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俄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应用研究

2018-04-17 06:47刘芳高春雨
知与行 2018年4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刘芳 高春雨

[摘 要]随着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加深, “一带一路”倡议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战略对接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独联体国家商品相继获准进入中国市场。在世界经济低迷、复苏乏力、逆全球化趋势抬头和贸易保护主义大行其道的背景下,2016年中俄经贸总额达到了695.3亿美元,中俄合作呈现出积极良好的发展态势。诸多领域的务实合作成为新亮点。未来双方将继续加快推进跨境基础设施、大型能源、交通走廊等的建设,届时,国际化应用型俄语人才将成为推进与独联体国家深入合作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以中俄联合办学基本情况为切入点、齐齐哈尔大学俄语专业教学改革为例,可以看出国际化俄语人才培养模式值得广大学者研究和关注,并且具有现实性及可行性。中俄联合办学从兴起到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探索、停止、立法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立法阶段,即依法办学、依法管理。高校俄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以及国际合作的多元性等因素都对国际化俄语人才的培养质量有重要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做出人才培养战略的调整,做到与时俱进,进一步更新拓宽专业设置,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跨系、跨学院、跨地区合作,实现理工科专业与俄语专业之间的复合、交融,从而优化国际化俄语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中俄联合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法改革;交际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2;H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8)04-0123-05

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有用的人才。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这一挑战的核心就是如何培养人和培养怎样的人的问题,同时这也是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所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真正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的中心内容。“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化俄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亟须一批懂专业、精技能、具有较高俄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国际化俄语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在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的前提下,为提高教学质量,切实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而提出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一、中俄联合办学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已有近百所高等院校与俄罗斯高等院校签署协议,共同培养高层次和稀缺人才、进行基础教育领域俄语教学和科研合作[1]。从整体上看,中俄联合办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科门类及专业设置较为齐全[2]

整体而言,我国高等院校的俄语学科门类及专业设置较为齐全。例如,东北农业大学自1996年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国立技术大学及海参崴远东国立技术水产大学联合办学,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地资源管理、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3]。哈尔滨师范大学自2001年与俄罗斯国立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国立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国立莫斯科师范大学、国立圣彼得堡赫尔岑师范大学、国立莫斯科普希金俄语学院、国立哈巴罗夫斯克师范大学等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开设美术、音乐、舞蹈等专业[4]。河南大学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合作,开设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山东德州学院与俄罗斯海参崴国立经济大学、远东国立交通大学合作办学,开设工商管理、旅游管理、金融管理等专业。1999年4月10日齐齐哈尔大学与俄罗斯后贝加尔车尔尼雪夫斯基国立师范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及《学术文化交流协议》,开设美术、音乐、化学、计算机等专业[4]。黑河学院自1989年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等十几所知名大学建立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开设俄罗斯语言文学、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专业[5]。

(二)形式多样,办学模式丰富

从俄语学科的教学形式上看,我国高等院校的办学模式丰富、形式多样。大连外国语学院,1997年与俄罗斯国立赫尔岑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实行“1+1”模式;2002年与俄罗斯远东大学实行“2+2”本科联合培养模式。1998年,天津外国语学院俄语系与俄罗斯伏尔加国立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实行“3+1”“2+2”“4+2”和“2+4”模式 [6]。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与俄罗斯远东大学联合办学,实行“3+1”和“2+2”模式。哈尔滨师范大学采取2+2的本科办学模式,还与俄罗斯的三所高校签订了联合培养研究生,包括副博士研究生的协议[7]。东北农业大学本着培养“外语学精、专业学通”的國际复合型人才目标,实行“2.5+2.5”模式 [8]。黑河学院实行“1+1+3”和“1+4”模式。哈尔滨石油学院与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托木斯克国立师范大学、远东国立渔业技术大学、新西伯利亚国立建筑大学、新西伯利亚格林卡音乐学院合作,实行“1+4”模式。齐齐哈尔大学实行“2+2”和“2+1+1”模式[9]。2016年,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与服务大学合作开展对俄高校本科生的联合培养项目,并承担合作项目的预科教学管理部分。2016年10月27日,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该校是深圳市大力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项目之一,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北京理工大学和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三方合作举办的非营利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三)培养学生人数众多,就业前景广阔

