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岸线变化对广州古城发展的限定作用

2018-04-13 01:38
山西建筑 2018年8期
关键词:珠江城墙变迁

佘 亘 晋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1)

1 概述

广州是一座拥有2000余年悠久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本文通过整理广州历代城市边界的变迁与珠江岸线的变化,对在广州古城发展的进程中珠江的变化与城市拓展的关系进行初步探索,从而更清晰地理解珠江对广州城市发展限定作用的变化。

2 广州古城发展变迁

2.1 广州古城的早期建设

相传东周吴国修建了南武城,后秦统一六国,南海郡尉任嚣在南武城之东又筑“任嚣城”。任嚣病殁后,赵佗建立南越国,并在两城基础之上,进一步将之拓建成为一座东至芳草街附近,西到华宁里,南到西湖路,北到越华路一带的都城。后人称之为越城,又称“番禺城”。

2.2 汉、唐、五代的空间拓展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朝收复南越国,番禺城被付之一炬。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步骘迁交州治至番禺,在越城旧址之上进行复建步骘城,仅修复了原南武城的范围。

唐代广州城呈“州城三重”的格局,即由西部城外番坊,中部子城(步骘城)以及东部古越城组成的序列,城市功能在空间上突破城墙边界的拓展,预示了宋代广州城市空间将要发生的重大变革。

2.3 宋代三城建设

在宋朝300多年间,广州城一共经历了三次较大的建设:

1)北宋初年为复兴贸易,重修子城。

2)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始在古越城遗址兴建东城。1071年始,为了抵御倭寇入侵对商业贸易的破坏而在子城以西的番坊区徐建城墙,西城渐成。

3)南宋时期,南部沿江成为外贸发达的新兴商业中心。为避免倭寇入侵,修筑南城,或称雁翅城。

2.4 明清格局终成

元代,广州城曾一度毁于蒙古铁蹄之下。明光复广州后,先将宋子城,东城,西城合为一城。紧接着,又向北将城墙拓展至越秀山下,形成“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格局。1586年,为保护贸易商户,在宋雁翅城的基础上建立南部新城。至此,广州城的城墙几经变迁,其范围最终基本确定下来。

清代主要是城外西关、东关以及南关发展,并筑鸡翼城保护持续向南拓展的商贸。

3 珠江岸线变迁与广州古城发展

纵观民国之前广州的城市建设历史(见图1),可以将其总计为三个阶段:

1)原址重建期:从楚庭郢到南武城,广州城基本是在旧址上重修,其规模并无明显增长。

2)东西拓展期:秦汉时期的广州城市拓展主要为东西方向上的拓展。

3)南北拓展期:唐末开始出现明显的城市南拓,随后的宋子城、宋雁翅城、明新城、清鸡翼城,一次又一次地将城市的南部界线向南推移。同时,城市的东西向扩展趋势愈发明显,突破城墙范围的西关、东关都有长足的发展。

表1 历史时期珠江河道和岸线变迁情况

年代北岸岸线情况6000年前越秀山南麓汉代(约2000年前)象岗山—惠福西路晋代(约1800年~2000年前)坡山古渡唐代(约1100年~1400年前)惠福路之南,文明路之北宋代(约1000年~1300年前)宋三城为界,海珠中路—文德路明代(约600年~900年前)西起蓬莱街,中经和平路—一德路—泰康路,东至东华路清代(约100年~400年前)十三行路、仁济西路、珠光路、新河浦一线

通过将历代珠江岸线(如表1所示)与广州城墙范围叠合(如图2所示),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三个特点:

1)多数时候,珠江的岸线要处于城市南城墙的南方,城墙发展滞后于岸线南移;

2)番坊,商行等突破城墙发展的部分都趋向临江而设,呈现沿珠江岸线向东西方向扩展的特点;

3)唐以后,城市南拓的趋势愈发明显,城南成为商业贸易的中心。珠江一方面由于淤泥淤积而逐渐变窄为城市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对外交流、贸易的交通要道,对各路商贾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可以看出,珠江的岸线变化对广州古城具有很强的限定作用:一方面从空间上限定了城市向南的极限所在,促使广州城在发展之时会出现以东西向扩展为表现的拓展方式;另一方面是珠江对于广州这座贸易城市的重要性,使得珠江沿岸新拓展出来的空间很快就成为商业发达的街市,反过来又对城市的南拓起到了促进作用,进而给人一种“珠江退到哪儿,城就跟到哪儿”的直观感受。

参考文献:

[1]曾昭璇.广州历史地理[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

[2]谢少亮.广州古城空间格局保护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3]广州市规划局,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图说城市文脉——广州古今地图集[M].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珠江城墙变迁
梦牵珠江
珠江新城夜璀璨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漫”游珠江
清潩河的变迁
女真人修筑的城墙
残破的城墙
650岁的南京城墙申遗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