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医疗集团破基层“造血”难题

2018-04-10 11:32韩忠厚
中国医院院长 2018年6期
关键词:造血海港秦皇岛市

文/韩忠厚

医疗集团以秦皇岛市海港医院为龙头,帮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破解基层医疗机构缺医少药、造血能力低下的难题。

秦皇岛市海港区是有着80万人口的大区,建有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所乡镇卫生院。在海港区政府举办的12所基层医疗机构中,人员核定编制数为421人,实际在编人数219人,存在人员短缺、结构失衡、水平不高等问题,且长期处于自然退休减员状态,虽有很多编制名额,但招聘不到本科临床医学生,即便是降低招录门槛,结果也不理想。基层医疗队伍长期处于不断失血又丧失造血功能的状态。维持原有体制机制,“强基层”的目标难以实现。

2017年11月7日,秦皇岛市海港区经过多年探索,在“罗湖模式”基础上结合秦皇岛市市情、海港区区情,探索出一种新模式——以秦皇岛市海港医院为龙头,海港区属8家乡镇卫生院、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人、财、物、法人相统一的纵向紧密型医疗集团。为实现“强基层”的目标,海港医疗集团自成立以来,在人才流通、培训、提升等方面进行了努力与尝试。

2017年 11月 7日,以秦皇岛市海港医院为龙头,海港区属8家乡镇卫生院、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人、财、物、法人相统一的“秦皇岛市海港医疗集团”正式成立。

以招录统一留住人才

集团成立前,以社区或乡镇卫生院的名义招录医生缺额,本科生无人问津,即使门槛降为大专,招录到的医生也屈指可数;招到的医生由于终生在基层工作,条件艰苦,能力得不到提升,社会认可度低,年轻医生中存在思想不稳、有机会就外流跳槽的现象。

集团成立后,首先以集团名义招录医务人员,并将招录门槛提高至本科以上学历,招录的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其次,新招录进来的医学生能够参加海港医院正规业务培训,可以和海港医院招录的医学生一样每5年进行一次工作轮转,到社区和乡镇卫生院工作半年或一年。医务人员的流动成为他们人生中的一种体验,亦是另一种成长,基层工作者不会一辈子沉在基层,个人的事业成长有了广阔的空间。另外,集团在绩效上向流转医务人员倾斜,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人才的流失。

海港医疗集团缘何而起

以精准培训提升造血功能

为了提升医疗健康队伍服务能力,海港医疗集团选择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内部造血功能。在线上,以海港医院医疗骨干为支撑,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建立连通社区、卫生院医务工作者,并贯通站医、乡医的上、中、下游医生微信平台。面向集团医生群体,定期进行微课堂精准培训,支持在线以问题为导向的寻医问药。

在线下,以海港医院医疗骨干为支撑,辅以本地区兄弟医院特色医疗资源,精准下沉优质医生,精准出诊,动态调整,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进行精准专家对接服务,每月乡医、站医上站进行精准培训,每年健康体检,精准指导。

以共同体打通“任督”二脉

集团成立前,社区与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和乡医,海港医院和各基层医疗机构之间不统一、不集中,更未形成完整的城乡医疗健康体系。

集团成立后,着手建立集团内部贯通服务站和乡医的管理体系,通过强化、细化、规范化、科学化公卫质控管理、绩效管理、工会体系的延伸和文化建设的滋润,消除医疗健康体系的肠梗阻,打通社区和乡镇卫生院向下贯通的“任督”二脉,实现了真正的一体化建设。

集团的成立,将海港医院和中、下游的医疗保健队伍汇聚在一起,打造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汇聚区域内全流域医疗健康队伍,真正担负起让百姓生命更健康、让百姓家庭更幸福的神圣使命,可逐步实现百姓“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的目标。

此外,集团内的医疗、护理、院感、财务、行政等所有部门对接基层机构,选派海港医院骨干到社区和卫生院任职,全面提升集团成员单位管理水平;依托集团内机构同一中药制剂可以相互使用的优势,开拓中西医结合特色集团道路;依托海港医院的医技资源,建立X影像、病理、检验、心电网络等互联网平台,提升医技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盘活社区房屋资源,将海港医院口腔科等优势学科下沉,种植门诊前移,提升学科影响力;盘活社区及乡镇卫生院的预防注射群体等资源,整合市内资源创新群体健康教育载体,建设诸如“妈咪宝贝儿群”等新兴媒体群,精准筛选健康教育专家,进行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精准健康教育活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将助力“强基层”。

海港医疗集团在各级政府对基层人才引进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及医保等相关政策的配套支持下,经过集团全体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海港区实际,有利于“强基层”,促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医改新路正在成为现实!

猜你喜欢
造血海港秦皇岛市
中国人民银行秦皇岛市中心支行
秦皇岛市
中国人民银行秦皇岛市中心支行
秦皇岛市
海港小城的慵懒时光
从芜湖是否海港看信用证审单标准
咸丰 审计增强支部“造血”功能
一月的海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