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一节好课

2018-04-17 03:41刘喜彬
新课程·上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真实灵性自然

刘喜彬

摘 要:打造一节好课,既是学生成长的空间,也是教师的提升空间,在师生共同搭建的平台上,铺就一条个性化发展之路。如果生命缺席,灵魂溜号,不高效,不自然,不真实。真正的教育作用就等于没有发生。

关键词:好课;高效;灵性;自然;真实

早就想谈谈我心目中的好课了。对于教师而言,上课应是一项基本技能,也是根本职责。也许所有的教师都能上课,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会上课。那么,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呢?这个问题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在探求的。俗话说:“各有各法,只要得法。”我认为,高效灵动而又自然真实的课就是一節好课。

一、力争高效是课堂之本

我们很多教师的课堂都是: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晕晕乎乎。学生会的知识,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讲,而学生不太清楚的知识,却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试问这样的课堂,如何能促进学生提高,如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这都是在追求课堂的高效率。要想做到高效,教师首先要转换角色,更新观念。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舞台。教师要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广泛汲取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从而可以高屋建瓴地理解文本、解读教材,不断强化写作能力,训练口语表达,最终成为学者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研讨问题及授课模式。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一节课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课堂效率提高了,能在有限的一节课内,让更多学生有所收获,让每个学生有所发现和提高,这就是评判一节课好坏的基本条件。

二、启迪灵性是课堂之魂

学生的灵性体现在语文方面,就是灵动的思维,有个性、富于创造力的表达。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语文课应注重体现人文性,还学生以自由,还学生以情感,更重要的是还学生以灵性、活力,使语文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激情,成为舒展个体生命灵性的舞台。

在教学过程中,要用活文本,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巧妙地激起学生对文本的探究欲望,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要试图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去解决问题,让课堂充满思辨和灵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要巧妙,既能引发学生课上思考,又能促进学生课后交流,真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建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活力课堂不可缺少的氛围。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去尊重学生,学问面前人人平等。因为灵感、灵性稍纵即逝,唯有使其“信口开河”,方能确保“心有灵犀”,不会被荒芜。学生要有思考的自由,要有说话的自由,要有抒情的自由;教师要放弃“话语霸权”“情感霸权”“价值霸权”,蹲下来,平视学生,用温暖的眼神关注每一颗敏感的心灵,用真诚的心灵聆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

另外,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师要有效引领学生,随机应变,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显露资源中的“闪光点”。只有教师是有灵性的,才会培养出更多有灵性的学生来。

三、追求自然是课堂之巧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应该是课堂呈现的最高境界。没有斧凿之功,没有雕琢之痕,一切都是顺理成章,一切都是浑然天成。现在有些教师上课还是按照传统的导语、作者简介、字词梳理、课文分析、作业布置等环节进行,当然,这不无道理。但不能千篇一律,一成不变。而且各个环节之间缺少流畅的过渡与衔接,一节课看起来就是一块一块的,缺少美感。我们在一节课的设计上,要做到环环相扣,流畅自如。

另外,在常规课堂中,提问是贯穿始终的教学形式。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过去那种重分析讲解的“满堂灌”早已被摒弃,但代之而来的“满堂问”现象还普遍存在。这种教学表面上看很活跃,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是一种“假启发式”。主要是因为有些问题设计得或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或过于急躁或过于细碎,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堂会呈现出“深一脚浅一脚”的效果。所以教师要不断强化“问题意识”,设计的问题要力争切中要害,能启迪思维;要力争捕捉信息,能拓展思维。而且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问题设计得巧妙,连接得自然,才会给课堂带来勃勃生机与活力。

其实,对于“一节好课的标准”的思考与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语文课堂的核心应是点燃学生智慧与情感的火把,而教师质朴、精细的设计与呈现应该就是点燃火把的引线。教师只有潜心阅读,苦心探究,精心设计,细心观察,才能不断地呈现出高效灵动而又自然真实的“好课”来。“轻沙走马路无尘”,清新自然、润物无声是我们永远追求的境界。寓深刻精髓于轻松促膝,谈笑风生间揭示人生真谛。

参考文献:

谢小清.我心目中一节好课的标准[J].新课程(教研),2011(7):166-167.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真实灵性自然
让小学作文课堂充满灵性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美剧情节越来越“真实”
借助电子白板构建富有灵性的数学课堂
开拓华语文学的灵性空间——初论“灵性文学” 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