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能力评价

2018-04-08 11:23杨建林张思锋王嘉嘉
统计与决策 2018年5期
关键词:鄂尔多斯市资源型分值

杨建林,张思锋,王嘉嘉

(1.西安交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西安710049;2.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0 引言

资源型城市借助本地区自然资源储备的区位优势,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而逐步兴起并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所需原材料、能源等的供应基地,对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以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西部资源型城市中,因人力、资本、技术、科研、教育、基础设施等都与东部发达地区城市有差距,资源型产业是其产业结构体系的支柱,经济发展对资源开发的依赖程度更高,多数城市形成了一业独大的产业结构,使得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诅咒”效应更加凸显[1]。然而,西部资源型城市在创新驱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较弱,转型发展状况不容乐观[2]。在这种现实背景之下,加速产业结构转型成为西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中之重,那么,对西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能力的科学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三期叠加”阶段的特殊历史背景条件下,2015年11月,习近平同志适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称供给侧改革),认为在关注“需求侧”同时要着力关注“供给侧”。这一战略性决策,对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3],同时也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向指引。本文即以供给侧改革理论为指导对西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能力进行评价。

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产业结构转型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核心内容,国内外学者在其评价方面展开了丰富的研究,目前现有文献对产业结构转型评价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单指标评价,二是多指标综合评价。单指标评价主要以产业结构高度化或合理化为研究内容,例如干春晖(2011)[4]、吕明元(2013)[5]、于斌(2015)[6]等学者的研究。另外一些学者建立多指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产业结构转型进行评价,但由于研究侧重点不同,进而形成了多样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庞智强、王必达(2012)[7]从目标模式、生产要素、体制机制、市场需求等角度构建资源枯竭地区转型评价指标体系。李辉、陆道芬(2014)[8]从科技创新能力、供给能力、需求能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产业政策调控力等5个方面构建资源环境约束下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吴雅云、高世葵(2015)[9]从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4个方面构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王巧莉、韩丽红(2017)[10]从劳动力、资本、技术、经济、资源、环境、社会等方面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单指标和多指标的产业结构转型能力评价相比较而言,多指标评价体系更能全面地反映产业结构转型的条件和特征,同时,目前学者们采用的多指标评价体系中鲜有对“供给侧改革”理论的体现。因此,本文在供给侧改革理论指导下,构建西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能力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

供给侧改革下的西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能力测度目标,是衡量西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确保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而向更加合理的高阶段做出调整和优化的能力大小,在本文中,供给侧改革下的产业结构转型能力综合评价值是评价的最高级综合指数(设为A),从供给侧支撑能力、经济社会支撑能力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三个方面(分别设为B1、B2、B3)进行评价,具体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见表1。

表1 供给侧改革下西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2 评价方法和数据

2.1 评价方法

现有文献中,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生态足迹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熵值法、模糊综合评价法、TOPSIS法、DEA方法等,本文选择主成分分析法。本文构建的供给侧改革下西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多项不同量度的指标,由于指标的计量单位不同,因此需要对指标进行无量纲的标准化处理,本文采用Z-score标准化。

2.2 评价对象和数据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根据2013年11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西部12省区中共有102个资源型城市,包括地级行政区(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等)、县级市、县、市辖区,其中地级市40个(分布在9个省、自治区)。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西部资源型城市(地级市)中重要资源供应和后备基地的重要战略地位;第二,样本覆盖西部有资源型城市的9个省、自治区;第三,成长型城市、成熟型城市、衰退型城市和再生型城市四大类资源型城市的样本均衡。本文选择包括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百色市、河池市、泸州市、六盘水市、曲靖市、延安市、榆林市、金昌市、张掖市、庆阳市、石嘴山市、克拉玛依市等15个西部资源型城市(地级市)作为研究样本,15个西部资源型城市(地级市)见表2。

表2 15个西部资源型城市(地级市)综合分类

本文样本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6》,部分缺失数据通过查阅2016年各省统计年鉴、各市统计年鉴补齐,还有个别缺失数据采用多重替代法估算补齐。

3 评价结果分析

3.1 产业结构转型能力评价

本文使用SPSS软件辅助计算,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评价我国西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能力状况。首先计算得出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按照因子特征值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大于70%的原则选取6个公因子。利用主成分的特征值可计算各主成分的权重,最后可根据各决策地区的因子得分与主成分权重的乘积作出综合评价。以2015年数据为基础西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能力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值见表3。

表3 西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能力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

