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基于绿色照明理念下的乡村照明设计思考

2018-04-13 10:44龙国跃
灯与照明 2018年3期
关键词:乡土景观绿色

龙国跃, 唐 瑭, 肖 洒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401331)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自古以来,人们都期许通过光亮来扫去夜间的寂寥,以此来延续白昼的喧嚣。

伴随着城市夜景照明的不断提升,“绿色照明”作为解决城市光污染和能源紧缺等问题的方法进入了设计师的视野。作为城市建设的补充和延续,乡村振兴、乡土复兴成为当下社会的热议话题,乡村振兴中用绿色照明设计理念来指导乡村照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 绿色照明与乡村照明

绿色照明,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是指利用科学的照明设计,采用高效、长寿、安全、稳定的照明电器产品来改善照明条件和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质量,从而营造舒适、安全、经济的照明环境。绿色照明是在全球绿色环保运动背景下,兴起的一种以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为宗旨的新理念。

乡村主要以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为主,极易边缘化。在离心与同化双重作用下乡村经济生活简单,乡土生态环境退化,乡土风貌遗失,乡土文化也出现了严重的断层。乡村振兴、乡土复兴的首要任务便是将人重新召回这片广袤的土地,赋予土地除耕作生产的资本外,更深刻的意义,为村民带来更多的物质与精神文化享受。乡村照明,其目的便是重塑乡土空间活力,让乡村告别陈旧与落后、黑暗与寂寥,让光与乡土共同构建新乡土记忆。

乡村照明,作为一种行为将照明载体与空间环境结合,通过提炼空间环境的核心与精髓,用照明的行为予以表达,实现新乡村环境的功能舒适与安全、视觉效果的丰富与唯美、意境的独到与趣味。而绿色照明与乡村照明的融合,解决了照明节能与低碳的问题,同时从经济性角度出发也体现了对广大农村居民的人文关怀,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感,对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 乡村绿色照明设计思考

通过绿色照明来重塑乡土景观,要求设计者充分理解乡土需求,深入乡土文化,研究乡情乡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并结合绿色照明理念因地制宜地解决乡村照明问题。因此,笔者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后,基于绿色照明理念从3个方面对乡村照明进行了思考与总结。

2.1 乡村绿色照明设计原则

在乡村绿色照明设计之前,首先要做的便是明确乡村绿色照明设计原则。结合绿色照明的理念与乡村环境的特殊性,笔者认为乡村绿色照明应遵循照明生态性与科学性、照明经济性与地域性、照明艺术性与实用性3个设计原则。

2.1.1 照明生态性与科学性原则

以城市夜景照明为前车之鉴,乡村照明应遵循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原则。将生态保护与和谐发展放在首位,通过乡村绿色照明设计促进人与自然、与环境的和谐共生。通过照度与角度的控制,色温与眩光的控制,减少对动植物的影响,并将乡土景观的照明融入环境之中,真正实现乡村照明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相和谐。此外,乡村照明也应紧随时代步伐,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与时俱进,利用新兴的照明科技手段,融合乡土文化并结合乡村材质进行生态建设,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最终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

2.1.2 照明经济性与地域性原则

乡村经济水平的现实情况,决定了乡村照明与城市照明的本质不同,乡村绿色照明应遵循经济安全、节能环保的原则。对于乡村照明基础条件的不足,需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并结合节能环保的现代技术来解决照明问题。选用适宜的功率和照度水平,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因建筑而异,杜绝千篇一律的光照手法,并减少光污染,最终形成舒适安逸、生态可持续的乡村光环境。

2.1.3 照明艺术性与实用性原则

艺术性原则首先是指在实现乡村照明的安全、绿色、经济、地域性基础之上,在满足基本功能照明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乡土环境及材料所产生的独特个性的照明效果来进一步强调乡村照明中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结合。通过不同的照明手法与照明灯具,彰显美丽乡村的魅力之处,重塑乡土景观。

