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儿腹泻患儿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研究

2018-04-16 05:28陈雪梅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3期
关键词:补液医嘱小儿

陈雪梅

(四川省峨眉山市人民医院儿科,四川 峨眉山 614200)

小儿腹泻是儿科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综合征。此病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此病患儿可出现严重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等症状。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此病患儿可出现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等并发症[1]。故对小儿腹泻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了确保此病患儿治疗的效果,护理人员应根据其临床症状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本次研究重点研究对小儿腹泻患儿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四川省峨眉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小儿腹泻患儿。这些患儿的病情均符合临床上关于小儿腹泻的相关诊断标准。将这些患儿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试验组患儿中,有男性患儿27例,女性患儿23例;其年龄为2个月~2岁,平均年龄为(1.1±0.5)岁;其排便的次数为7~16次/日。在对照组患儿中,有男性患儿29例,女性患儿21例;其年龄为3个月~2岁,平均年龄为(1.6±0.7)岁;其排便的次数为8~18次/日。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使用的药物是思密达和喜炎平。思密达的用法是:用温水冲服。对于年龄小于1岁的患儿,每次服1 g,每日服3次;对于年龄为1~2岁的患儿,每次服2~3 g,每日服3次。喜炎平的用法是:将5 mg/kg的喜炎平加入到150~20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同时,纠正患儿机体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对其进行常规的补液治疗。

1.2.2 护理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是:护理人员对患儿的病情进行监测,对其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试验组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是:1)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儿病情的变化情况,每隔1小时为其测量1次体温,并准确记录每次测量的结果。对于体温低于38.5℃的发热患儿,可对其进行物理降温;对于体温超过38.5℃的患儿,应遵医嘱为其使用退烧药进行治疗。同时,告知患儿的家长要让患儿多喝水。2)护理人员仔细观察患儿的面色和精神状态。患儿若出现面色灰白、萎靡不振、烦躁不安的症状,且进行血气分析的结果出现异常,说明其发生了代谢性酸中毒。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进行血气分析的结果评估其发生代谢性酸中毒的严重程度。患儿若出现轻、中度代谢性酸中毒的症状,无需对其进行特殊处理。待患儿的病情得到控制后,该症状即可得到纠正;患儿若出现重度代谢性酸中毒的症状,护理人员应遵医嘱为其静脉滴注碳酸氢钠。3)护理人员遵医嘱采集患儿的静脉血,将其静脉血标本送至检验科进行血清钾元素水平的检测。患儿血清中钾元素的含量若低于3.5 mmol/L,说明其出现了低钾血症。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对此类患儿进行补钾治疗[2]。4)腹泻是小儿腹泻患儿主要的临床症状,具体表现为排便的次数增加、大便的性状改变。频繁地腹泻会使患儿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进而导致其机体发生脱水。故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及时对此病患儿进行补液。对于出现轻、中度脱水症状的患儿,可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对其进行补液;对于出现重度脱水症状的患儿,可让其服用口服补液盐。在患儿每次排便后,护理人员应为其补充至少50 ml的补液盐,以防其脱水的症状进一步加重。护理人员告知患儿的家长要让患儿多饮水,以中和其补液盐中的盐分。轻、中度脱水患儿在服用口服补液盐后若出现眼睑水肿的症状,应告知其家长让其停服口服补液盐。在为出现重度脱水症状的患儿静脉输注补液盐期间,护理人员应控制好补液盐的输注速度和浓度。患儿的排尿量若>40 ml/h,应遵医嘱对其进行补钾治疗[3]。5)小儿发生肠道感染是导致其出现腹泻的主要原因。故临床上对此病患儿进行抗感染治疗。在对此病患儿进行抗感染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采取隔离措施,以防交叉感染。护理人员告知患儿家长需要对患儿使用的餐具、衣物及其他生活用品进行消毒,保持其手部的清洗、卫生。6)小儿腹泻患儿每日排便的次数会显著增多。护理人员应对其肛周的皮肤进行有效的护理。护理人员告知患儿家长在患儿排便后要使用温水清洁其肛周的皮肤,在清洁患儿肛周皮肤时的动作要轻柔,以免使此处的皮肤出现损伤,进而加剧患儿的痛苦。7)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的病情合理调整其日常饮食。对于腹泻症状较轻的患儿,告知其家长可让其正常进食;对于腹泻症状较为严重的患儿,告知其家长要让其禁食4~6 h(但不禁饮)。待患儿腹泻的症状缓解后再让其少量进食[4]。

1.3 治护效果的评定标准

1)将本次研究中患儿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显效是指治疗后,患儿腹泻的症状消失。有效是指治疗后,患儿腹泻的症状有所缓解,其排便的次数为3~4次/d,其大便的性状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是指治疗后,患儿腹泻的症状无改善或在加重。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2)在两组患儿出院时,使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其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该问卷中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选项。总满意率=(对护理非常满意的患儿家长数+对护理满意的患儿家长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接受治护后,试验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试验组患儿的家长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儿的家长(P<0.05)。详情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表2 两组患儿的家长对护理总满意率的比较

3 讨论

小儿腹泻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此病是一组由多种病原体、多个致病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此病患儿每日排便的次数明显增多,其大便的性状发生改变,并可伴有不同程度发热、呕吐、腹部胀痛、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临床表现。由肠道感染、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出现过敏反应、喂养方法不当、气候因素是可诱发小儿腹泻的相关因素。2岁以下的婴幼儿是此病的高发人群[5]。研究发现,对小儿腹泻患儿进行单纯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无法全面地改善其临床症状。因此,在对此病患儿进行药物治疗期间,应针对其临床症状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以促进其尽快康复[6]。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是:1)患儿每日排便的次数明显增加,其大便的性状发生改变。2)患儿可伴有不同程度发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部胀痛的症状,其体重下降的速度较快。3)病情严重的患儿可出现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等症状。

在对小儿腹泻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了解其临床症状的发生情况。若发现此病患儿的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护理人员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对患儿进行抢救[7]。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对此病患儿进行抗脱水治疗。具体的原因是:频繁地腹泻会使此病患儿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使其机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因此需要及时对其进行补液,以免加重其病情。护理人员应将此病患儿进行隔离,以免发生交叉感染[8]。护理人员指导患儿的家长在患儿每次排便后清洁其肛周的皮肤,并根据患儿的病情对其家长进行相应的饮食指导,以确保患儿治疗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小儿腹泻患儿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

[1]冯静.小儿腹泻护理对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20):112-114.

[2]赵叶苹.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生物技术世界,2015(1):109-110.

[3]王苗.小儿腹泻的临床症状以及护理方法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4(5):28-29.

[4]冀国晶.浅析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8):144-145.

[5]刘莉莉.小儿腹泻的临床路径效果观察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26):108-110.

[6]朱少合,胡红梅.综合性护理对于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6,37 (7):1797-1798.

[7]张远红.小儿腹泻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3,6(21):2852.

[8]杜爽,邓瑶琼.优质化护理对于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4):3705-3706.

猜你喜欢
补液医嘱小儿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如何用好口服补液盐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孩子高热易脱水,备点口服补液盐
医嘱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
电子医嘱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