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课内课外 打造生命课堂
——以“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教学为例

2018-04-10 09:09
物理之友 2018年3期
关键词:课外危害噪声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北京 100020)

1 研究的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北京市中考改革方案的落实与实施,物理教学中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靠刷大量偏、难、怪题求得高分的做法已不适应当前的中考改革。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中考改革倒逼课堂改革,为了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教师们也试图通过创新学习方式、改进教学内容等各种手段来进行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 生命课堂的打造

生命课堂即以学生为主体,切实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开展备课,以“学习任务”引领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的角色从“讲深讲透”向“画龙点睛”转变,学生的学习也从听教师“讲”明白向自己“悟”明白转变,从死记硬背向亲身参与转变,从被动接受向主动获取转变,使其真正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

物理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课堂教学应当关注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严谨性。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需关注到上位的物理知识体系,这就要求我们设计“任务”时既能保留“任务”最原始的驱动作用,回到物理学科本身,又要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本文以“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节为例,彰显生命课堂中打通课内课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特色。

2.1 课前小组合作探究

本节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的第四节内容,课标对本节内容知识层次的要求较低,然而作为初二年级的起始学习内容,学生对学科的思想方法比较陌生,如何让学生“爱”上物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前两部分内容“噪声的来源”和“噪声的危害”,本节课采取课外研学和课内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课前的准备阶段,针对前两部分内容笔者给班内7个小组布置了相应的任务,要求每个小组的组长带领组员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上网等方式查阅资料,同时在社区内针对噪声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生活中的噪声,并将本小组的研学成果制作成PPT课件,最后评选出两个最好的小组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对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噪声的控制”,采取课外探究和课内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课前的准备阶段,我们利用周末给班里的每位同学都布置了一项有趣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方法,去设计实验比较生活中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最后在家长帮助下将自己的整个实验过程拍成视频上交。同学们都对这种新奇的作业形式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很好地完成了作业。

2.2 利用示波器引入噪声概念

由于学生在课前进行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因此本节课的核心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渗透对比思想和控制变量法,初步培养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估改进的意识和能力。这个核心任务看起来有点“虚”,为了完成这个任务,笔者将其拆分成3个课堂小任务。

在任务1中,首先由组长播放该小组同学利用周末时间在社区收集的4段生活中的噪声,并要求其他同学猜猜这些噪声都是在哪录制的,这一举动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接下来组长向大家介绍了该小组对噪声的分类,他们将噪声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公共场所噪声和家庭噪声,对噪声来源的分类实际上是开放的,没有对错之分。最后该小组展示了利用GoldWave软件绘制的乐音和噪声的波形(如图1所示),揭示噪声是发声体振动不规则时发出的声音。小组展示后,笔者及时肯定了该小组的分类思想,并组织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对噪声的来源进行补充,同学们的讨论非常热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图1

2.3 展示噪声的危害

任务2采取了同样的方式,首先由另一小组同学播放“8.12天津塘沽大爆炸”的视频,视频中爆炸发出的巨大的噪声居然将一整扇玻璃门掀倒,这一幕给全班同学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紧接着该小组展示了课外搜集到的4段关于噪声危害的新闻,这4段新闻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心灵震撼,使大家意识到噪声会给我们的身心带来巨大的危害。接下来学生还展示了一款儿童摇摇车,其发出的噪声高达88分贝,长时间给小孩坐,会对儿童产生危害。同学们在课外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对噪声给人们生理心理带来的危害有了切身的体会,因此发出倡议:希望大家都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平时小声说话,遇到噪声要自我保护或及时制止,这个任务的实施也渗透了学科的德育教育。

2.4 实验评估: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

通过前两个任务,学生已经充分认识到噪声的广泛来源以及对人们身心的巨大危害,这也就顺利过渡到了任务3:想方设法,控制噪声。学生对生活中如何控制噪声的体验非常丰富,因此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引导学生将这些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的层次,归纳出控制噪声的途径。接下来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针对课前布置的周末实验探究作业,课堂上展示了两名同学的实验视频,视频中两名同学分别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案,来比较生活中几种常见材料的隔音性能,其中一个方案是站在距声源较近的地方比较听到声音的响度,另一个方案是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几乎听不到声音为止,然后比较此处到声源的距离。两名同学都初步得到了实验结论,结论是否正确并不重要,值得欣慰的是他们的实验方案均体现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的思想,但同时又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隔音材料的厚度问题、声音的大小不好比较等,对此,其他同学很感兴趣,展开了非常充分的交流讨论,分别对两种方案进行了评估,并针对如何更准确地控制变量、如何更科学地比较声音的大小,提出了改进意见,在交流中学生对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思想有了更深的认识。

3 教学反思

随着课堂教学的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愈发高涨,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1 打通课内课外

在中考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势必要从关注物理知识点转变到关注知识结构,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还要关注课内与课外的打通,关注身边的生活实际。本节课的3个学习任务都是采取课外研学与课内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倡导小组合作,课外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调查研究、收集信息,同时利用生活中常见材料进行自主的实验探究,课堂上针对课外的研学成果进行展示和充分的交流、讨论。课堂的边界变得模糊了,这就促使学生将物理课堂从教室延伸到家庭、社区、科技馆,真正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

3.2 显化物理方法教育

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这节课之前,通过第二章“声现象”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思想有所认识,笔者在课前布置了实验探究作业,但是学生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能恰当地选择需要控制的因素,方案的细节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突破学生这一思维障碍,课堂上通过播放视频作业,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初二学生喜欢给别人“挑错”这一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估、改进,在这个过程中凸显了思想方法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3.3 注重STEM教育

在课外小组研学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噪声充斥在我们的周围,不仅危害身体健康,对我们做事的专注度也有影响,而且还会干扰到别人的休息,使人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想方设法控制噪声是十分必要的,有了这样的体验,就可以顺利过渡到“噪声的控制”这一任务,课堂教学就不再突兀了。教学中注重学生“亲历”探究过程,达到规律产生的“共鸣”感与认同感,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用科学思维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课外危害噪声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小满课外班
药+酒 危害大
噪声可退化且依赖于状态和分布的平均场博弈
控制噪声有妙法
酗酒的危害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一种基于白噪声响应的随机载荷谱识别方法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车内噪声传递率建模及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