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80后农民的现代农业梦

2018-04-16 06:06唐小玲黄建和郭碧桃
红土地 2018年2期
关键词:漳州果蔬厦门

唐小玲 黄建和 郭碧桃

李娟娟正在大棚里忙着采摘哈蜜瓜(图片由作者提供)

见到李娟娟时,她正在自家的果蔬种植基地内为彩椒苗浇水,瘦弱的身躯,皮肤黝黑,标准的农民形象,脸上却架着一副很现代的眼镜。不难猜测,她就是雨阳现代农业项目的负责人。

李娟娟,龙岩漳平人,2014年初,无意间了解到一个身边朋友一家三口搞五亩大棚种植,一年获利十几万元,“眼红”的她也跃跃欲试,专门跑去学习蔬菜种植技术。

有了技术,还得找块好地。她多方打听、四处奔波,最终锁定沙建这块宝地,这里地处闽南金三角腹地,紧临漳州、厦门,地理区位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最让李娟娟看好的是,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很适合种植果蔬。

2014年7月,她只身来到沙建,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跟当地农户以“土地流转”的形式承包了74亩土地,请来两名技术人员。9月份就开始种起了田椒、西红柿、茄子,年底获得大丰收,漳州本地商贩纷纷前来收购。

有了“第一桶金”,李娟娟逐年扩大规模,加上这几年蔬菜市场顺风顺水,跟随市场需求按季成批种植青椒、西红柿等蔬菜,效益还不错。但一向不走寻常路的李娟娟并不满足于现状,她要让基地规模化,管理模式现代化,更加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

于是,她又到南靖、长泰等周边地区其他蔬菜基地四处取经,凭借自身这几年在蔬菜市场摸爬滚打的经验,很快,她就有了新想法:改变种植模式,走有机之路,果蔬结合,错开果蔬盛产季节,分批轮种哈密瓜、紫包菜、西生菜等优质果疏。

“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吃的品质也是有要求的,越发追求‘原生态’。”李娟娟决心走有机果蔬之路,满足市场需求。从种子、水肥到农药她都择优,种子比别人贵十倍,施的是有机肥,用的是草碳土,能不喷农药就不喷……她说;“这些所谓的细节将决定果蔬的口感、色泽,决定市场的价值。”不断更新技术和设备,用心管理。百余亩基地李娟娟都亲自打理,她严管高控大棚湿度、温度,有意控制果蔬成熟时间,力求果蔬新鲜、不断档。

“她这里的水果蔬菜总是比产地早上市,像哈密瓜吃起来又脆又甜,来我店里购买的顾客很满意,我自然也都找她拿货了。”陈晓敏是沙建本地人,在厦门开水果批发店,几次交易后成了李娟娟的固定客户,隔几天就要来一趟基地拉一车的水果和蔬菜。

李娟娟对于员工的管理模式既“现代”又灵活。基地请的工人都是当地农民,家里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针对这种情况,李娟娟采用“打卡”模式,按时计工。员工对老板的“人性化管理”也是很满意,家庭顾得上,有空档就可以去上班,多一份收入。

同时,李娟娟还不忘转变经营理念,利用微信朋友圈自发广告,打开网络销售平台。开创自由采摘体验模式,果蔬盛产时,每周都有来自厦门、漳州的顾客前来自助采摘。

“下阶段,我打算将周边群众自家种植的火龙果、柚子、红心芭乐等水果捆绑在一起,让前来自助采摘的顾客有更多选择。”李娟娟饶有信心地为下一步做出规划,这位80后农民的现代农业梦越来越清晰。

猜你喜欢
漳州果蔬厦门
厦门正新
潘维廉漳州行 有种“老朋友”的感觉
果蔬PARTY
奇思妙想的果蔬们
南康漳州龙
“偶”遇厦门
福建漳州面煎粿
厦门猫街
食在厦门
果蔬的畅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