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产品出口结构影响的国际考察

2018-04-08 11:23林左鸣刘晴晴
统计与决策 2018年5期
关键词:出口价值单位

林左鸣,刘晴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191)

0 引言

沃勒斯坦(1974)[1]将世界分成中心、半边缘与边缘国家的三维世界体系,出口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获得高利润和高工资的是中心国家,依赖出口资源、初级产品的是边缘国家,二者之间的混合体是半边缘国家。张丽(2008)[2]认为,在当代世界体系中,中心国家为了维系已有的劳动分工体系,一方面将技术含量较低、污染较大的制造工业转移到半边缘或边缘国家中;另一方面,中心国家将高新技术产业中产品生产链条上的低端环节转包给半边缘或边缘国家,利用其廉价的劳动力与资源优势获取更高额的利润。弗里德曼(2008)[3]认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碾平了这个世界,个人电脑、网络和光纤电缆的结合提供了新型的价值创造方式,企业可以在世界很多地方销售和生产产品。那么,互联网是让世界变平了还是让国家间的沟壑更深了呢?本文将通过分析互联网对国家间的出口相似度和出口产品单位价值的影响来考量互联网是否有助于一个国家的出口结构及其在世界体系中的位势得到优化。因为一方面,出口相似度的比较可以反映出产品间的出口结构,即广度上一个国家是出口高端产品为主还是出口低端产品为主;另一方面,同一种产品的单位价值差异可以体现产品内的出口结构,即深度上对于同一种产品,一个国家是掌握价值链的高端还是低端,是做高端市场还是低端市场。

1 出口相似度

本文以产品层面的超过5000种的HS6编码下的产品的出口数据进行研究,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商品交易数据库(COMTRADE)。本文借鉴Fontagné等(2008)[4]计算相似度的公式,本文将该公式表述为:SIMij=1-0.5*与j国的出口结构的相似度等于1减去i国t年出口到全球的p产品出口份额与j国t年出口到全球的p产品出口份额差额的绝对值的总和的一半,相似度位于0(绝对不相似)与1(绝对相似)之间。表1与下页表2列示了部分国家在2000年和2015年的出口相似度,下页表3给出了2000—2015年的出口相似度变化。

表1 产品层面的出口结构相似度(2000年)

表1显示了选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2000年的出口结构的相似度,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相比较低的出口相似度指标表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专注于不同的产品。中国与德国的相似度是0.30、中法0.32、中英0.32、中美0.32、中日0.30,可见,在2000年发达国家与中国的出口相似度并不高。发达国家之间有较高的相似度,德法0.62、德英0.60、德美0.57、德日0.54、法英0.57、英美0.58。

表2显示了选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2015年的出口结构的相似度,德法0.62、德英0.56、德美0.61、德日0.56、法英0.53、英美0.53,与2000年相比变化不大,且依旧超过南北国家的相似度。

从表3可以看出2000—2015年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相似度有所增长,中国与德国的相似度提高了6个百分点,与美国的相似度提高了5个百分点,与日本提高了4个百分点,与英国提高了3个百分点。同为新兴经济体的印度,与德国和美国的相似度均提高了11个百分点,与日本和韩国的相似度提高了7个百分点,与英国的相似度提高了4个百分点,表现比较强劲。而巴西与发达国家相比均有下降,与法国相比下降了11个百分点,与德国下降了4个百分点,与英国下降了3个百分点。这可能是因为巴西是资源型国家,而印度在互联网的发展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对此,本文将在实证部分进行计量分析。

表2 产品层面的出口结构相似度(2015年)

表3 2000—2015年产品层面出口结构相似度的变化(百分点)

由于专注于一些产品比专注于另外一些产品会给经济带来更高的增长,富裕的国家是那些抓住“富国商品”的国家,而那些继续生产“穷国商品”的贫穷国家则保持贫穷,国家成为它们生产的商品的样子[5]。本文认为北方国家要提高与发达国家出口商品的相似度,生产以前专属于富国的高附加值商品,与发达国家在更广的范围同台竞技。

