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可能路径

2018-04-13 09:18晏小雪郭晓蓓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城市儿童

晏小雪 郭晓蓓

摘 要:近几十年来,在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的过程中,无论是政府,还是城市规划师,都有意地将儿童等同于“小大人”看待,并巧妙地避开了儿童成长所需。于是这样建设出来的城市终究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儿童问题纷至沓来,那些频频发生的儿童惨案以及处在暗影中的问题更像是无声的征讨。文章立足安康市实际情况,认为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是必要的、长期的且迫切的,并以此展开了创建儿童友好城市的路径研究。

关键词:城市;儿童;儿童友好型城市

正如美国著名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埃里克森在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中所说的,人发展不同的阶段受不同因素影响,在需要层面有着很大的差异。就拿儿童来说,其普遍需求就是学会表达情感和自主以及开始形成自我控制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

然而,现代城市在追求高速发展时,往往容易忽略儿童生长发展的特性。例如,政府在为一个城市的居民提供基础公共服务时,所考虑的对象绝大多数都是成年人及老年人,无论在空间环境的规划上还是基础设施上,都无法满足儿童娱乐休闲的需求。在寸土寸金的城市,越来越多的公共空间被占用,儿童生活的空间逐渐缩小甚至不得不退回到室内,这显然是不符合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他们应该享有自由空间并完成自我的初步发展。庆幸的是,这个问题已经逐渐进入到大众的视野,像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这个问题就进行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较为成功的实践经验。

一、西方国家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成功经验

奥克兰市人口约15万,其中30%的人居住在高密度区内。私人汽车的进驻,更是给现存的交通状况添上了一笔难题,尤其是在儿童上下学的过程中,拥挤的交通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放眼学校周边,在上下学的时间点总会看见儿童横穿街道的场景,这极大地增加了儿童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颇受欢迎的选择——步行校车即WSB计划应运而生。WSB计划旨在减少学校周边的拥挤问题,增加儿童体能活动,挖掘儿童积极出行的需求。WSB计划是在上下学的途中设定一个专门的步行路線,在其中指定儿童可进入、出行的停止点,并在成年人的监护下按队列穿行城市道路。这种方式就像是人工“巴士”,以临时的人工手段应对现存的交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儿童道路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而这种不依赖汽车的出行方式,不仅可以解决局部交通问题,也可以为儿童提供安全步行的机会,增加儿童户外活动的体验。

对儿童娱乐空间环境的创设,另外一个可参考的模型则是圣弗朗西斯科的Lafayette儿童活动场。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游乐场不一定就适合儿童,也很难带给儿童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原因很简单,游乐场为了满足大众的喜好需求,在设计上定然考虑的是绝大多数娱乐者而非针对儿童,导致本该属于儿童的乐园却成了大众消遣的地方,儿童的需要难以满足。然而圣弗朗西斯科市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率先展开了革新建设。在公园位置的选取上,设计者最终确定为圣弗朗西斯科市中心的社区,这也是该公园最大的可取之处,那就是将儿童的娱乐场所与其生活环境有机结合。儿童活动场里,在简单处理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无论是在建造材料的选取上,还是游乐设施的设计上,设计者都尽可能综合儿童冒险、运动、娱乐、益智、创新等方面开展。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和审美直入孩童内心,深受欢迎。例如,钢管攀爬这一项设置,简单明快又不失趣味,深得孩子们欢心。

二、我国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相关实践

相比西方国家在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做出的成绩而言,我国在此领域的开拓建设起步较晚,但是在经济发达的部分城市,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创建工作,也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果。

深圳是一个对儿童群体关注有加的城市,并率先在国内发出了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呼声,特别是2016年以来,深圳将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并陆续开展了“阅芽计划”“‘童·未来深圳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并从与儿童息息相关的社区、学校、图书馆、医院四个领域开展了深入探索,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以儿童为本,让他们以主角的身份用喜欢的形式表达内心的声音。无论是从完善儿童公共服务设施方面,还是城市氛围营造方面,深圳市都为我们提供了参考方向。