目前,在俄罗斯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已达到3万人,而在中国学习的俄罗斯留学生达到1.8万人。2020年前扩大两国学术交流人数至10万人的工作正在顺利开展。东北农业大学,1996年与哈巴罗夫斯克国立技术大学,1999年与远东国立技术水产大学互派学生,截至2017年累计派出600余人次,接收300余人次。哈尔滨师范大学每年派学生到俄罗斯学习,为期8个月,学生普遍获得了丰富的语言和文化知识,言语会话能力得到提高,对毕业后求职有很大帮助。2008年5月,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07级中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0名学生赴俄圣彼得堡大学留学。黑河学院与俄罗斯高校合作,共培养本科留学生1 000余人,其中近百人被俄罗斯知名院校录取,攻读硕士学位,毕业生大多在中俄两国商贸、航空、教育和旅游等领域就职,得到国内外用人单位广泛认可[10]。2017年,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首次面向社会招生,本科教学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俄语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和材料四个专业,共计招收学生113人;硕士教学招收纳米生物技术、生物生态学、俄语和俄罗斯文学三个专业,共计招收学生23人;此外,学校还招收了4名本科留学生和3名硕士留学生,远期学生在校生规模计划为5 000人。

二、齐齐哈尔大学俄语教学与科研合作概况

齐齐哈尔大学俄语专业成立于1972年,为齐齐哈尔大学校级重点专业。1997年,随着齐齐哈尔师范学院与轻工学院合并组建齐齐哈尔大学,更名为齐齐哈尔大学俄日系。2004年,随着日朝专业的单独成立,更名为俄语系。2006年,获批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在四十多年的办学过程中,齐齐哈尔大学俄语系为地方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培养了1 000多名俄语专业人才。学生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已有40余人享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奖学金到俄罗斯知名大学学习或攻读硕士学位。本科生就业率达到90%左右,研究生就业率100%。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社会反响良好。下文将对齐齐哈尔大学的俄语教学与科研合作情况加以概论。

(一)俄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齐齐哈尔大学俄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及职业素质、较强的工作能力及创新意识,掌握俄语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熟练运用俄语在教育部门从事教学及管理工作的文化、科技、经贸、外事等领域应用型人才。俄语专业学生培养的基本要求为接受系统的俄语基本技能训练,熟练运用俄语和母语的专业知识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

(二)俄语专业师资队伍现状

目前,齐齐哈尔大学俄语专业共有教授5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俄罗斯外教3人。14名专职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为13人,所占比例约为93%,博士3人(含在读博士)。副教授以上职称比例为71%。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基本合理。俄语系教师爱岗敬业,能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依法履行教师职责;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探索真知,恪守学术规范;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三)俄语专业教学条件保障

教学设施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俄语专业图书资料较为丰富,购置了大量的外文图书,添置了各类词典、系列语言学、语言教学系列丛书,购买录音、录像及多媒体资料,有利于学生的视、听、说教学。对学生学会用俄语思维,提高俄语写作能力也有很大帮助。基本能够满足师生科研工作和毕业论文写作需求;语音课及视听课的开课率达100%;确保提供2~3个专业语音室供学生上课及进行专业测试训练使用。

(四)俄语专业联合办学历史

齐齐哈尔大学与俄罗斯高校联合办学始于1994年,至今已与俄罗斯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办学关系。其中包括布拉戈维申斯克中等技术学校(1998年)、阿穆尔国立大学和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1999年)、沃罗涅日大学、新西伯利亚铁道大学、新西伯利亚师范大学(2000年)、俄罗斯共青城国立师范大学(2001年)、莫斯科肖洛霍夫国立师范大学、列宾美术学院及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2002年)、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国立大学及赤塔国立大学(2005年)、伊尔库茨克国立语言大学(2009年)、卡累利阿国立师范学院(2010年)、俄罗斯雅库茨克国立大学及布里亚特国立农业大学(2011年)、莫斯科州国立人文学院、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2012年)及克麦罗沃国立大学(2014年)[11]。俄语专业留学生在俄罗斯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利用自己在国内两年时间打下的俄语语言基础,与俄罗斯师生广泛交流,在继续深造学得了更多的俄语知识的同时也接触并了解了所学语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历史、风俗等多方面的内容,受益匪浅。

(五)俄语专业国际化办学特色

俄语专业学生的国际学习经历在国际化办学特色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国际化办学的突出亮点,也是打造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平台,对提升俄语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12]。近年来学生的留学机会逐渐增多。通过留学,开阔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丰富多彩的涉外文化活动同样也是学校国际化办学特色的亮点之一。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语言年及旅游年活动、每年的全国高校俄语技能大赛、《俄语——我心中的歌》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高校大学生俄语比赛、黑龙江省俄语风采大赛、俄罗斯歌曲诗歌比赛等特色活动,拉近了学生与俄罗斯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学好专业、做好对外交流的信心和决心 [11] 。

