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创”理念的大学校园规划

2018-04-13 01:38顾经纬李嘉华
山西建筑 2018年8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双创规划

顾经纬 李嘉华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0 引言

随着国家层面“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战略的提出,大学的教育理念向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方向转变,引导大学生从“被动适应社会”的求职者转变为“主动适应甚至挑战社会”的开拓者。传统的大学规划理念和传统校园空间不能给在校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创新创业发生、生长条件,有必要对传统大学规划理念进行反思并寻求新的校园规划理念。

1 大学校园空间现状

1.1 落后于新教育理念的规划

传统大学校园规划理念,即“1+4+N”空间结构体系。所谓“1”即一个行政办公中心,所谓“4”即4个固定的功能板块,学生生活、教学、实验、体育运动四个板块,所谓“N”即N开放空间。这种规划模式是基于传统的大学教育理念形成,传统的大学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水平,对于学生能否学有所用、能否找到工作、能否适应社会就成为学生自己或社会的事情。新时期大学教育理念已经从培养单一的专业人才转变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人才,强调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有知识≠有能力”成为大学共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1]。

传统大学规划具有以下不足:其单纯的功能主义思想让校园空间活力缺失;过度注重教学功能缺少考虑创新交往需求;大学建设指标也未考虑创新创业发展用地;建筑空间设计往往也注重实用主义,追求空间实用率,对空间复合性和非正式交流空间考虑较少,不能提供利于创新创业活动的建筑空间;传统大学规划理念落后于新教育的理念,校园空间功能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

1.2 新教育正在挑战传统校园空间

近年来,大学生生活学生模式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而变化以及创新创业政策的支持,大学生从过去“三点一线”的传统生活学习模式向积极投身课外社会实践转变,创新创业成为他们新的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个人能力素养的新途径。目前,各地高校响应 “双创”战略必然依托于空间支持,双创行为已经改变了原本校园空间意图,原本没有赋予其功能,也已经被用于创新创业,创新创业行为更新传统校园空间功能已经初见端倪。例如,西南科技大学新区六食堂二楼原本只是食堂的附属用房,现在成为了该校学生自主经营管理的创业超市(见图1);内江师范学院校内用于后勤服务的商业街,现今也成为了承载学生创新创业的街区(见图2);众多高校都有的研究生导师工作室,不是传统的教室亦不是单纯的办公空间,而成为了小型创新团队聚集的创新空间。众多空间为了支持创新创业从传统空间剥离出来了,空间意图发生了异化,说明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需要“双创”空间为支撑。

2 支持双创的大学校园规划新理念

2.1 大学生创业行为培养地

对于大学生而言小到二手物品交易,大到开办公司创立企业都是创业。如今在校大学生参与创业已经成为校园内的“时尚”活动,创业给校园注入了社会化的元素,培养了大学生创业意识、提升创业就业能力,对大学生就业和个人发展大有裨益。规划设计方面应该在物理空间上增强学生创业行为载体的供给,发挥校园内各类空间功能复合能力,创造适宜创业的空间。让校园实现勤工助学、素质拓展、创业实践的功能目标,成为大学生创业行为培养地。

2.2 大学生创新行为催生地

大学生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新性的群体,设计有利于催生其创新行为的大学校园空间,需要营造学科交叉融合的共享环境、促进交往的校园空间、开放的科研创新空间。在物质空间中进行的创新活动,设计可以结合空间自身特点,挖掘能够催生创新行为的空间特质,使其能激发在空间中人的创新热情,通过空间的诱导,相互交流合作,从而最大限度的催化创新行为的发生[2]。

2.3 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孵化地

借鉴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和建设经验,大学应与地方合作共建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独立功能板块,打造适合大学生创业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区,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孵化地。

3 支持双创的大学校园规划策略

本文从校园空间结构体系与校园空间功能两方面出发研究支持双创的大学校园规划策略。校园空间结构体系是校园规划的核心和校园空间的骨架,校园空间功能是校园教育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结合双创教育理念,重构校园空间结构体系,完善校园空间功能,形成支持双创的校园空间规划。