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从改善环境设施方面来看,其出发点有很多,既可以是儿童长期所处的家庭环境,也可以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学校,还可以将儿童常接触的分离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一个系统的属于儿童的场所。湖南长沙市在进行该项工作时,以创建儿童友好型校区周围的交通环境为突破口,在10余所校区进行试点。无论是在交通结构的规划上,还是具体方案的设计,设计者都让儿童亲自参与进来。例如,前期设计规划时,为了搜集儿童的真实意愿,设计者们以手绘地图、主题游戏等方式展开系列活动,对做出的规划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显然,这种从儿童心理出发的关注和改变,极大地赢得了儿童的欢心。

综上,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设,不是简单地满足他们物质上的需要,而是立足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微小细节,增强儿童的参与感,以小推进,打造一个专属儿童的城市空间。

三、安康市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路径探讨

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关键点就在于坚定“以儿童为本”的原则。当代城市高密度的变化以及城市的发展往往忽视了儿童的权益需求,像是安康市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城市,以往在建设中对儿童友好的探究和实践都十分不足。据相关资料显示,“十二五”时期,安康全市城镇化率已达44.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153亿元,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39.5平方公里,然而对于儿童专属空间的建设却微乎其微。生态系统理论强调,环境是贯穿人一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其中,儿童进行初级社会化的家庭、社会化的主要空间学校以及宏观上产生影响力的政府都是构成这个大环境的几个主要子系统。因此,安康市关于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路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开展。

首先,完善家庭职能,重视家庭作为社会基础构成单位的作用。安康市最大的特点就是城乡结合混乱,人口组成复杂,受其落后的经济条件限制,年轻的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留守儿童”人数激增,这就使得儿童本该在家庭中汲取的温暖和需求难以实现。因此,要重视家庭建构的完整性以及家庭职能的完善,这就要求父母要多利用各种沟通手段多联系和关心孩子,为儿童创建出一个亲密感较强的家庭环境。

其次,学校应建立正确的教育目标,打造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社会化环境。当今时代不断将教育功能拔高,像是小学教育的成人化、低段教育的高段化,就偏离了大多数儿童的正常身心发展,这样的做法还常常适得其反,只会导致儿童无法顺利完成这一阶段成长目标,产生自我怀疑甚至自我效能感的严重不足。因此各级学校应重视儿童成熟人格的发展以及自我价值体系的形成,创设和谐的儿童校园空间。

最后,政府应从政策法规和城市空间网络方面开展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一方面,要通过立法来保障儿童的切身权益,例如,对儿童活动设施的设置标准、活动场地的规模类型以及设计指导原则等方面都应设置具体的保障,只有将政策导向和法律准则落实到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设之中,给予有力的政策支持,建设目标才有望真正实现。另一方面,兒童友好型城市的空间网络搭建离不开交通环境的安全营造和基础服务设施的合理规划,安康市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面临的最大难题便是交通拥堵问题,尤其是学校周边的交通隐患令人忧心。例如,安康市中心城区的几所学校就与交通干线紧密相连,“大马路”的设计以及车辆杂乱放置等,对儿童形成了巨大的安全威胁,然交通事故虽时有发生确无有效的措施干预。因此,对于学校周边的交通线路应有明确严格的限速要求,特殊时间点开启“人、车分流模式”,完善基础交通设施,保障儿童的生活环境尽可能不受机动车辆的影响。除此之外,还要合理规划城市内儿童游戏活动场所以及提供全面的基础服务设施,满足一定区域里儿童的发展所需。例如,对生活区域规划时要注意与污染区的分离并与自然因素的有机结合,让儿童能更多地接触自然;又如可搭建绿色网络体系,将儿童的生活空间、常去的活动区域等通过“绿色通道”串联起来,使儿童活动网得以融入城市的开放体系,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空间系统。

安康市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重视民生福祉问题,尤其是儿童的切身所求。儿童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未来,因此安康市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时要认识到将儿童纳入到城市规划是值得的,并应注重借鉴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使“以儿童为本”的发展理念成为安康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创新形态。

参考文献:

[1]李志鹏.儿童友好城市空间研究[J].住区,2013,(05):18-23.

[2]格利森.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

安康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猜你喜欢
城市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城市绿化面积规划管理
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技术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