根据表3的计算结果,将15个西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能力分为三类,见表4。15个西部资源型城市中,产业结构转型能力强的是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综合得分值分别为3.864、2.146,按照发展阶段来看,包头市属于再生型城市,鄂尔多斯市属于成长型城市,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各项指标表现都位于前列,经济发展速度快,产业结构最为合理,所以产业结构转型能力强且发展潜力大。产业结构转型能力为中等水平的是克拉玛依市、榆林市、呼伦贝尔市,综合得分值分别为0.945、0.530、0.051。其他城市产业结构转型能力较弱,包括百色市、河池市、泸州市、六盘水市、曲靖市、延安市、金昌市、张掖市、庆阳市、石嘴山市。

表4 15个西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能力分类

3.2 供给侧支撑能力评价

对供给侧支撑能力进行评价,西部资源型城市供给侧支撑能力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值见表5。

表5 西部资源型城市供给侧支撑能力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

根据表5的计算结果,将15个西部资源型城市供给侧支撑能力分为三类,见表6。15个西部资源型城市中,供给侧支撑能力强的是包头市、泸州市,综合得分值分别为4.830、1.173。供给侧支撑能力为中等水平的是鄂尔多斯市、克拉玛依市,综合得分值分别为0.971、0.552。其他城市供给侧支撑能力较弱,包括呼伦贝尔市、百色市、河池市、六盘水市、曲靖市、延安市、榆林市、金昌市、张掖市、庆阳市、石嘴山市。

表6 15个西部资源型城市供给侧支撑能力分类

3.3 经济社会支撑能力评价

对经济社会支撑能力进行评价,西部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支撑能力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值见下页表7。

根据表7的计算结果,将15个西部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支撑能力分为三类,见下页表8。15个西部资源型城市中,经济社会支撑能力强的是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综合得分值分别为2.408、1.028。经济社会支撑能力为中等水平的是泸州市、克拉玛依市、榆林市、延安市、呼伦贝尔市、石嘴山市,综合得分值分别为0.846、0.675、0.474、0.073、0.070、0.052。其他城市经济社会支撑能力较弱,包括百色市、河池市、六盘水市、曲靖市、金昌市、张掖市、庆阳市。

表7 西部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支撑能力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

表8 15个西部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支撑能力分类

3.4 生态环境支撑能力评价

对生态环境支撑能力进行评价,西部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值见表9。

表9 西部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

根据表9的计算结果,将15个西部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分为三类,见表10。15个西部资源型城市中,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强的是鄂尔多斯市、包头市,综合得分值分别为1.467、1.000。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为中等水平的是石嘴山市、克拉玛依市、金昌市、曲靖市、百色市、六盘水市,综合得分值分别为0.820、0.782、0.709、0.325、0.192、0.026。其他城市生态环境支撑能力较弱,包括呼伦贝尔市、河池市、泸州市、延安市、榆林市、张掖市、庆阳市。

表10 15个西部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分类

4 结论

本文从供给侧支撑能力、经济社会支撑能力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供给侧改革下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西部地区15个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5个西部资源型城市中,属于再生型城市的包头市和属于成长型城市的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速度快,产业结构最为合理,所以产业结构转型能力强且发展潜力大。从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三大支撑能力角度看,15个西部资源型城市中,包头市、泸州市供给侧支撑能力强,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支撑能力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强。产业结构转型能力较强的城市在产业结构转型方面的典型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邵帅,齐中英.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基于“资源诅咒”假说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8,(4).

[2]李虹.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指数——各地级市转型评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3]杨伟民.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宏观经济管理,2016,(1).

[4]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5).

[5]吕明元,尤萌萌.韩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影响——基于能耗碳排放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3,(7).

[6]于斌斌.产业结构调整与生产率提升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中国城市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5,(12).

[7]庞智强,王必达.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评价体系研究[J].统计研究,2012,29(2).

[8]李辉,陆道芬.资源环境约束下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评价[J].工业技术经济,2014,(7).

[9]吴雅云,高世葵.内蒙古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能力评价[J].资源与产业,2015,17(1).

[10]王巧莉,韩丽红.基于DEA模型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效率研究——以东北三省地级资源型城市为例[J].资源与产业,2017,(1).

猜你喜欢
鄂尔多斯市资源型分值
綦江:资源型城市创新升级
绿染鄂尔多斯高原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指印特征点编辑差异对档案指印匹配分值影响的实验研究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内蒙古自治区篮球项目特色学校锦标赛在鄂尔多斯市成功举办
大医精诚福泽一方——专访鄂尔多斯市防盲治盲眼科医院
柴胡疏肝散治疗郁证验案1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