如性别、民族、贫困/非贫困、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等。最后,根据各个群体的特质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以进行差异化、针对性的管理。

(三)以教研为先导,指导、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

事半功倍、成效显著的教育成果离不开先进理论的指导。因此,有必要以教研为先导,开展前瞻性、专题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3],如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通过专题研究明确贫困生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易发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别及发生机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建立贫困生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对策的实施及追踪反馈等,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扩大实施铺就良好的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中学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