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散晋韵 自在唐风—读李胜春的书法

2018-04-17 03:19文_
书画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宿州市草书意蕴

文_ 王 健

李胜春Li Shengchun斋号抱晋堂。1968年生于安徽省宿州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委员会副主任,宿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宿州市政协委员,宿州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宿州学院客座教授,宿州市印社副社长。作品曾先后入展中国文联和中国书协主办的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第四届楹联书法展、第二届全国行草书大展、全国青年书法百强榜、全国首届草书大展、纪念傅山诞辰四百周年全国书法展、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大展等。曾出版《集字书法在线·春联卷》。2007年,应孙大石美术馆邀请赴山东高唐举办个人书法展,同年参加宿州书画晋京展(中国美术馆)。曾担任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红星杯”书法大赛和首届全国书法院联展评委。2018年参加安徽省书画晋京展(中国美术馆)。

当今艺术圈有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可怕之处在于诸多艺术家对自我艺术期望的放弃、奋斗目标的丧失。期望值、追求目标以及其所基于的认识观是艺术家持续不断前行的动力,但在当今艺术圈尤其书法圈,失去理想、没有进取心的大有人在,在所谓的成就之后,满足于自我的当下,不会再去为艺术而持续努力,这是当前处于壮年的60后、70后书家的状态。从书画艺术传承的艺术史来看,艺术的追求是没有止境、没有回头路的,需要艺术家持续不断努力,有开始而没有结束。无论是黄宾虹、齐白石还是林散之,直到他们去世,都未曾放弃对书法和绘画的孜孜追求。黄宾虹临终前断断续续吟咏的“何物羡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其一生的写照。笔墨创作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从来未曾离开。正是这样的一种迷恋、一种对艺术刻骨铭心的痴意,才铸就了他们的成就。

认识胜春兄大概在十几年前,此后多年的时间里因为工作等原因未曾联系,但一直在关注着他的动态。后来在中国书法大厦召开安徽进京展理论工作会议期间,得续十数年前缘分。在其工作室,聊天、喝茶,得以获观一批其多年来留存的作品。所产生的感受与在报刊、展览上看到的不甚完全一致,有着数量、质量、作品与印刷品等质的差异。

之后若干日,胜春兄来信,因其对作品的不满,拟仅出一本作品集作为五十周岁的纪念,而放弃展览。但我认为再好的还原技术,作品集作为印刷品也无法提供具体的、直观的感觉,无论是作品的意蕴还是笔势都无法在印刷品中展现,往往与作品形成很大的反差,我想他最终还是会做这个展览的。其实,胜春兄不愿做展览,而仅出版一本作品集,作为五十周岁的纪念,还是源于其对于艺术的思考与追求,当前的作品无法完整、深入、客观地体现他对书法技法、意境的思考。他的思考,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一是胜春兄对于书法有着自己的追求目标,“不与今人计短长,只与古人争高低”,作为曾经的书法展览获奖专业户,在书法界能够有今天的态势,与其多年在展览中摸爬滚打是有关系的。他没有为时风所左右,及时地从展览中抽身而出,对于展览不是不能为而是不愿为,是有更高的高度或者说方向在等着他。二是他对于自己的书法、书法史的总体脉络有着清醒的认识,这一点从取法脉络可以看得出,他早年学碑,转学“二王”帖学一路。“碑学”的兴盛超出艺术的范畴而有其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透过刀锋看笔锋”(启功先生语),从碑刻中很难直接找到或还原书写时的笔法,原书写往往与刻石存在很大差异,从《吐鲁番墓砖书法》中《张隆悦妻曲文姿墓表》墓砖已刻、未刻部分即可窥见端倪,由碑而帖是对书法本源(书写性)的回归,胜春兄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点。

胜春兄的书法,在细节上追求技术的完备,意蕴上追求精神的提升。二者相较,他更加偏重于对精神意蕴的追求。技术性要求是所有艺术的根本性的指标,于书法亦不例外,书法技术性的要求无非是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等,技术性的要求对于胜春兄而言,经历数十年的浸淫,已然不为难事。这一点从他的作品,无论是大字还是小字,楷书抑或是行草,都不难去品味。对于书法最为难得的是精神意蕴或者是作品所体现出的一种品位与格调。他的作品里,体现的是一种晋韵唐风。所谓的晋韵,是指其行草书中所表达的晋人潇洒—一种出世的自在与洒脱,率直任诞,清俊通脱,无论是从其斋号“抱晋堂”,还是从创作的作品中都可窥见端倪;唐风,其实是指盛唐气象下的雄壮、浑厚以及在国力强盛之下表现出来的一种雍容与华贵的唐人风度,表现的是规矩的建立与盛世的浑厚。应该讲,无论晋韵还是唐风,都是一种正大的、理性的、合乎中国人传统精神的一种品位。

当今书界流行“腹有诗书气自华”“工夫在诗外”,过度地强调读书而忽略了读书与书法品格贯通的前提与机制,读书与意境的贯通主要体现在内容的选取、内容与心灵的契合度等方面。胜春兄好读书。客观地讲,他并没有进行深奥的理论探索、写作。没有理论著作不代表思考的缺失,晋韵唐风,是源于其本心,源于其所读、所思与作品意蕴的契合度,不是单独依靠读书便可解决的问题,更多的是个人心境的一种自由与散淡,心境与晋人、唐人的默然契合。

在他的书法中,能够将风韵展现得淋漓尽致,与其材料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现代工艺的发展使得书法材料花样缭乱,工艺愈加短平快,周期缩短,由此造成了质量上的退步。从经济规律来看,物美而价廉或许只是一种理想,以纸为例,随着书法队伍的壮大,书法创作“飞入寻常百姓家”,纸张用量激增,檀皮材料匮乏,为提高产量加快进度而缩短生产周期、使用化学原料,多数纸张今不如昔,二十年尚且不保,遑论纸寿千年。为表达作品的意蕴,胜春兄对于纸张、墨等多有选择,回想当日畅谈,谈及得到数张老纸时,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而眉飞色舞,俨然不像知天命之人。的确,纸墨相发,心情愉悦地自由挥洒,带来用笔细微处纤丝的变化,在一定意义上,既保持了作品的品质,同样延长了其作品的生命价值。

我不知道胜春兄生活之外是否有过千秋之想。从他的作品可以看出这样的变化:由早期对潇洒外在形式的追求到当今对醇和精神气韵的寻找,从交流中亦可以略见一二。不苟且,认真,保持为人为艺的底线,只有如此,才会洁身自好,下笔谨慎,创作出一批精彩的作品。《论语》云:“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岁是知天命、知晓自己未来走向的时期,也是一个年龄的分水岭。五十岁不进则退,进是要有一定基础的。首先要有“进”的意愿,其次要有“进”的技术及认识基础。对于胜春兄的书法,我们拭目以待。

1.李胜春 世上天下十一言联200cm×25cm×22018

2.李胜春 钱溥论书一则43cm×27cm 2017

3.李胜春 刘桢诗一首138cm×34cm2018

4.李胜春 捧书一卷 不负流年90cm×22cm2016

5.李胜春 王维诗一首138cm×68cm 2018

6.李胜春 《世说新语》一则34cm×24cm 2017

猜你喜欢
宿州市草书意蕴
宿州市昆仑种业有限公司
人工智能的存在论意蕴
百褶裙
安徽宿州市埇桥区园区设施农业助农增收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自作诗(草书)
《阳泉 草书赋》
书法欣赏(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