2.2 以乡村绿色照明促进乡村振兴

结合乡村绿色照明的原则,在乡村绿色照明方式上,可以通过对当地乡土文化的体验,结合绿色照明手段来进行照明设计。首先,要明确照明目标。与城市照明不同,乡村照明不仅是城市照明的延续,而是以尊重乡土生活、体现民俗民风为前提进行的照明提升设计。设计师需充分明确设计的环境主体为乡村,设计服务的人群为乡村居民,而设计的目的是乡土再现和改善落后的乡村人居环境。除此之外,在照明设计过程中首要任务便是明确乡土空间层次,区别对待乡土环境中的重点、次要区域、附属区域。正如齐白石老先生所说:“作画贵在似与不似,太似以为媚俗,不似以为欺世。”任何艺术都强调一个“度”,虽说粗制滥造不为人称赞,过度的雕刻装饰也不被称为佳作,乡村照明也应如此。乡村照明设计中,应在满足乡村基本功能照明的前提下考虑如何反映和体现乡土环境中的地域特点与乡土景观,通过亮化技术和亮化手法来突显其乡土文化及环境价值。同时对乡村环境区域进行功能照度分区,不同的功能区域选取不同的照度水平与照明方式。而对于环境恶劣、区位偏僻的部分,则需要通过降低照明或非照明等方式来进行虚化过滤。根据照明目标的不同选取合理的照明方式,在展示乡土风情、重塑乡土景观的同时规避农村环境的不足之处。

当下乡村,既有充满秩序感和乡土文化感的农房建筑,也有受城市文化同化后鱼龙混杂的新式房屋。想要重塑、复兴乡土文化,除农房改建或重建外,还可以通过“照明过滤法”,即通过光的明暗关系处理或亮度梯度关系对乡村空间进行整合改造,隐藏丑陋、不符乡建需求、不具乡土美感的建筑,显现具有中国乡村传统美学价值的建筑。“照明过滤法”强调照明层次、光照过渡、虚实强弱和对比,做到眼中有物,行走有光,远看有色,停留有趣,居住舒适,安全可靠。

2.3 可持续性研究

从1996年国家“九五”规划“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开始,到今天,在政府的主导下,绿色照明设计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关于照明可续性的研究也逐渐完善。针对乡村照明这个特殊背景,笔者对可用于乡村绿色照明的可持续研究进行了梳理。

在乡村照明的可持续方面,首先要提到的便是新能源的使用。随着环境保护、绿色照明理念的发展,新能源得到了极大的推广。由于乡村能源极为分散,传统的电网模式成本高又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独立的发电照明系统,方便建设的同时又节能环保,是解决乡村照明问题的一个途径。具体而言,因地制宜地利用太阳能、风能与沼气进行发电,从而实现乡村照明的“零碳排放”。有效利用这些清洁能源来进行发电,减少碳排放,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除新能源的合理使用外,在乡村照明中可使用如LED、生物灯等新灯具。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宣布了《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路线图》,到2016年,白炽灯逐步退出了生活舞台,淡出乡村家庭。LED灯具作为节能灯具的典范逐渐普及,其照度、光效、寿命以及节能方面都优于传统灯具。LED灯具的使用减轻了中国农村居民的生活负担,同时节约了能源,保护了环境,其在乡村照明设计中的应用,使绿色照明成为可能。

与此同时,作为合格的设计师,不仅要与时俱进,还应着眼未来。生物灯,便是一种处于研发阶段的可自给自足的节能灯具。生物灯,利用生物能源进行照明。自然界中奇妙的发光生物为科学照明的实现提供了可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相信在未来生物灯一定会为绿色照明作出突出贡献。

随着2014年荷兰星光自行车道的出现,新材料在照明设计中的应用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荧光粉作为新材料,在如今的景观照明中作用突出,其白天吸收太阳光,夜晚将储存的能量释放,发出亮光,设计师也可以根据周边环境选取其光亮的颜色。如将其用于点缀乡村景观,不仅节约能源,更能活跃乡村氛围,提高乡土景观的艺术性,实现环保与人文价值的双赢。

3 结论

将绿色照明与乡村照明结合,植根乡情,做有人情味的乡村绿色照明设计,是当代设计师的主要目标。用现代的照明技术、绿色的照明手段来演绎乡土文化,让乡村不再黑暗与寂寥,让艺术与情怀带领乡民重拾诗意的乡土生活。

猜你喜欢
乡土景观绿色
绿色低碳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乡土中国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