(六)俄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家缺少战略性规划,我国俄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一是中小学俄语生源断代,导致俄语教育缺乏连续性;二是专业发展建设滞后,课程设置不甚合理,教学方法传统守旧;三是教学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师资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无法满足国际化战略需求。

三、国际化俄语人才培养模式下对俄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开展,中国从全球视野出发、奉献了中国智慧,提出了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担当,用以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中国为造福世界及各国人民的世纪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国际化俄语人才的培养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上日程的,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国内各相关院校纷纷加强了国际化外语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地处一带一路沿线的祖国北部边疆省份更是担当着国际化俄语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对俄语专业教学改革及对策进行深入思考、研究和探讨,并进一步普及应用,使国际化俄语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多样合理,在当今时代极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完善课程设置,体现人文教育精神和俄语专业特色

国际化俄语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使命和责任担当,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和新发展需要,高校在完善课程设置、体现人文教育精神和俄语专业特色方面都进行了較为深入的改革。以齐齐哈尔大学俄语专业为例,目前实行的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经过教学实践,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如:在课时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学校公共必修课程的增加影响了基础阶段俄语专业知识的学习。因为高校俄语教学面对的大多是零起点俄语专业学生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基础俄语课程的课时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成了老师面临的难题。因此在公共必修课上要有一定自主权,如:取消与俄语专业人才培养关系不大的课程设置,增加基础俄语课程;为使俄语专业学生对东西方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可在中国文化课程设置基础上增设西方文化课程,这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于俄语专业学生的培养,还要注重对第二外语的学习。目前,在俄语专业课程设置模块中,第二外语学时量很少,且高年级基本停开,第二外语课程不能贯穿大学四年始终,难以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多边需求,学生在国家规定的四、六级考试中成绩不理想,对考取研究生也受到一定影响[13]。

(二)改革教学理念,探索灵活、高效的授课方法与教学手段

面对“一带一路”倡议,国家“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对国际化外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如何又快又好地培养出符合“一带一路”倡议需要的外语人才是高等院校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是依旧“穿新鞋走老路”,还是改革陈旧的传统教学理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凝神聚力,以学生为本,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根,这是外语教学理念创新的必答题。另外,传统外语教学的授课方式主要是一本教材,一根粉笔或一份PPT常年不变,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无趣,那么如何提高授课效果,采用什么新方法新手段是每一位外语教师必须考虑和回答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从事外语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要在教学理念、授课方法及授课手段上与时俱进。要时刻将最新的教学理念引进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综合运用传统教学手段与自媒体、新媒体的融合,及时发现学生的兴趣点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度,适度引导学生在学习外语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大局上形成新认识,要让学生明白一切方法和手段都是为把外语学懂、弄通、会用,为国家繁荣发展壮大服务。

(三)开展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实践应用能力

外语人才培养是个复杂的过程,在强调第一课堂重要性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第二课堂的活动及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实践和补充,是学生外语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第二课堂可以促进学生对外语知识的实践运用,并检验第一课堂的学习效果,因此,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外语实践活动,在课时和学分上予以一定的保障。在外语人才培养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外语知识运用于服务区域经济、旅游、文化事业,进而树立为“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国家建设的思想,同时要为学生多创造创新和创业训练的机会,使学生们真正做到学有所用,掌握真本领[14]。

