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冲击对通货膨胀持续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2018-04-08 11:23丁洪福
统计与决策 2018年5期
关键词:食品类持续性价格指数

丁洪福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辽宁抚顺113001)

0 引言

通货膨胀持续性是指通货膨胀受到外部冲击之后,偏离其均衡状态的时间长度[1]。通货膨胀持续性水平越高,通货膨胀返回其均衡水平的时间越长,导致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越明显,以至于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时付出的成本越大[2]。因此,只有深刻理解通货膨胀持续性的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才能够对外部冲击做出恰当的反应。

Fuhrer(2006)[3]对通货膨胀持续性来源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第一个来源是外部冲击,具有持续性的外部冲击通过传导机制将持续性传递给通货膨胀;另一个来源是模型的设定机制,例如通货膨胀的后顾性行为,使得通货膨胀具有内在持续性。目前国内学者针对影响通货膨胀的各种外部冲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大多数学者从需求冲击、供给冲击角度分析其通货膨胀影响[4,5],部分学者则从货币冲击和国外冲击的角度进行了研究[6,7]。此外,傅强等(2011)[8]研究了影响中国通货膨胀的四个主要因素,包括过剩流动性、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及国外通胀传递,并利用1995—2010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影响因素是过剩流动性。外部冲击是动态变化的,必将对通货膨胀造成深刻的影响。因此,理清通货膨胀持续性的各种外部冲击来源,是中央银行有效实施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的关键所在。为研究外部冲击对于通货膨胀持续性的影响,本文构建了一个SVAR模型对各种冲击影响通货膨胀持续性的程度进行实证分析。

1 影响通货膨胀持续性的各种外部冲击

1.1 需求冲击的影响

需求冲击推动通货膨胀形成理论认为,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在于经济运行中,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进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早期凯恩斯学派的相关文献中,学者们利用IS-LM-PC模型分析通货膨胀成因。从IS-LM-PC模型可以看出,如果总需求发生变化,价格水平也会发生变化。需求冲击可以使IS曲线或LM曲线向右移动,从而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如果需求冲击是正向的,那么总需求曲线就会产生右移,从而带来物价水平的上升。同时,凯恩斯学派也承认货币供给的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但货币供给通过利率影响投资和总需求进而影响价格水平。货币供给变动引起投资变动与消费、净出口、政府支出等需求的变动表现为AS-AD模型中AD曲线的移动。

1.2 供给冲击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后期,供给冲击的影响开始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与需求冲击的理论不同,供给冲击理论从另外一个视角对通货膨胀成因进行了分析。该理论假定,在总需求不变的条件下,供给冲击会使总供给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引起价格变动。该理论认为是因为总供给的变化而不是总需求的变化引起的通货膨胀。当总供给冲击产生时,带来了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从而使价格水平上涨;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总供给会随着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而下降,导致供给曲线向上移动;而当总需求不变时,价格水平会随着供给量的下降而上升,并且随着生产成本上涨,将导致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物价水平也将上升。

1.3 货币冲击的影响

早期货币数量论利用费雪的交易方程式,研究了价格水平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其可以表述为:

其中,Mt、vt、Pt和Qt分别代表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总的价格水平以及实际的产出水平。从方程(1)可以看出,当vt没有发生变化时,名义产出水平PtQt将由货币供给量Mt所决定。此外,根据生产函数理论,假定的技术水不变,Qt可以表述为:

其中,Kt为投入的资本水平,Lt为投入劳动水平。将方程(1)和方程(2)综合起来,两个方程构建了货币供给与价格水平、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在实际产出增长率低于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条件下,商品价格的上升引起通货膨胀。

1.4 国外冲击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生之后,学者们开始关注国外冲击对通货膨胀动态的影响。国外冲击主要通过两种渠道影响通货膨胀。

第一,国际贸易渠道传导机理强调,一旦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发生上调,将会带来国内产品价格上涨,进而引起总价格水平的上涨。一方面,由于国内市场上出现了价格上涨的国外商品,从而引起国内市场产品价格上涨,进而导致通货膨胀;另一方面,随着诸如国际原材料、能源等投入要素价格水平的上升,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会随之增加,进而导致国内市场商品价格的上涨。

第二,货币渠道传导机理指出,大量货币借助外部投资的方式进入到国内市场,从而导致国内价格水平的上涨。一方面,在国际市场利率低于国内利率水平的条件下,国外直接投资增加,导致国内货币供给量的被动增加,从而带来物价上升;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市场价格的上升,致使国内净出口量增加,产生贸易顺差,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推动国内市场商品价格上调。