2 出口产品单位价值

本文以产品层面的超过5000种的HS6编码下的产品的出口数据计算同一种产品下不同国家的单位价值。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商品交易数据库(COMTRADE)和CEPII数据库,单位价值是指产品的价格(FOB)除以产品的数量,本文通过出口价格(Vpc)除以出口数量(Qpc)计算得到c国的p商品的单位价值(UVpc),即UVpc=Vpc/Qpc。

表4和表5给出了2000年和2015年中国、德国、法国、英国、巴西、日本、韩国、印度和俄罗斯出口到美国的HS6商品计算这些国家在美国市场上收到的出口产品单位价值,A国与B国的单位价值比率是A国所有产品的单位价值与B国所有产品单位价值比率的中值。表中的数字按横轴比纵轴填列。

表4 产品层面的相对单位价值(2000年)

表5 产品层面的相对单位价值(2015年)

2000年的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德国与中国的相对单位价值比率的中值是4.24,意味着在美国市场上,对于同一种商品,德国的出口价格是中国的出口价格的4.24倍,互为倒数关系地,中国与德国的相对单位价值的比值是0.24,意味着,2000年中国产品的出口到美国的价格是德国产品出口价格的24%。2000年,同一种商品出口到美国的价格,中国是德国的24%、法国的20%、英国的22%、日本的14%、巴西的43%,甚至是印度的73%。很显然,中国位于出口市场的价值低端。

从表5可以看出十多年来中国的市场位势没有大的改善,从2000—2015年中国的相对价值仅有较小的上升,中国与德国的相对价值上升了4个百分点,与日本的相对价值上升了6个百分点,与法国和英国相比基本没变。

中国除了要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出口相似度外,还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单位价值差距,在更深程度上与发达国家同台竞技。即不仅同样的高附加值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你有我有,而且在价值细分上对同一种产品与发达国家在价值的高端进行竞争,而不是同一种产品北方做高端市场,南方做低端市场,看似同台竞技,实则“井水不犯河水”。

3 计量分析

3.1 计量模型及说明

本文对互联网对出口相似度和单位价值的影响分别进行计量分析,Schott(2008)[6]利用一国与OECD国家相比的出口相似度衡量其出口结构是否优化,本文将选择欧盟(EU)作为对标参照的对象。选择对30个国家2000—2015年的出口相似度和产品单位价值比率进行计算,出口相似度和产品单位价值比率均是与欧盟(EU)进行计算的结果。将各国与欧盟相比的出口相似度定义为出口相各国与欧盟相比的产品单位价值定义为产品单位价值系数:UVct/UVEU。这30个国家分别是:法国、中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瑞士、意大利、新加坡、西班牙、荷兰、瑞典、澳大利亚、韩国、比利时、墨西哥、奥地利、印度、南非、马来西亚、芬兰、挪威、土耳其、巴西、泰国、智利、希腊、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计量方程如下:

其中,被解释变量Strct是c国在t年的出口结构,分别用出口相似度系数SIMct和出口产品单位价值系数UVct作为代理变量,数据来源于本文的计算。解释变量Internetct利用c国t年网民的数量占该国人口的比重作为互联网发展情况的代理变量,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其余变量Landct代表c国t年的人均农业用地,以作为对一个国家自然禀赋的衡量,在做稳健性检验时用LnNATct作为代理变量,LnNATct是c国t年自然资源所获租金占GDP比重的自然对数;CGct代表资本强度,用c国t年资本形成额的增长率表示,在做稳健性检验时用LnCAPct作为代理变量,Ln-CAPct是c国t年资本形成额的自然对数;RDct代表研发强度,用c国t年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做稳健性检验时的代理变量是LnJORct,表示c国t年科技期刊论文数量的自然对数;HCct代表人力资本,以c国t年高等教育入学率作为替代指标,做稳健性检验时的代理变量是EDUct,表示c国t年劳动力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重,RDct的数据来源于OECD,其余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

