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磷酸阿糖腺甘联合热毒宁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2018-04-16 05:28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3期
关键词:单磷酸糖腺苷热毒

黄 欣

(广西藤县妇幼保健院,广西 藤县 543300)

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此病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鼻部、咽部、喉部及扁桃体等部位引起的[1]。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若未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可发生肺炎、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从而可危及其生命安全。在本次研究中,广西藤县妇幼保健院联用单磷酸阿糖腺甘和热毒宁对45例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从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广西藤县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随机选取9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热毒宁组(n=45)和热-单组(n=45)。

热毒宁组患儿中有男26例,女19例;其年龄为6个月~6岁,平均年龄(21.76±10.63)个月;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25%~55%,淋巴细胞百分比为45%~60%,白细胞计数为4.3×109/L~12.5×109/L。热-单组患儿中有男27例,女18例;其年龄为7个月~5岁,平均年龄(21.83±10.70)个月;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25%~55%,淋巴细胞百分比为45%~60%,白细胞计数为4.4×109/L~12.3×109/L。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这两组患儿均进行抗感染、退热、祛痰、平喘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为热毒宁组患儿应用热毒宁进行治疗。热毒宁的用法是:将0.5 ml/kg的热毒宁注射液混入150 ml浓度为5.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3 d。在应用热毒宁的基础上,为热-单组患儿加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进行治疗。单磷酸阿糖腺苷的用法是:将5 mg/kg的单磷酸阿糖腺苷混入100~250 ml浓度为5.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3 d。

1.3 观察指标

1)患儿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是:治疗3 d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可判定其临床疗效为痊愈。治疗3 d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可判定其临床疗效为好转。治疗3 d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可判定其临床疗效为无效[2]。2)患儿退热的时间、鼻塞流涕症状消失的时间、咳嗽症状消失的时间和咽部充血症状消失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患儿退热的时间、鼻塞流涕症状消失的时间、咳嗽症状消失的时间和咽部充血症状消失的时间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治疗的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对比

治疗后,热-单组患儿中临床疗效为痊愈的患儿有22例(占48.89%),为好转的患儿有21例(占46.67%),为无效的患儿有2例(占4.44%)。热-单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56%(43/45)。热毒宁组患儿中临床疗效为痊愈的患儿有10例(占22.22%),为好转的患儿有24例(占53.33%),为无效的患儿有11例(占24.44%)。热毒宁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56%(34/45)。与热毒宁组患儿相比,热-单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对比

2.2 治疗后两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的对比

治疗后,热-单组患儿退热的时间、鼻塞流涕症状消失的时间、咳嗽症状消失的时间和咽部充血症状消失时间的平均值分别为(1.68±0.38)d、(2.46±0.31)d、(2.88±0.21)d、(4.12±0.41)d;热毒宁组患儿退热的时间、鼻塞流涕症状消失的时间、咳嗽症状消失的时间和咽部充血症状消失时间的平均值分别为(3.04±0.23)d、(3.67±0.42)d、(4.71±0.53)d、(5.25±0.57)d ;与 热毒宁组患儿相比,热-单组患儿退热的时间、鼻塞流涕症状消失的时间、咳嗽症状消失的时间和咽部充血症状消失的时间均更短(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的对比(d,±s )

表2 治疗后两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的对比(d,±s )

咽部充血症状消失的时间热-单组(n=45) 1.68±0.38 2.46±0.31 2.88±0.21 4.12±0.41热毒宁组(n=45) 3.04±0.23 3.67±0.42 4.71±0.53 5.25±0.57 t值 5.185 4.336 10.298 4.027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退热的时间鼻塞流涕症状消失的时间咳嗽症状消失的时间

3 讨论

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此病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支气管黏膜充血、纤毛上皮细胞损伤脱落、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支气管黏膜等。相关的临床调查资料显示,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约占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总发病率的90%[3]。热毒宁是临床上治疗小儿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此药的主要成分包括栀子、青蒿、金银花等,具有退热、抗菌、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抗病毒药。此药可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相结合,抑制病毒DNA的合成,从而可起到杀灭病毒的作用[4-5]。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与热毒宁组患儿相比,热-单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治疗后其退热的时间、鼻塞流涕症状消失的时间、咳嗽症状消失的时间和咽部充血症状消失的时间均更短。这与胡婧[6]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用单磷酸阿糖腺甘联合热毒宁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地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

[1]李平. 单磷酸阿糖腺甘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 27(16):2993-2994.

[2]牛美真, 杨军, 李继玲.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轮状病毒肠炎246例分析[J]. 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29):215.

[3]袁琳, 顾平, 米佳丽,等.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在我院门急诊儿科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 儿科药学杂志, 2014, 20(10):42-44.

[4]杨晓青.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13):2946-2947.

[5]王超. 注射用单磷阿糖腺苷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 10(12):71-73.

[6]胡婧.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热毒宁治疗病毒性感染相关疾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观察[J]. 药物与人, 2014, 27(11):113.

猜你喜欢
单磷酸糖腺苷热毒
疫苗佐剂单磷酸脂质A的合成及在疫苗中应用进展
康复新液联合溶菌酶、单磷酸阿糖腺苷对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疗效及炎症因子影响
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带状疱疹临床效果
浅析热毒宁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关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安全风险
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利巴韦林用于手足口病治疗临床比较
热毒宁注射液临床药物配伍禁忌分析
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观察
清疣汤外洗治疗热毒蕴结型跖疣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