2 SVAR模型的构建及识别

1980年Sims开创性地提出了VAR模型,其在经济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VAR模型自身存在的缺陷,以至于不能识别不同冲击影响。鉴于此,SVAR模型改进了VAR模型的缺陷,通过施加长短期约束来实现对模型参数的估计。本文在通货膨胀持续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构建SVAR模型,分析各种外部冲击对通货膨胀持续性造成的影响。

2.1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根据通货膨胀影响因素,本文涉及到的外部冲击主要包括需求冲击、供给冲击、货币冲击以及国外冲击。鉴于产出缺口估计误差,本文利用产出增长率缺口替代产出缺口来衡量需求冲击。鉴于中国通货膨胀受石油价格冲击影响较小,因而使用食品价格指数衡量供给冲击[9];对于货币冲击,遵从现有文献惯例,利用广义货币供应量M2进行衡量;最后,采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衡量国外冲击。样本区间为1996年1季度至2016年4季度,区间跨度为21年,共包含84个观测值。其中,全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和食品类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数据来自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实际GDP增长率数据来自于WIND资讯;广义货币供应量(M2)数据来自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数据来自于IMF网站。

(1)通货膨胀率(CPIt)。目前国家统计局仅公布月度同比CPI数据,通过季度内CPI指数进行简单平均可以得到季度CPI指数。图1展示了季度通货膨胀率的变动趋势,1996年之后CPI通货膨胀率呈现大幅度的下降,中间经历5次较大的起幅波动,并且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图1 季度通货膨胀率时序图

(2)产出增长率缺口(GRGAPt)。本文采用GDP同比增长率减去其趋势值,可以得到产出增长率缺口。其中,GDP同比增长率趋势值由HP滤波方法估计得到。根据图2的结果可以发现,2005年之前产出增长率缺口的波动比较平稳,随后波动幅度开始增加,与通货膨胀变动规律相比,大体变动趋势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产出缺口的变化早于产出通货膨胀,如果产出缺口具有持续性,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通货膨胀持续性。

图2 产出增长率缺口变化时序图

(3)食品类物价指数(FOODCPIt)。目前国家统计局公布食品类同比CPI为月度数据,通过季度内食品类CPI指数进行简单平均可以得到季度食品类CPI同比指数。根据图3的结果可知,在长期上,食品类价格指数与总体价格指数大体变动周期一致;相对于总体价格指数,其构成成份食品类价格指数所占比重较大,其波动会影响总体价格指数的变化。如果食品类价格指数具有持续性,将会对通货膨胀持续性造成很大的影响。

图3 食品类CPI同比价格指数变化时序图

(4)广义货币供应量(M2)。目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月度数据,本文利用季度内各月M2同比增长率简单平均将其转化为季度M2同比增长率。根据图4的结果可知,M2同比增长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并且可以发现货币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的变动非常相似,这说明通货膨胀与货币的超发密切相关。如果货币供给具有持续性,也将对通货膨胀持续性造成很大的影响。

图4 M2同比增长率变化时序图

(5)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FCPIt)。本文使用的数据为同比数据,但IMF提供的数据是以2005为基期的定基数据,因此需要将其转化为同比数据。第一步,根据定基数据与同比数据之间定量的转化公式,将定基数据转化为同比数据;第二步,通过对季度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进行简单平均即可得到季度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通过观察图5可以发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波动较大,随机性较强,对国内通货膨胀冲击较为微弱。

图5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变化时序图

2.2 SVAR模型的构建

根据上文中选择的5个变量,本文构建了一个SVAR模型,以此反映不同类型冲击来源对通货膨胀持续性造成的影响。SVAR模型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

其中,yt=(GRGAPt,M2t,FOODCPIt,FCPIt,CPIt)为内生变量向量,GRGAPt、M2t、FOODCPIt、FCPIt和CPIt分别代表产出增长率缺口、广义货币供应量M2、食品类价格指数、国际大宗商品价指数和CPI通货膨胀率。另外,A0和Γ1,Γ2,…,Γp为模型中待估计的系数矩阵,μt代表结构冲击。

假设结构冲击彼此独立且序列无关,方程(3)可以重新改写为滞后算子形式:

在滞后算子的表达式中,A(L)=A0-Γ1L-Γ2L2-…-ΓpLp,A(L)是滞后算子的5×5的参数矩阵,A0≠Ik。假设方程(4)中μt的方差-协方差矩阵为单位矩阵,并且矩阵多项式A(L)可逆,则可以转化为无穷阶VMA(∞)形式:

方程(5)中,B(L)=A(L)-1,B(L)=B0+B1L+B2L2+…+

此外,简化式误差项可以转化为结构冲击μt,重新表示为:

最后,可以对B0施加约束条件来识别SVAR模型中的参数。

2.3 SVAR模型结构性约束条件的施加

对于SVAR模型来说,最重要的是对结构变量进行限制性约束。对于k个变量的VAR模型,待估参数个数为k2p+(k+k2)/2,与此对应的SVAR模型待估参数个数为k2p+k2。因此,通过施加k(k-1)/2个约束条件,才能够对结构模型进行识别。本文构建的SVAR模型包含5个变量,要想对模型进行识别,就需要施加10个约束条件。

在SVAR模型的使用过程中,学者们往往使用不同的经济理论对B0施加不同的约束。为了能够识别本文构建的5个变量SVAR模型,本文对B0施加10个长期约束条件。

第一步:根据自然率假说,技术冲击从上期角度来说,对经济增长率长期变化趋势产生影响,不会影响短期波动;相反,其他的变量包括货币供给、食品价格的短期变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动以及通货膨胀率对经济增长率的短期波动产生影响,而不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率的长期变化趋势,由此可以构成4个长期结构性约束。

第二步:食品价格长期上主要受到市场供求因素的影响,只要市场不发生大的变化,食品价格不会发生较大的波动。因而,从长期角度来说,货币供给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通货膨胀率对食品价格的变化影响较小。由此可以构成3个长期约束条件。

第三步:货币供应量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进行控制,虽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食品价格的变化可能会在短期上冲击央行的货币政策,但在长期累积影响上趋近于零。由此又可以形成2个长期约束条件。

第四步:国际大宗商品长期的变动主要由市场的供求所决定。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化虽然会对国内的通货膨胀率造成一定的冲击,但反过来,国内通货膨胀率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却非常有限。由此可以构建1个长期约束条件。

综上所述,本文构建了10个长期约束条件,因此可以实现对5个变量的SVAR模型进行估计。根据SVAR模型中5个变量的排序,长期约束的系数矩阵ψ可以表示为:

3 实证分析

3.1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要想实现对VAR模型的有效估计,模型中的变量必须是平稳的。因此估计模型之前,首先利用PP检验方法,对模型中的5个变量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具体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平稳性检验结果

根据表1的结果可知,5个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拒绝了原假设,满足进一步构建VAR模型的前提条件。

3.2 VAR模型滞后阶数选择与稳定性检验

在VAR模型估计过程中,需要事先确定模型滞后的阶数。EVIEWS软件中提供了多种滞后阶数的确定方法,为了保证选取的科学性,本文选择5种方法进行比较。表2的结果表明,依据5种方法确定的滞后阶数分别为5、5、5、1、1,其中3种方法确定的滞后阶数为5,根据多数的原则,滞后阶数为5比较合理。

表2 最优滞后阶数的确定

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各种外部冲击对于通货膨胀持续性造成的影响,为了捕捉各种动态关系,需要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在应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析方法之前,需要保证VAR模型是稳定的。对VAR模型进行稳定性检验,检验结果如图6所示。在图6中,所有单位根的模的倒数均位于单位圆以内,效果比较理想,模型结构稳定,适合作进一步的分析。

图6 VAR模型稳定性检验的结果

3.3 外部冲击对通货膨胀持续性的影响

为了深入挖掘不同冲击对中国通货膨胀持续性的影响,本文将利用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分析。图7展示了根据SVAR模型估计得到的通货膨胀对其他4个变量一个标准差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

图7 通货膨胀率对其他4个变量的脉冲响应函数

根据图7展示的结果,1标准差正向食品价格冲击对通货膨胀率的初始影响为0.42,随后迅速扩大并达到最大值。原因在于食品类CPI是总体CPI比例30%左右,食品类CPI的波动很快传递到总体CPI中去。值得注意的是,第6期时冲击影响为0,随后影响开始出现负值,到8期时开始变为正值,随后围绕0值上下波动,并最终收敛于0。根据图7的结果,1标准差正向产出增长率缺口冲击的初始影响为0.19,随后开始逐渐上升,到第5期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冲击影响开始减弱,到15期开始出现负值,经过一段时期之后,变为正值,并最终收敛于0;1标准差正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的初始影响为0.13,随后快速下降为0,经过一段时期的负值之后,到第7期时,回复到正值,随后开始围绕0上下波动,最终趋于稳定状态;1标准差正向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冲击初始影响为负值,经过一段时期之后,到第7期时,开始逐渐变为正值,随后缓慢上升。第11期达到最大值0.42,随后开始逐渐的下降,并趋于稳态。