3.2 实证结果

变量计算方法与描述性统计见表6。

表6 变量计算方法与描述性统计

回归结果(见表7)显示,一国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与出口相似度显著正相关,但互联网普及程度的回归系数并不大,仅为0.085,即互联网普及率每提高1%,出口相似度提高0.085%。互联网普及率与产品单位价值显著正相关,且回归系数较大,为0.601,意味着互联网普及率每提高1%,产品单位价值提高0.6个百分点。其他变量相关性如下:人力资本与出口相似度和产品单位价值的相关性均不显著,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提高没有促使出口结构优化。人均农业用地与出口相似度显著负相关,与产品单位价值相关性不明显,自然资源禀赋在出口结构中的作用不明显,即使不存在“资源诅咒”,自然资源也没有体现出“比较优势”。研发强度与出口相似度和产品单位价值均显著正相关,研发实力的增强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出口结构。资本强度与出口相似度和产品单位价值均负相关,资本形成额的增加与出口结构的优化并不一致。

表7 回归结果

为进一步验证模型的稳健性,本文进行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表8)显示,互联网普及率与出口相似度和出口产品单位价值显著正相关,且互联网普及率对产品单位价值的回归系数大于出口相似度,与表7的回归结果一致。人力资本、自然资源与资本强度无助于优化出口结构。研发强度有助于优化出口结构,这里是用科技期刊论文数量衡量研发强度,科技期刊论文数量也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信息实力,可见,提高信息水平对优化出口结构是有一定意义的。综上,稳健性检验结果与原结果基本一致。

表8 稳健性检验

3.3 相关系数分析

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的普及能够提高一个国家出口产品的单位价值,但这不意味着能够缩小欠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可能会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从本文的计算结果来看,无论是出口相似度系数还是出口产品单位价值系数,这十多年来整体上各国保持平稳,没有十分明显的涨跌,各国的出口结构呈现出“固化”的特点。

因此,本文将根据产品价值系数将这30个国家分成高价值国家和低价值国家以进一步检验互联网对两种类型国家的影响。产品价值系数大于1的为高价值国家,产品系数小于1的为低价值国家,划分为低价值类型的国家是:巴西、加拿大、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南非、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俄罗斯、土耳其、墨西哥、新加坡、智利、西班牙;划分为高价值类型的国家是:澳大利亚、奥地利、芬兰、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日本、挪威、英国、瑞士、瑞典、荷兰、比利时。具体做法是计算两种类型国家互联网与单位价值两个指标的相关系数,以检验互联网对提升哪种类型国家的产品价值影响更大。计算结果如表9和表10所示。

表9 低价值国家的单位价值与互联网普及率相关系数计算结果

表10 高价值国家的单位价值与互联网普及率相关系数计算结果

从表9和表10可以看出,低价值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与产品单位价值的相关系数是0.473,说明两者间存在正的中等相关性。高价值国家的相关系数是0.276,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正的弱相关性。从P值看,相关性均显著。低价值国家的相关性大于高价值国家,说明互联网普及对低价值国家产品单位价值的提高比对高价值国家作用更大。

4 结论

本文利用30个国家2000—2015年互联网普及率、出口相似度和出口产品单位价值数据进行实证,结果显示,互联网对提高产品单位价值有着显著的拉动效应;互联网可以提高国家间的出口相似度,但幅度不大;互联网普及率对低价值类型国家的影响略高于高价值国家,所以互联网有助于优化一个国家的出口结构。本文依据产品单位价值系数,以1为分界线对国家类型进行了划分,例如,西班牙虽然划在了低价值国家,但其单位价值系数在0.9,所以本文的产品单位价值系数基本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是中心国家还是边缘国家。通过出口相似度和出口产品单位价值两个维度的考量可以反映出边缘国家与中心国家相比,出口结构是在趋同还是趋异,可以为世界体系理论的研究提供一个视角。本文的计量结果表明互联网有助于优化出口结构,但是本文对30个国家2000—2015年出口结构的测算结果表明世界没有“变平”。

参考文献:

[1]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张丽.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基于国际劳动分工与不平等交换的视角[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6).

[3]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4]Fontagné L,Gaulier G,Zignago S.Specialization Across Varieties and North-South Competition[J].Economic policy,2008,(1).

[5]Hausmann R,Hwang J,Rodrik D.What You Export Matters[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7,(12).

[6]Schott P.The Relative Sophistication of Chinese Exports[J].Economic Policy,2008,(1).

猜你喜欢
出口价值单位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一粒米的价值
给情绪找个出口
“给”的价值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