(四)俄语人才培养具体应用原则

1.积极交际原则。俄语教学界越来越多的教师、专家认为俄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应是教会学生运用俄语进行交际,这就要求俄语教师在课堂上要贯彻交际性原则,利用直观教学以及相关情境的设置和扩展,帮助学生进入交际角色,把所掌握的语言知识转变为交际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运用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大多数高校是在没有俄语语言环境的条件下教授俄语,因此要保证课堂教学的俄语气氛和环境,课堂上尽量多说俄语,少说汉语,强化学生记忆,长期坚持下去,以达到熟能生巧。如学生从简单地用俄语报告日期、天气情况、出勤人数等,到能讲述一段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新闻或自己身边发生的趣事,然后就其内容进行简短讨论[15]。久而久之,学生的听力以及俄语口语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在教学中,常常遇到学生混淆词汇的现象,因此,教师要紧紧围绕交际主题,与学生一起推敲,把重点词汇放在句子、对话、课文中讲,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单词,使他们能在言语训练中正确地使用这些词汇[16]。讲解对话时,让学生在扫除生词障碍后,先听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读熟的基础上,脱离课本,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情境会话,接近生活,既生动又形象,又能使学生学习情绪饱满,积极性高,会话练习效果会很好。例如,在学习课文时,可以首先要求学生听录音,能够做到流利、准确朗读课文;然后按课文内容回答问题,这样既可以把课文理解透彻,又不要求学生死背课文;最后转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学生进行连贯言语练习的主要形式之一。它不同于对话,它需要学生很好掌握课文中的语言材料,并对所学知识加以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利用真人真事教俄语,能使语言情境真实,使学生感到交际自然而实在,便于理解和加强记忆。例如,在学习“家庭”一课时,教师和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全家福照片带入课堂,按照片叙述家人的位置以及他们的年龄、外貌、职业、婚否、服饰等,学生在叙述中既学习了新的知识,又复习了学过的有关材料,练习了口语,渲染了气氛。再如,学习“商店”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室里开一个“百货商店”,由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并互换角色,互相指出对话中出现的错误。这样,在有趣的情境中,学生能够愉快地记住所学习的内容。

2.文化移入原则。俄语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俄语语言知识,还要通过教学使学生领略所学语言国的风土人情,了解俄罗斯各族人民的形象,学生们可以自由想象,去感受俄罗斯的大自然及俄罗斯人们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更多地欣赏俄语名文佳章,如普希金、莱蒙托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屠格涅夫、法捷耶夫、奥斯特洛夫斯基、高尔基等知名作家的小说。再如,在教授俄罗斯社会与文化课程时,向学生们介绍俄罗斯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并和学生们一起动手制作彩蛋,增强学生学习俄语的兴趣。

3.因材施问原则。为了活跃课堂,课堂教学要穿插各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扮演书中的角色现场表演、复述课文。必要时,教师也会参与到角色之中,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课堂提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问题,进行“因材施问”,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尊、向上、勇于表现自己能力的心态。使学生能够处于最佳的情绪与学习效率之中。要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通过同学互问,小组提问以及学生提问、教师回答的教學方式,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和谐,教师可以实施有效调控,使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活跃的课堂气氛,多层次的课堂提问,既能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语言是思维的直接表现。俄语课堂要善于启发学生多说、多练。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辨能力,拓展多向思维,启发学生生疑、质疑,引导学生析疑、解疑,发现问题越多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真正实现“寓乐于学”或“寓学于乐”的学习气氛。

四、结语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功实践。十九大之后的中俄关系站到了新的起点,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可以说,成熟、稳定、健康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当今世界大国关系的典范,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中俄两国领导人在新年互致贺电中宣布2018年和2019年为“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因此,提高高校俄语教学质量,培养国际化俄语人才在当前尤为重要。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教育国际论坛(第一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57-158.

[2] 王铭玉,孟霞.中国俄语教学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方略[J].俄语语言文学研究,2005,(3):1-13.

[3] 刘芳.中俄联合办学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04.

[4] 李北辰.浅析我国高校中俄联合办学现状[J].林区教学,2006,(Z1).

[5] 凌晨.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以黑河学院赴俄留学基地为例[J].科技资讯,2017,(16):177-178.

[6] 刘芳.浅析中俄联合办学人才培养模式[J].林区教学,2006,(5):10-11.

[7] 赵晓彬.中俄联合办学视域下俄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及研究思路[J].继续教育研究,2008,(6):129-131.

[8]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教育国际论坛(第二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66-172.

[9] 刘芳.改革俄语教学,培养高级俄语经贸人才[J].教育探索,2009,(12):38-39.

[10] 孙梅子,刘志峰.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赴俄留学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9):16-18.

[11] 刘芳.我国高校中俄联合办学模式刍议[J].中国俄语教学,2015,(2):51-54.

[12] 张兴.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79-81.

[13] 刘芳.“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应用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5):154-155.

[14] 刘芳.俄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问题刍议[J].教育探索,2014,(1):20-21.

[15] 劉芳.浅析俄语课堂教学[J].中国俄语教学,2017,(2):67-70.

[16] 戴慧.俄语专业零起点课堂教学特点与原则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9):133-135.

〔责任编辑:徐雪野 田丹婷〕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探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