图8展示了1标准差正向需求冲击、货币冲击、供给冲击及国外冲击对通货膨胀率的累计脉冲响应函数。图8的结果表明,当通货膨胀率受到1标准差正向产出增长率缺口冲击时,初始的累计影响较小,随后快速增加,经过一段时期之后,逐渐收敛于均衡水平,这表明产出需求冲击对于通货膨胀具有较强的持续性的影响。当通货膨胀率受到1标准差正向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冲击时,初始的累计影响为负值,大约经过10期之后变为正值,之后平稳上涨,最终收敛于均衡水平。这一结果表明货币供给冲击短期影响较小,并且存在明显的滞后,货币冲击本身的持续性将会对通货膨胀持续性产生影响。当通货膨胀率受到1标准差正向食品价格冲击时,初始的累计影响比较小,经过短暂时间上升之后,开始呈现缓慢的下降趋势,长期将收敛在一个固定的水平。这一结果表明,虽然供给冲击对通货膨胀具有持续性的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弱。当通货膨胀率受到1标准差正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时,初始的累计影响较为微弱,并呈现起伏波动的变化,长期逐渐趋近于0。这一结果表明国外冲击对通货膨胀产生持续性的影响较弱。

图8 通货膨胀率对其他4个变量的累计脉冲响应函数

3.4 外部冲击影响通货膨胀持续性的重要性

图9展示各种外部冲击影响通货膨胀率预测方差分解的结果。

图9 外部冲击影响通货膨胀率预测方差分解结果

通过对图9进行观察可以发现,需求冲击、货币冲击、供给冲击与国外冲击对通货膨胀波动的贡献存在明显的差异。需求冲击对通货膨胀率变动的初始贡献达到10%,并且一直保持不断上升的趋势,到第7季度达到55%左右,之后经历一段时期的下降趋势,长期收敛于40%左右。货币冲击对通货膨胀变动当期贡献在2%左右,之后经历一段平稳变动时期,在第9季度之后开始快速上升,长期稳定在12%左右。供给冲击短期影响呈上升趋势,在第2期达到最大值贡献率为60%,之后较长一段时期一直保持下降态势,长期收敛于15%左右。国外冲击对通货膨胀率变动的短期影响比较弱,基本在0附近波动,之后呈现快速上升趋势,长期趋于稳定状态,贡献率达到16%左右。

4 结论

通货膨胀持续性反映了通货膨胀受到外部冲击之后,其返回均衡水平的时间长度。不同的外部冲击对通货膨胀持续性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选取了4种外部冲击,包括需求冲击、供给冲击、货币冲击及国外冲击,目的是分析各种外部冲击对通货膨胀持续性造成的影响。并构建了一个包含5个变量的S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的方法分析各种冲击对通货膨胀持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通货膨胀率受到1标准差正向需求冲击、供给冲击、货币冲击国外冲击时,通货膨胀持续性受到各种冲击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需求冲击影响最大,货币冲击次之,国外冲击影响最小。

参考文献:

[1]Fuhrer J C.The Persistence of Inflation and the Cost of Disinflation[J].New England Economic Review,1995,(133).

[2]Altissimo F,Ehrmann M,Smets F.Inflation Persistence and Price Setting Behaviour in the Euro Area:A Summary of the IPN Evidence[R].ECB Working Paper,European Central Bank,2006,(451).

[3]Fuhrer J C.Intrinsic and Inherited Inflation Persist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entral Banking,2006,2(3).

[4]范志勇.中国通货膨胀是工资成本推动型吗?——基于超额工资增长率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8,(8).

[5]李稻葵.滞胀呼唤新供给学派[J].新财富,2008,(5).

[6]黄桂田,赵留彦.供给冲击、需求冲击与经济周期效应[J].金融研究,2010,(6).

[7]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外部冲击与中国的通货膨胀[J].经济研究,2008,(5).

[8]傅强,朱映凤,袁晨.中国通货膨胀主要影响因素的判定与阐释[J].中国工业经济,2011,(5).

[9]赵昕东,耿鹏.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分解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10).

猜你喜欢
食品类持续性价格指数
春市营销环比回升 价格指数环比小涨
2020年江淮地区夏季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分析
1月巴西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3.92%
2016年华南地区一次持续性异常降水过程分析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食品类专业师资队伍的教学素养培养策略
一季度全国粮油食品类零售额达3628亿元同比增长10.2%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8月百城价格指数环比连续16个月上涨
7月百城价格指数环比连续15个月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