3.1 空间结构体系规划

传统的大学校园空间由学生生活、教学、实验、体育运动等几大功能模块组成,是典型的功能主义分区方式,在大学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和“双创”教育理念背景下,传统的校园空间功能体系不能支持和满足新的双创教育需求,亟待构建新的校园空间功能体系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双创”理念规划的大学校园在传统模块基础上增加新的功能空间、优化空间系统构成“(1+5+N)+”的空间结构体系(见图3,图4)。所谓“1”即以管理服务中心校园空间体系为主心,所谓“5”即在传统的四个固定的功能板块基础上,增加创新创业功能板块,所谓“N”即多元开放空间。此外“+”即为创新创业功能与校园各个空间复合嵌入,传统空间更新,实现校园空间系统全方位、全覆盖地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3.2 校园空间功能规划

校园空间功能规划以“(1+5+N)+”结构体系为纲,反思传统校园规划,转型传统行政办公为中心“1”的功能地位;创设新的校园功能板块实现传统板块数由“4”向“5”的增加;结合传统空间更新,全方位复合双创功能,实现“多元空间+双创”的目标。

3.2.1行政中心转型,塑造服务中心

基于“双创”理念的校园规划,校园空间结构中心由“行政办公”为主轴转向以服务学生、助创助学为主的“服务管理中心”。以行政管理中心、信息共享中心、学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结合部分教学服务设施,形成服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管理服务中心,有利于资源共享,有助于各类信息交流,从精神和物质层面形成校园中心[3]。

3.2.2双创功能创设,完善功能体系

传统的大学校园空间功能模块组成,没有考虑创新创业功能模块,高校建设指标也未考虑创新创业发展用地。在大学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和“双创”教育理念背景下,“双创”功能是应成为大学功能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双创”功能空间理应是校园空间体系中重要的空间形式,集创新创业、实习实训、科研孵化、综合服务为一体,其用地性质也应成为高校建设指标体系中新的板。主要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全开放、全方位、全要素的空间平台,为创客提供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3.2.3传统空间更新,复合双创功能

创新创业空间包含了“双创”活动各个阶段不同形式、不同需求的空间。比如学习空间、交流空间、创新研发工作空间、创业展示空间、生产空间等。要让校园空间成为真正意义支持创新创业场所,新的“双创”功能空间补充是必要的,传统功能分类更新也是必须的。

1)教学楼功能更新。传统教学楼主要的教学空间包含课室和教学辅助空间以及教师休息室。在教学楼中引入生活、服务性质的功能成为学生创业实践的空间同时也增强了创新交流机会。如:学生购物超市、书吧、咖啡厅、数码复印室等,为紧张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轻松休闲的色彩。

2)图书馆功能更新。随着电子读物的普及,图书馆传统功能空间意义逐渐消退,逐渐成为信息汇集和交流的中心。创新行为的根本就是对信息收集加工的过程,图书馆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可以为“双创”提供了技术基础。将“双创”空间与图书馆进行功能复合化设计,在图书馆引入讨论区、成果展示区,创新工作室等物理空间。

3)后勤功能更新。随着学生交往、生活要求不断提高,如学生宿舍、食堂在满足居住、餐饮等功能的同时,发挥后勤空间自身服务经营特性,将咖啡厅、健身房、干洗店、打印室、研讨室等空间与后勤空间复合,更新后勤功能。不仅满足了学生生活的便捷性需求还为学生创业提供了平台,也让创新交流空间在后勤服务空间得到补充。

4)办公楼功能更新。传统校园办公空间功能主要分为两大板块,行政工作人员办公和教师科研办公。为学生双创提供服务,如金融服务、培训指导等功能也应成为校园办公空间的功能组成。

4 结语

高校是知识产出和人才输出的高地,在国家“双创”战略背景下,大学校园规划顺应潮流,抓住机遇,以“双创”理念规划校园,以环境促创,以平台育创,实现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探索实践创新:2011年教学成果汇编[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2]曾鹏.当代城市创新空间理论与发展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3]张津奕.新型大学校园空间形态规划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双创规划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